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游磊作品 | 西域印记

西散原创总编手册——梅雨墨香



或许,每个人心底都怀有闲暇时能走遍祖国大好河山,一览异域风景的这份豪情。

与平日,当你身背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心情自然是无比欢畅的。

然而,初秋时节的这次西域之行,倒让我在欣喜之际或多或少地伴有几多“惆怅”。

个中原由,清晰明朗。

西域高原是我这土生土长在大平原地域的心之向往;惧怕高原反应之心态还真的让我为此“备足”了预防高反的系列应急;仅此,还时不时地询问周边的同事、友朋有没有到过西藏、有没有预防高反“秘籍”所能借鉴的。

如此等等,可以说,我已做好并做足了启程前往西域高原的一切准备,期许着西域高原对我这个远方来客的考验。

伴随着阵阵轰鸣,搭乘西部航空的客机已把我从几乎没有任何海拔高度的平原升到灰蒙蒙的天空,通过舷窗向下俯视, 一望无际的平原朦朦胧胧间已渐成绿色的地毯;鳞次栉比的大厦失去了往日的挺拔;巍峨的高山犹如贴附在地面;蜿蜒的河流似条条纤细的银链、拉长而被甩向脑后……

客机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起飞到西藏拉萨贡嘎机场着陆,航程大约三个半小时,之前两个小时的飞行途中,或许是在大平原的上空翱翔,让人感知不到有什么大的波动。

余下的将近一个半小时,也许是飞机已完全进入了西域高原的空域,我已明显的感受到机身时不时呈现出左右摇摆的迹象,飞乘人员也在不间断地提醒着大家“飞机遇到强气流时,会出现短暂的波动现象,请大家不要紧张,有感到不适者,请即刻告知飞乘人员…”等温馨的话语。机舱中时不时已有乘客按响了呼叫键,这也是我以往乘机时均没有遇到过乘客使用此项功能的。

目睹到邻座的年轻小伙双手捂面用力地揉搓着额头和太阳穴,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谈的我,却在耐心开导着他放松心态,其实,我似乎平缓的心也开始有些忐忑不安了,这难道就是进入西藏高原高反前的预兆?我尽量克制着浮动的心态,但丝毫并没有放松对瞬间而来高反的警觉。我尽量把目光投向舷窗外满目洁白的云朵和连绵起伏的云峰,以转移视线缓解稍许紧张的心理反应。

我在想,我一向敬畏大自然的神奇,西域之行,也一样会时时刻刻得以她所给予的莫大眷顾。

待飞机稳稳地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时,同机抵达的人们已有人明显感受到极度的不适。之于我,最大的感受是已不比登机时高达30多度炎热的郑州,这里凉爽的气息犹如深秋,下机的人们急匆匆裹上了预备的秋装,也都在刻意地传递着在西域高原最怕患上感冒发热这类病疾,一旦真的患上又不能尽快康复是很难在此逗留、严重的会直接危及生命的话题。

从机场出来,蒙蒙的细雨倒像是给远道客人的见面礼,没有了往日蒸笼般热气缠绕周身的困扰,倒让我感到无比的舒缓和惬意,以至于使我忘记了置身海拔高达3600多米的西域高原中。我尽量抑制着难以平复的激动心绪,有意放缓了脚下移动的步履,以尽可能消除由剧烈运动引起高反的诱因。

 贡嘎机场到拉萨近60公里,待乘车行驶大约10公里的路程时,陡然间,天空放晴,虽已是下午的6时分许,但这里的太阳犹如悬浮在头顶上并散发出刺眼夺目的强光,我几乎是在闭着双眼的情形下,从随身携带的双肩包中摸出墨镜给派上用场的,同行的小车司机也一再善意提醒着我和同行的文友“西藏的紫外线强,能杀死大量的真菌,入住宾馆后,前两天尽量不要洗澡等”相关高反的注意事项。

也是在后来的几天里,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位师傅话语中的道理。在高原洗澡造成的高反几率远远高于不洗澡的,因为在洗热水澡后,全身血液循环加速,对耗氧的器官而言,伴有很大风险,高原没那么多氧可供你的红细胞负载,还容易患上感冒,极容易造成高反现象。

或许是被西域高原所特有的美景所陶醉,我已淡漠了身在高原的“惧怕”心态,完全沉醉在伸手可触及蓝天,揽臂可怀拥白云的境界中。

也就在这里,我才有了平生站得最高、离天最近的感慨。

这里的地还真就是天,天也就是地!

