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王丽作品 | 那些花儿(外一篇)

作者简介:王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协会员。爱好文学,曾在《天池·小小说》《齐鲁晚报》《青海湖》《青年文学》《工人日报》《参花》《大众日报》《民族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多篇。2011年,出版作品集《一地月光》。


茫茫人海中,能与一知音相遇,实属是种缘分;而在万丈红尘中,能与大片花儿邂逅,则是一种荣幸了。

我在俄罗斯看到那片郁金香时,不由想到鲁迅先生的“物以稀为贵”之说。的确,郁金香在我们北方的小城实属“稀客”,曾被我在春节前,很小心地端放于温暖的室内,殷勤施水,呵护有加,生怕错过了它短暂的花期。然而在俄罗斯,这却是很寻常的花儿。踏上这片五月份依然春寒料峭的国土,从莫斯科的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到二战胜利纪念广场、莫斯科大学……沿途景点,它们一路追随,开得纷纷繁繁,开得热烈奔放,那馥郁的清香与绽放的姿态,宛若蓬勃不羁的青春。

即便是荒地上的野草,成了规模也便有了气势,何况这大片悉心种植的郁金香。它们花色繁多,品种各异,如此成列成行地排列起来,犹如举着矛头、列着阵仗的卫队,整齐有序却又让人赏心悦目。

那些玉立着的细长花葶,仿佛伸长的天鹅脖颈,安静地享受着东欧平原和煦的阳光。花葶顶端的花朵别具姿态,各有千秋:绯红的镶着白边的,好像少女花苞裙的裙裾。花瓣片片贴合,几乎看不到花蕊,一副欲说还休的模样。偏又朵朵抿嘴笑着,很有“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情致;那些黄色的花型端庄别致,如高擎的灯盏,闪着绸帛的光泽;紫色的优雅华贵,如合起的手掌;红色的娇艳欲滴,花瓣边缘参差不齐,好像一簇簇静候清风的羽毛……

五月下旬的莫斯科,居然还会淅沥地飘起雪粒,这在刚从祖国初夏风光里走出来的同伴们看来,有些新奇又感觉格外清寒。面前的这些郁金香,花瓣上挂着清冷的水滴,却丝毫不被落雪所扰,仍然热热闹闹地开着,继续着它们盛大的花事。

瑟瑟的冷风下,我裹紧了毛衣,真想问它们一句:怎么这么倔强呢?看过郁金香的生态习性才知道,它们看似柔弱的球状鳞茎,层层围裹着的却是坚韧的内心。

俄罗斯漫长的冬季里,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郁金香已悄然萌芽,凛冽的极寒天气始终阻挡不了它们向往春天向往阳光的决心。我想象不出这看似娇嫩的花朵,需要多强的毅力与寂寞的等待才能挺过酷寒的严冬,才能穿越冰冷的土层,初次看到地平线上升起的阳光。那会儿,她们会挥着手臂齐声欢呼:春天,你好!

我想在遥遥的黑暗里,这些美丽的姐妹定是根须相抵,相互慰藉,彼此鼓励的,而当看到阳光照耀在各自身上,她们会忍不住相视而笑,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每朵花都开得那么灿烂,那么芬芳,她们用无私的相依相携成就了与众不同的自己。

在叶卡捷琳娜宫前,我看到两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太,她们拄着拐杖,头戴礼帽,分别穿着驼色与灰色的毛呢大衣,皱纹丛生的脸上写满宁静,像是沐浴在月光下的两株白桦树。

两位老人兴致勃勃地交谈着,猜想她们的情谊一路相伴走来,从年少到老迈,使我联想到那片绚丽的郁金香。

人生若花,只是刹那芳华,所以活着就要活得色彩纷呈,努力开成别样的花朵,即便老成了一抔尘埃,也会以优雅的姿势从容落定。

我感念生命中相遇的那些姐妹,有相知的好友陪伴到老,闲话家常,解惑、取暖,确是人生一大幸事呢。


向岁月问声安好

很多偶然的结果,是会成就一份惊喜。譬如这次,我是在腾讯视频里偶然翻到《见字如面》的,一看名字就觉得入心,不由点击着进来,就像无意间揭开了岁月的春帷,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读信的形式得以真实的呈现,那些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聚散离合、惦念嘱托,以及生生不灭的家国情怀,穿过秦朝的烽烟,走过繁盛的唐代,涉过纷乱的民国……依然生动与温暖,厚重与蕴藉。

