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讣告的起源和发展

近日,有同学会之间议论,关于家乡世俗,人情世故的一些观点,特别提及同学会之间家属逝世,同学校友会应不应该具名发讣告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各执一词,众口难调。故此本编拾古重现,以于参考…………

           【讣告的起源与发展】

讣告,是一种报丧的文书,通常由死者的亲属或治丧组织发出。讣告,古赴闻,春秋时,各国将贵族丧亡祸福等事告诉别国。凶事叫赴,其他事叫告。。讣告最初起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只能从部分古籍中略窥一斑。。〘左传`隐公七年〙提到“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左传*隐公三〙又提到“王平崩,赴以庚戌,故书之。”〘礼记*檀弓〙里说“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

古文中的“赴”通今之讣用。“赴曰君之臣某死。取急疾之意。。“急疾”这里不做疾病理解。应理解为“迫切,紧急,快速。”柳宗元〘虞鸣鹤诔〙提到,“祸丁舅氏,漂沦海沂,捧讣号呼,匍匐增悲。”可见唐后赴以转用讣用。那么古人又是怎么个“赴法”呢?〘礼记*杂记上〙写道“诸侯薨,使臣临瑞圭于天子。”。这个“圭”,是当时表示爵秩等级的一种玉器,还不是什么文书、笺帖。正式以书面报丧,当是周代以后的事。

在封建社会里,报丧方式是按死者生前的地位来确定的。如公爵用桓圭,侯爵用信圭,伯爵用躬圭等。。同时,报丧时使用的语言也有严格的区分。。比如周朝,臣子死了,报告国君得说“君之臣某死”。。国君的夫人死了,赴于别国君主,曰“寡小君不禄”。。大夫死了,赴于本国大夫同僚,曰“某不禄”。。士死,赴于大夫或士,曰“某死”。。这种讣告形式仅在上层社会使用,须知古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平民百姓死了是不能用讣告的。

但是,穷人死了总得把消息告诉亲戚族友,既不能用讣告,就得采用其它方式来表达。。明沈榜在〘宛著杂记〙中记载当时的丧礼时写道“初丧三日,出丧牌挂挂钱门外,计死者之寿岁一张,曰挑钱。”这丧牌就起着讣告的作用。在闽南,潮汕地区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到现在,在农村和小城镇还能时常看到,谁家有“白事”,就在门前帖一张白纸,上面简单地写着死者与主人的关系及其年岁。有的因为不识字又无人代笔,只能使用而张白纸条交叉帖于门首,潮阳域常见门首挂一麻纱,表示“门当大事”。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极为简便的讣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礼仪越来越讲究,到现代经济社会冲击下的不讲究。不知何时起,书面报丧又出现了新的形式。。民国前,叫讣帖,文幅精简,只宜投送个人,与讣告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不同的是,讣告可帖可送,。在新闻广电事业发达的今天,还可以通过报刊,电台,电视,手机微博,微信网络等形式发表传播,讣告比讣帖文字篇幅要长些;同样都必须赶在死者出殡前尽早发出,以便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备办冥仪,花圈、挽联、挽轴等。。然而,自古以来有一条清规在民间约定俗成,即发讣告与否均受年龄限制。〘成语考〙上说“十六岁至十九岁为上伤;十二岁至十五岁为中伤;八岁至十一岁为下伤;七岁以下无服之伤;生未三月者不为之伤。”这大概是因为经济所迫,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故不发讣告。

【讣闻的几种写法】

自采用文字报丧以来,流传下来的讣闻形式不断地进行新老更替。更替的特点是,越是偏远的乡村,讣闻形式越陈旧;越发达的地区越趋向现代化。现介绍如下几种…………

(母故子出帖)

O O侍奉无状痛遭

先妣O O孺人讳O O恸于O O年O O月O日O时寿终内寝。享阳寿八十有七,亲视含殓即日成服,定于O日在家设奠,O日发引还山。

哀此。        讣闻

哀子O O等泣具

司书有人

💟(旧制潮汕妇女皆称孺人,广府'从化一带称安人。。初终未成服上辈称“家”,下辈称舍。入殓后,尊辈称“先”,下辈称“亡”。男卒称“正寝”女卒称“内寝,妻妾称“内室”“侧寝”,子孙称“寝右”。六十岁上称寿,六十岁下称年,下辈称上辈为、享寿,享年,上辈称下辈都称为得年。戚,闻二字红书。)

(祖父故承重孙出讣闻)

承重孙O O等,侍奉无状痛遭

家祖OO府君讳O O于本月O日O时寿终正寝,享阳寿九十有二,泪涓O月O日O时入殓成服,O时发引还山。属在至戚

谨讣

以闻

承重孙泣启

司书有人

(商旅在外讣告)

恕讣不周,O O公痛于O O年月日时寿终某某寓,择于O月O日大殓,O日O时发引,暂厝O O会馆,择期扶櫬回籍,诚恐远近亲友,未能周知,谨此讣闻。

O O商会启

(同学会转发同学先辈讣告)

O O先生于O O年月日因病逝于O O医院,享寿O O岁,兹定于O月O日O时移置O O殡仪馆,从上午八时至十时三十分为各界向遗体告别时间,随即举行追掉会,谨此讣闻。

O O治丧小组

O O校友联谊会转发

本编认为,讣告自古为孝子孙,或治丧亲属具名出帖,社会团体出于礼仪交际的须要,或做接转通告较妥,如一定需要以团体具名出讣告,那么,在文字用词上且多推敲。慎重考虑。万莫“错在埔陇宫”更勿措辞“错在度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写讣闻例
旧式讣告
人死后要及时报丧,报丧文告为何称为“讣告”?写法有讲究
丧事礼仪
讣告
办白事常用的有那些汉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