当代表藏族最高礼节,热情好客的藏民同胞将圣洁的哈达呈送到我面前时,泪水已不禁打湿了朦胧的双眼……

顷刻间,心灵深处才真正拥有了西域高原、我终于到来了的快感!

这是一座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大街小巷的建筑物上,以藏文为主的标识牌匾,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醒目。

拉萨街上的人群从衣着就可明显看出,裹着五彩藏袍、脚登“多扎鞋”、头戴“格桑丝尤帽”的藏族同胞,他们大都手握经轮,喃喃着佛语,一脸的虔诚与自信;偶尔,身披红色袈裟的僧侣,三五成群地从身边游过,神情是那样愉悦而祥和,仿佛是这个尘世上最为悠闲的过客,身处喧嚣却心在菩提。

这座城,一点一滴,都是佛的神迹。虽城无高楼,街面不宽,但异样的街市风情、高远的地理意象及入城即能领略到布达拉宫的雄伟,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让我感受到它不动声色的凝重与神圣。

在去拉萨前,我就讨得个据说是能预防高反的“秘籍”,至于能否凑效,其实心里根本就没底。

既然来此,何不及早接近藏语意为的“宝贝园林”、也就是罗布林卡呢?

下榻的宾馆刚好与此相距2公里的路程。索性我便与文友相约徒步行走到了处在西郊与拉萨河畔相邻的罗布林卡。

步入园区,树木葱郁,花卉繁多,景色秀丽。却原来是一处集园林、宫廷、寺院建筑为一体的别墅式园林,更是西藏历史上规模最大、建时最长,构筑最为精美的历史文化及园林遗产。

我从园林导游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讲解中,对其有了宏观的认知,她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和达旦明久颇章三组宫殿建筑组成,始建于7世达赖格桑加措时期的18世纪的40年代,后经历世达赖的修缮与扩建,才成为现今占地约36万平方米的大型园林。她是7世以后历世达赖处理政务,举行庆典,消夏避暑,居住休息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又被人们称为达赖的“夏宫”。

走进罗布林卡,在高大树木的掩隐中,让人一时看不出其深远。在拉萨,这个西域高原缺氧的城市中,能有如此绝佳的园林让我徜徉其间,尽情地吸吮着周围富含氧离子的空气,我感觉这是最奢侈的事情。

阳光穿过浓密的枝叶,斑驳地洒在石板路上,头顶时不时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使整个园林显得静谧而深邃,身临其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

脚步向前移动,格桑颇章映入眼帘,它是这个园中建得最早的一座宫殿。很久之前,这里原本柳棘丛生,灌木浓荫,水草丰美,野兽出没,拉萨河古道从此流经,形成下众多的水塘,浇灌着丰沃的草地和灌木,水草丰盈。七世达赖格桑加措时常于夏天在此处一泉边沐浴,清朝驻藏大臣便施于皇恩,给格桑加措搭建了一座休息室。不久,七世达赖就修建了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藏式建筑,宫内有佛堂、卧室、护法神殿、集会殿等设施。这也成了他在此处理政务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走出格桑颇章,过动物园便是金色颇章。金色颇章和金色林卡都是13世达赖扩建的,内有朝拜殿、堪布室、讲经堂、库房等,其外表风格和内部布局在我看来,与西藏其它宫殿寺庙并无两样,只是宫内壁画,因画有万寿山、五台山,并有象征福、禄、寿、喜的汉式壁画,多少让我感到意外。