觉得《见字如面》是综艺节目里的文化盛宴,与《朗读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每打开一封书信,如同翻开一段历史,开启一道心扉,唤回一份回忆。这些并不寻常的信件,通过明星们的精彩演绎,叫人更为记忆深刻。

特别喜欢归亚蕾女士读信时的语气,不疾不徐,有种沉静的和婉气质,如话家常般亲切。在新近的第九期里,她娓娓道来了顾若璞的治家之道,“离则思合,合则思离,离中有合,合中有离”,这位明末清初女子对世事的洞察与练达,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陈觉与赵云霄两位烈士的绝笔信在徐涛与蒋勤勤的朗读里让人动容,他们用舍生取义为后来人点亮了心中的信仰,那种慷慨赴难的从容及骨肉别离的不舍,令观众与读者都眼含泪光;鲁迅写给许广平的情书,一声“广平兄”,顿时瓦解了我心目中诸如卿卿我我的内容,王耀庆读出了一种无奈与玩世不恭的味道。只是手势频多,有几处语气与内容不相契合,有点拿捏不准的迟疑。想来若是鲁迅自读,或许会是更为沉稳与抑扬顿挫吧!

连看了几期《见字如面》,让我思绪万千。对于书信,我有种莫名的钟爱。那牛皮纸的信封,沉淀着一份凝重;那素白的信笺,静候着一段光阴;而书信内容,则是写信人之间心灵的回响与对话。有时思忖,书信的魅力应是从诗词里流淌出来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首《草原之夜》,也倾情唱出了通信的紧要——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想起我第一次写信是在三十年前,为前邻的妗子代笔,那时她儿子还在入伍。大抵的内容是家里一切安好,嘱他在部队好好干,争取转个志愿兵。当时尽管我用了足够大的字体,也不过只写了一张信纸。看着单薄的一张纸,我期待妗子再追加点别的,犹如担心作文不够字数般忐忑。但妗子让我念了一遍,便确认了内容的完整,“这样就行,不让他挂挂家里就好”。如此一句话,让我听懂了一个母亲的心思。

九四年,我第一次给《寿光日报》投稿,充满了期待与惴惴不安。书信的开端是毕恭毕敬的一句: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内心也是极为崇敬的,如同众多文学爱好者渴望缪斯女神垂青一样,一副仰望的姿态。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温煦的秋天,当我接到报社寄来的样报与稿费时,简直欣喜若狂。那个盛放样报的信封,被我珍藏了好久。虽然没有针对性的书信内容,那份样报与三元钱的汇款单,却给了我莫大的激励与鼓舞。以至于年过不惑,对文字依然喜欢着,依恋着,习作着。

写的最多的书信,是代父母为当年上大学的弟弟写回信。常常,信的结尾总会有我的几句小心思。例如我用了三个月的学徒工积蓄给弟弟买了一件黑风衣,想着他着了它,脚步生风地走在南国的校园里,定然会有几分许文强般潇洒的风姿吧!想到弟弟瘦瘦的样子,想到他未改的乡音,想到他暑假时捎回家的高露洁牙膏,那是他宣传“爱牙日”活动所得的赠品,却舍不得用,连牙刷一起捎了回来。我不由放下笔,望着窗外的黑夜,眼眶潮湿。那年月,寿光没有超市。

如今,书信作为一种通讯手段,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那留存在一笔一划间的真情流露已经渐行渐远。即便有QQ,陌陌,微信,逢年过节,当如出一辙的转发短信蜂拥而至,你是否如我,也会感念那笔墨留香的书信时代?即便明知当如“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般尴尬,即便明知无从邮寄,我却仍想拟一封书信写给季节,写给过往,写给未知的岁月,以及岁月里的你,并想默念一声:见字如面,别来无恙。


办刊理念:高品位  大格局  上档次  推原创  出精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年 岁月在 你在 我在 等待郁金香花儿開
优雅浓烈郁金香
慢慢走,欣赏……
那些花儿~郁金香
花儿朵朵磬心怀——郁金香
郁金香花儿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