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秦艳作品 | 徽杭古道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对于风景的经验,我一向是从文章中得来的,譬如这条徽杭古道。悠长的石阶上,任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久远的历史与文化的痕迹。两天的徒步跋涉,于我如同打破次元壁,古道穿书而出。

清凉峰延绵不绝,皖南的山民世代开凿历经艰辛,此路沿山迤逦而行,一条一条台阶在岁月中铺陈,一代一代山民从绩溪县里走出,这是大山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走出大山,走向未来与光明。多少年,山民们背着茶叶、山核桃等山货走出去换取生活,又在辛苦恣睢中把希望寄于下一代,此间有一个少年,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这位少年就是胡适。

古道通皖浙,我们由浙到杭逆行其间。晨雾散,阳光迎,车行至杭州临安的一个小山村:南宋时期的一个大雪天,郭靖的父辈们卷入了一场正与邪的较量,发生了一段家国情仇、回肠荡气的故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为我们的徒步完美地拉开序幕。临安府故事多,送我们进村的面包车主,其子是一名光荣的驻港海军上尉,谈起儿子车主红光满面,某种意义上来说古道至今仍在回馈山民。古道之神奇,可见一斑。

五月连春夏,青翠铺满山峰。大家和青山绿水一样带着笑颜踏上了敞亮的公路,阳光柔和,久违的漫山遍野的绿,藏着一种珍贵的绿属于山核桃树,至今仍是山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在徒步前的村子里,我用40元买到了16包山核桃肉,山的仁厚真让人意外!带着巨量的山货,跟着欢脱的40人的队伍,浩荡地行走在清凉峰中,花岗岩铺出来的山路被笑声冲刷得热闹起来。很快陡峭的土路出现了,只容一人行走的小道在两侧绿意的夹击下显出干净的黄色,不断向上抬升的坡度让所有人不敢大意。还好,登山杖、登山鞋等装备齐全,连一名四岁的娃娃也拿着竹杖跟紧了年轻父母的步伐。脚著谢公屣,身登青云梯,我们朝着山的高处前行。刚转过一溜石阶,流水飞溅,山泉澎湃,撞击山石,刷净凡俗的尘诟,仿佛《西游记》中的提篮菩萨立在泉边,笑问施主从何而来。行至日高人渴,脚软心慌时,总能遇到一处凉亭让行人歇脚,虽然简陋得只用几块板子或竹子围合而建,却足以驱除暑热与疲惫。其中一座亭子顶部与下部风格并不一致,看得出修复多次,这是一个家族传了几代人的免费施茶亭。百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古道就见证了温暖相续,让辛苦的旅人尚有力量前行,继续寻找生活。路边的小卖部,没有买卖照样欢迎行人停留歇息,还会向你指点出哪一处的山泉是甘甜解渴的,古道遗风犹存。清凉峰一路连绵,唯有一处两座山头突兀险峻,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唯有一簇淡粉色的杜鹃残花依然怒放。

前面队伍喧闹起来,原来我们来到了1050米的制高点——蓝天凹。群山如波浪般往两边涌,出现一块凹进去的山谷,蓝天、白云流水般填充进去,视野如此开阔,原本一统天下的绿变成了背景。徒步的人们,纷纷把自己补位到凹进去的地方,天地变得五彩缤纷。此时,清凉凉的山风吹啊吹,不知安慰了当初多少肩挑背扛的山民的心,让他们整顿行李,喝一口山泉水,把茶叶等货物带出山,把明天的希望带进家里。我们的身心也得到无垠天地的安慰与检视,路边大嫂开的小卖部也让我们享受到淋漓的凉爽。不由自主拿起手机,无意中把自己的队伍丢失了。大嫂告知我们前行的道路,不知为何我与同伴落了单,心情却格外放松。也许那段平坦的土路,长满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的潺湲小溪,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小鱼,让我回到了童年时的“乡下头”:田埂上长满马兰头,父母在田垅间劳作,玩累了倒在稻草堆上酣然入睡。

