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都大火三周年,日本媒体却在全面保护纵火犯人
userphoto

2022.07.20 广东

关注

文丨阳光白仁 审核丨春辞

排版丨络牙

(他不应该被保护)

三年前,一场大火震撼了世界。

对于这场罪恶的屠杀,哪怕多描述一个字都足以令人感到心悸和痛苦,无论如何,逝者已逝,而大家要活在当下。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京都动画在这三年里如何增加员工,转亏为盈,走向新的未来。

那么,与此同时的日本主流媒体在做什么呢?

他们开始讲起了犯罪者青叶真司,是如何在医院里对照顾他的护士产生好感,说不定能够感到后悔的。

而最魔幻的事情在于,如果你只是搜索最近有关京都大火的新闻,会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人会在标题里提到犯罪者青叶真司的名字。

甚至你锁定到18日当天,除了像文春这种乐呵呵暴扒犯罪者过去的恶臭媒体外,大家甚至不愿在正文里写出这个名字,而是统统用“容疑者”(嫌疑人)来代替。

最可怕的是,就连京都纵火案的维基百科日文词条那详尽到数万字的百科内容里,出现犯罪者青叶真司这个名字的次数……

是0。

如果你试图编辑百科,去增加这个名字。那么维基百科上鲜红的提示就会告诉你:

“请勿在此项目中输入被告的真实姓名。如有描述,将根据政策紧急删除。”

而同样是该词条的中文页面,犯罪者的名字出现了足足39次。

青叶真司,似乎临时成为了日本网络中的一个魔咒,成为了那个不能直呼其名的男人,仿佛只要多念一遍他的名字,套在日本人头上的枷锁就要更重三分。

毕竟,尽管上星期发生过那种事,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

(《经济学人》智库公布的2019年全球城市安全指数报告,东京排名第一)

很可惜,在日本,不写罪犯名字,似乎是有法律依据的。

根据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第709条过世请饭他人权力赔偿部分内容;以及最高裁判所判例集编号平成1(オ)1649条:

当一个人的犯罪记录以真实姓名公开发表在著作物中时,如果对对方造成生活影响,又或者精神上的痛苦时,对方有权申请赔偿。

也就是说,在日本是有明文规定,去保护犯罪者的尊严和生活的。

非常人道主义,只可惜,并没有任何卵用。

让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三年前,事件刚刚发生的那年。

大家可以惊讶地发现,当年日本互联网上几乎没有任何人顾忌这个名字,大家都恨不得把青叶真司四个大字塞在标题的最前面,生怕漏掉一点流量。

当京都纵火是新闻,是震惊社会的惨案,是人人好奇的热点时,最有操守的媒体都不会放过在首页展示犯罪者姓名的机会。

可是现如今,已经过去三年了,舆论风潮早就不一样了。

“我不想记住痛恨的人。”

众所周知,日本社会是含蓄而折中的。当丑闻成为过去,那么它也应当死在过去,而不是被一遍遍旧事重提,血淋淋的撕开大家的伤口。

而青叶真司由于在纵火时造成了自己90%以上的烧伤,足足在医院躺到2021年才得以面对媒体。

两年的时光足以让日本人磨灭太多愤怒了,没有哪个主流媒体还想挑起大家的愤怒,有这个时间,不如为受害者祈福。

最有意思的是,对青叶真司迟迟不被审判最为愤怒的,却是那个亲手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主治医生上田敬博教授。

这位50岁的医生攻克了死亡率在95%以上的手术,将纵火的恶魔拉回人间,却要被迫承担整个社会转移过来的压力。

“也要考虑一下医务人员受到的身心伤害吧!”

当然,现在他已经可以放下心来了,毕竟他已经是“前”主治医生了。

事已至此,只剩下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日本的司法系统在保护加害者啊?”

这就不得不回到,日本的死刑制度了。

日本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死刑确定后必须在6个月内执行。然而这个规定从未被真正实行过,没有任何日本人愿意让自己的双手沾染鲜血,死刑犯们堆积在监狱里,以五年,十年未单位美滋滋的等待着他们被延迟的审判。

可是,为什么?难道日本人真的都是菩萨心肠么?

很简单,我们只要摆出另一个数据就好了:

在日本这个国家,刑事审判一审有罪率超过了99.9%

是的,在日本,检方的判断等于司法的判断,而检方会在就陈诉被告做了什么违法事情然后由辩护方来反驳,甚至不承认律师具有见证审讯过程的在场权。

也就是说,日本的法庭,根本不是一个能够证明你无罪的地方,而是一个“乞求法庭原谅和减刑的忏悔室”。

这样的司法系统,诞生的是数量恐怖的冤家错案,和多少难以翻身的受害者。

配合日本“歧视异类”的风潮,这些“有罪者”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难以解决。

受害者无处申冤,无辜者尽享舆论的迫害,加害者“逍遥法外”。它浑身沾满明晃晃亮油油的鲜血,但日本的公平、正义、乃至整个社会绝大多数人,似乎都对房间中的大象视而不见,并致力于蒙上更多人的眼睛。

许多我们难以理解的操作和歧视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产生的的妥协。

这就是日本。

为犯人的手铐打码,是日本媒体的底线思维。不出现犯罪者的名字减少社会影响,也是为了减少社会问题产生的妥协。因为有过犯罪前科,不想让人知道,甚至是合理真当的改名理由。

毕竟,如果他是被冤枉的,那么这样的措施可以让他不至于过不下去走上极端。如果他穷凶极恶,那么反正也难以死刑,好歹要考虑下怎么让活着的的人不至于天天抗议。

就这样,在经年累月的习惯中,日本媒体们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如果案件已经很久之前盖棺定案,那么犯人也应当得到保护。

是的,在这般制度和舆论浪潮下,青叶真司甚至还未走上审判台,这个社会就已经开始保护他了。

京都大火三周年,所有人都在放眼未来,充满希望。

远远看过去,多么美好啊。

唯独猩红的过去,在逐渐淡出。

不过所幸的是,其实民众不用在意这些给审判擦屁股的臭规矩,就像日本民间支持死刑的声音一直很高一样,网民骂起来的时候可不管你要不要保护犯人的尊严。

于是你就能看到这样的奇景,在自媒体和讨论版的带动下,慢了一步的传统媒体们也敢于在文章里稍微提及青叶真司的姓名了。

总之,对于活在这个前首相会被当众枪杀的国家的人民,隔着一片海洋的我们很难想象在他们的眼中世界究竟是怎样的颜色。但至少对于喜欢京阿尼的我们来说,能做的事情很简单。

不要忘了这件事,也不要忘了京阿尼所描述的美好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都动漫大火后的哀思 难以解决日本“8050”问题|朝日新闻
日本地铁的杀人小丑,是怎样诞生的
日本36人被烧死后:受害者被迫秘密下葬,凶手躺在医院享受…
日本惨案:致36死,时隔10个月,他终于被逮捕
日本2014动作片《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
京都火灾酿日本近年最惨重纵火案 入夜后救援持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