穿过金色颇章曲折向东,就是一路古树环抱下的达旦明久颇章,只见宫内栩栩如生的壁画丰富多彩。壁画与门厅、窗、廊的装饰协调统一,明快舒朗,独特的地域风情与民族风格,使得室内的壁画装饰与室外的园林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展示了西藏民族独特而鲜明的审美文化情调。

新宫南殿的壁画,从西沿北到东,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的一部西藏简史,包括藏族起源、吐蕃王朝兴亡等共301幅画面。 整个画面生动活泼,色彩和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些画面为研究藏族的历史和藏汉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史料,也是西藏绘画艺术的一个集锦。

作为藏族园林代表的罗布林卡,在整个林苑的营造上也同样流溢出鲜明的宗教文化气息,园中的大小殿堂几乎都绘制有大量的壁画作品。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的美学观念、艺术技法、以及汉、尼泊尔等地的绘画风格都在此得到了吸收、融合与创新,生动地展示了藏族绘画艺术悠久的历史和不朽的魅力。

走进新宫对面的龙王庙和湖心亭,犹如走进了苏州园林。这里古木参天,芳草遍地,宫殿、凉亭、水榭、回廊布设紧凑,水池、草坪、林木、房舍相得益彰,亭台楼阁几乎完全是汉族的建筑风格,若不是园内佛殿经堂明显提示这是在西藏外,我还一直误以为身处内陆。

这里的景致不得不再次让我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藏、汉两族千百年来就有着难以割舍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艺术情怀而欣慰。

我想,在圣城拉萨,人们最乐意去的地方一定就是罗布林卡。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园中景色优美,也并不是因为园中富有特色的西藏建筑。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空气湿润、含氧量高的原由。

对我这初来咋到惧怕高反的人来说,能第一时间赶在下午不清园前到园中徜徉、自由自在地吸氧,缓解并逐步适应西域高原的环境, 我已感足矣。

在感激送我“秘籍”友朋的同时,又暗自庆幸也或许真的就是在园林自由吸氧的恩赐。之后在拉萨的整个行程中,我还真的没有任何高反现象。

我,猛然在想,这个“秘籍”不能仅仅只属于自我吧。

人到拉萨,不到世界上海拔最高、4718米的灵湖纳木措接受洗礼,必为憾事。

同行的援藏干部介绍说,纳木措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纳木措湖滨广阔、水草丰美,是全年均可放牧的天然大牧场。

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野牦牛、岩牛等众多野生动物也时有出现。

在公元12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认为是胜乐金刚的道场,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每到羊年,诸佛在纳木措设坛大兴法会,若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三次,其福无量。所以,这里每到羊年僧人信徒不惜长途跋涉也要前往转湖一次。

特别是到了藏历羊年的四月十五,这里就会达到高潮,信徒如潮如云,盛况空前。

走近纳木措,才看清了她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的同时,还更进一步得知,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庙,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征着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

据传纳木措是帝释之女,念青唐古拉之妻,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心愉畅快地漫步在天湖边,更感到天的湛蓝,水的清澈;掬一把圣水,敷于面颊,更感知惬意和舒缓。

人们徜徉其间,无形中就与山、水、云、滩浑然天成为一幅幅难得的自然画卷。身临其境中,又怎能不心胸扩展呢。


到了西藏,不走进布达拉宫,就等于白来了拉萨;也只有走进了布达拉宫,才可以称得上西藏之行才有了比较完整的印记。 

虔诚在宫殿内不能摄影的殿堂里、了解西藏的人文和宗教 、亲眼目睹白宫、红宫内的金碧辉煌和琳琅满目的宝石;品览一座座精美的佛龛、建筑,才可让西藏灿烂的文化在心中留下永久的印象。  

或许,只有走进了布达拉宫,也才可从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座神王宫和整个拉萨;也许只有走进了宫殿,站在神秘的殿堂之上,才有资格对西藏拉萨品头论足。

此次的西藏之行,正是在拉萨市政府相关领导的关照下,我们才得以顺利取票登宫的。

沿着“之”字形的石阶拾级而上,每迈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步子只要稍快一点,心率便有加快、呼吸感知困难的现象。