太阳正在慢慢下山,不过此时,太阳如何落山已经不重要。山路旁,一间一间民宿朴实无华,就像是小时候去亲戚家,圆桌摆满了庭院,筷子都摆上了,等坐满就可开吃。行不多远,我们的民宿也到了,我住宿的二楼开门竟然是一楼的平地,这是大山给我的惊喜。更神奇的是这里还有篝火晚会,火光映红了孩子们的脸,他们忙着添上柴火,眼中闪着城市生活见不到的光亮。此时,团队里敬业的厉老师正用手机采集天上的星光,追踪山间夜色,我穿着拖鞋就跑了出去,民宿的灯光到底是把天上的星光盖住了,只有一粒微弱的星子明了我心。

清风散晓霞,山岚尽,旅程始。上海,无锡,苏州的一支支徒步队伍从民宿出发,向着终点行进。这半天的行程并没简单复制粘贴昨天的美景,一路上瀑布、栈道、碧水的绝佳组合犹胜昨日。单从古道来说,路旁满眼只是绿、绿、绿,今天这半程有人家出现,其中一家门口写着“黄毛培”三个字,正觉得村名有趣,后来才发现是“黄茅培”这几个字。多数人家门窗紧闭,敞着门的准备了瓜果蔬菜等进行买卖,来客一队队走过,他们静静地看着,有人停下歇脚,他们也不主动招徕,满足地望着眼前的景,眼前的人,似乎彼此都是多年的朋友。村里的年轻人沿着村前的古道,走啊走,走了几百年了,村子似乎走空了,好在走来一队队旅人,点缀着他们散淡的光阴。而现代科技也把他们思念的苦冲淡了,社会进步又让他们老有所养,踏实、安宁的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福气。年轻人走得出去,这何尝不是古道的价值体现。清凉峰的石头,一条一条延伸出去,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沿路有一块石碑记录了“宋宝佑丁巳年”发生的故事,一千年前的宋朝为了联通古道,仅仅在这一角“凿去巉岩”就花费了两个多月。地崩山摧壮士死,蜀道难徽杭道亦难,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古道终于通向现代文明,是历史与人民创造了奇迹。在路上,有很多历史古迹与民族命运相连,比如徽杭钩沉处的“江南第一关”,这是江浙一带最险要的地方,当年定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山水相依,碧水从堤坝上一泄而下,幽深处风光无限,奇绝处,奇石横行,大如山、小如珠,堪比九寨沟。

在我心中,这一条条宽约三四十厘米,长约七八十厘米石块组成的通向外部世界的石阶,是份量极重的存在。眼前的石块如此干净清爽,来自江南水乡的我们走在上面好像再次倾听到祖母的捣衣声,漂衣的流水声……穿行这些石块,实现了太多人的梦想:保境安民的第一伟人汪华,抗倭名臣胡宗宪,更有大家熟知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博士满身的胡适……回望古道,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甚至能诠释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皖南佳山水,古道遗迹多,徽杭绿遍野,我心洗流水。出行在外,美好的风景能让人忘忧,甚或让人有一刹那的忘我,从而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是真实而美好的,也许这就是徒步的价值所在。古道于我的意义在于,当我在现实中感到无奈时,我的心灵会越过水泥森林重新歇息到一级一级的石阶上,只要那些石头仍然干净清爽,我的思想依然会一往无前,没有什么能阻碍我前行,人类往前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心灵的自由。

打扰了,徽杭古道!


作者简介:秦艳,女,江苏昆山人,师范毕业,幼教老师。爱阅读,喜欢写作,文章偶见于《奔流》《中华文学》《金山》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徒步徽杭古道,感受千年文史
行走杭徽古道(照片)
徽杭古道
徽杭五万步
最美三月天 徒步杭徽古道
徽杭古道[七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