这是进藏以来,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脚走这么陡、这么高的路,但它却是一条通往世界最高宫殿的路,一条穿越时空——从单属于一个民族到属于整个人类的路。

当然,对于每个来西藏净化心灵的人来说,它更是一条朝圣之路。

在缓慢的步履中,近距离端详这座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全人类价值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宫殿,除了被它精妙的设计、宏大的构造倾倒外,更为它横空出世、直插苍穹的巍峨气势所震撼。

身临其境,我甚至怀疑它是不是人间制造,是不是人力而为。遥想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从琼结迁都拉萨,为迎娶文成公主,在这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顶上,建造这样一座富丽堂皇(占地36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的城堡,那是需要一种怎样的魄力、实力、神力才能为之的呢?这其中是有向大唐示好的证明,还是有吐蕃王者的显耀?

我们今天轻装登宫尚且气喘吁吁、数次歇息,而在没有现代化输送工具的古时,那成千上万吨建筑材料是如何搬运上山的呢?那集宫殿、灵塔、佛厅、经堂、僧舍、庭院等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精妙设计,又是哪位大师担当胜任的呢?那洁白的墙体、深红的檐槽、鎏金的宫顶,色彩搭配之协调,形态凝固之庄严,即使用今天的高科技去作任何一丝的修改都会显得蹩足。或许,那重迭的群楼、嵯峨的殿宇真的就是神工所造,真的就是上天所赐吧!

不朽的布达拉宫,有多少造化无从理解,有多少神秘让人无法解疑。

布达拉宫南北通透,建筑用材考究;自然采光、防雨遮阳都有精准布局;灵塔供奉、佛祖方位皆有一定之规;理政办公、打坐诵经各有其所;戏台经室、墙壁绘画文化氛围浓郁。

宫分两色,错落有致。白宫为达赖喇嘛办公、起居之所,建筑高达7层,顶层的东西日光殿是达赖的寝宫,冬天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夏日可以欣赏雨后的彩虹。红宫的覆钵式佛塔,供奉的是五世至十三世(六世除外)达赖圆寂后的真身,以及一些得道的高僧佛灵、观音塑像。这些灵塔与佛像或为黄金包裹,或为白银塑身,或是珠宝加身,货真价实,价值连城。

走过红白二宫,窗帏低垂,佛灵高供。看着那金碧辉煌的供奉,闻着那经年飘逸的藏香,我一时迷失在了那些经书、壁画、佛像和纷繁的历史烟云中。遥想布达拉宫由最初松赞干布的婚房演变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进而成为藏人朝拜的圣地,成为一个民族信仰的象征,这之中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又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礼洗,它才在这奇绝的红山上层叠而起,才在这世界屋脊上巍然屹立呢?

如今,布达拉宫既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又是一座艺术殿堂,徜徉其中的人们还认为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对于奔它而来的我等朝觐者,虽然步履维艰又匆匆,但它却静穆而从容地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满足着我们视野上的期待与心灵上的期许……

夜晚的布达拉宫更加雄伟壮观,抬眼望去,现代光电技术为其披上的晚礼服更感知华美,红白二宫分别散发的桔红色和银白色光芒,柔和而亮丽,在晴朗的夜空里看上去是那样高贵、优雅而圣洁。

亲眼目睹了昼夜之中的布达拉,我的思绪仿佛被拉进三百多年前的境遇中,在西藏的布达拉宫里,拉萨的街头,曾有这样一个神奇男子的身影,他,就是裹着风影,自带佛光,眼含星露,足踏莲花,一路穿尘而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的身世是神秘的,更是离奇的。他是一个睿智多情的活佛,是一个重情痴情的情圣,是一个惊世脱俗的诗人。住进布达拉宫他就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拉萨街头他便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是佛界的传奇,是情界的神话。尽管这人间再也无从找寻到他的踪迹,但他已犹如一束耀眼的光,照亮着整个西藏,照亮着天上人间每一个爱他、读他、膜拜他的人的心。

纵然仓央嘉措的身躯已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可他依然如一根隐形之线,牵引着无数世人的脚步和心魂。任时光荏苒,风云来去,那西藏的佛灯古塔之下,雅鲁藏布江之上,雪域之巅,纳木错之畔,依旧有仓央嘉措不绝如缕的低诵浅吟。那些转山,转水,转佛塔的人只要心怀虔诚,朝着仓央嘉措离去的方向求佛,相信一定能感应到仓央嘉措的存在。

谁若一心求佛,谁若心有灵犀,谁若精诚所至,如此,其实不必去天空之城,一定也能在依稀之中看到仓央嘉措衣袂飘飘的身影。人世间,多少烟云变幻,多少花落花开,仓央嘉措的不凡之身和他的别样爱情,在经筒的摇转中已化作漫山遍野的纯洁格桑花,永远盛开在世人的心里。

在拉萨流传着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这么一句话,即使在今天,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社会生活层面看,大昭寺在拉萨城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中心地位。

在藏家人的心目中,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系文成公主最贵重的陪嫁)的大昭寺才是朝觐的中心。正是历史上朝拜大昭寺的人太多,而许多人是远道而来,朝拜需要时间等待,朝圣者需要善后服务,于是,寺院周边才慢慢有了房子,慢慢有了八廓街,再继之形成了拉萨城。

如今,游人纷至沓来,也丝毫冲淡不了这里坚如磐石的信仰。街道上、广场内、寺院边,到处都有手摇嘛呢经筒、吟诵六字真言、等身拜磕长头的藏人,他们一圈又一圈地摇着经筒,一遍又一遍地诵着真言,一个又一个地磕着长头,不厌其烦,无休无止,循环往复,直至把今生前世的罪孽除净,直至进入佛祖庇佑的怀抱,直至灵魂达到寂然的涅磐……

面对这座被赋予宗教涵义的寺院,面对这一被藏族同胞视为昭示生命轮回的圣地,我却难以到达参悟的境界,只能感悟生命的寂默。

西域之行,收获颇丰,印记过往,镂刻心胸。

四季更迭,千年轮转,布达拉宫门前的转经筒,转过了一世又一世,然,俗世多情人中,谁能真正剪得断那一份缥缈的尘缘,谁又能真正理得清那一份缠绵的情缘?“

我,在想,纵然转山转水转佛塔,但爱始终幽居在仓央嘉措的胸间。

在布达拉宫的红墙内,在袅袅梵音的缭绕中,仓央嘉措写就的诗,怎能不叫人为之动容?为之感叹?为之唏嘘?

三百多年过去了,不知红尘之外的异域里,谁能许他不再于寂寞里打坐?谁能许他不再于黑夜里孤行?谁能许他不再于幽清里伤怀?

他,一个把爱看得比生命还重的痴情情种,一个游走于世间的情郎,一个在佛门里被佛光滋养出的多情情圣,他留给世间的何止是一个大大的惊叹?

 谁说,仓央嘉措已经走远?遇见,别问是劫是缘。或许,今夜的梦外,我心若虔诚,循着仓央嘉措前世今生的印记和音迹入梦,也许就能梦见他的情还在西藏红山之巅那里不来、不去,或许就能梦见他的人还在拉萨布达拉宫那里,不悲、也不喜……


作者简介:游磊,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奔流》文学副主编。从1992年始从事媒体工作,在全国各大报纸刊发新闻作品达三千多篇,曾获国家行业类报纸新闻奖,河南省委、省政府好新闻特别奖。连续两年被河南省文联授予“优秀文艺志愿者”称号。集结出版有新闻作品集《在路上》《流金岁月》。文学作品曾刊发在《北京文学》《山东文学》《天津文学》《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中国报告文学》《牡丹》《奔流》等文学期刊及《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河南日报》等,部分作品曾获全国类文学奖。出版有散文集《家乡情》,报告文学集《沃土》正集结出版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的布达拉宫(中集)
布达拉宫图片及布达拉宫简介
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极品收藏】
美丽的西藏
62岁一个人去了西藏(扎基寺和西藏博物馆)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