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电征求意见将影视分级?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

文丨某龙 排版丨Arc翼执泠

封面丨Arc翼执泠

一直以来被影视爱好者所诟病的广电总局,最近终于说要影视分级了,而且还要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无疑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关注的消息,但经细查发现,和大家所期待的那种“即将开放更多作品的播出”还是有些出入。

准确的说,这个消息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中的第二十三条,上面明确的写着“广播电视节目集成播放机构应当通过设立未成年人专门频率频道、未成年人专门时段、未成年人节目专区、未成年人模式等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而这个消息的字面意思,其实重点是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整治,开设未成年栏目等,而有不少媒体把它解读为所有影视作品会有分级制度,这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解读。

3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文件共有两个,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一个是对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其中征求意见稿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对未成年的保护,还在十九条明确了广播电视节目禁止播出的九类内容。

广播电视节目和年轻人关系似乎不大?别急,广电还在文件的最后给“广播电视节目”下了一个定义,而这里的广播电视节目,包括网络剧、网络动画片、网络电影、网络纪录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节目。

而在附件的征求意见稿说明书中,也加粗重点表示了:要落实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体管理。

因此,这份《意见征求稿》重点其实不是分级制度,而是广电对互联网乱象的重拳出击整顿,明确对互联网内容的管理权限,这也明确对应了十四五规划中网络试听相关任务。

像是抖音、B站等等视频网站,之前出现过任何色情、暴力等不合规矩的视频,都在广电管理整治范围之中,而饭圈文化等在未成年人中的商业化行文更是重中之重。

人们所期待的影视分级并没有到来。

我们都知道,国外早已经有了电影分级制度,而由此延伸的游戏分级、出版物分级等内容分级制度也有不少。

但是如果要讲清楚国外的分级制度,还是只能先从电影史开始讲起。

电影从其诞生初期开始,就由于其画面表达的直观性、通俗性、逼真性以及观赏的群体性特征,被视为一个具有娱乐价值的商品,而不是作为艺术品,从一开始就受到官方的严格审查。

当时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了“保护儿童大众、维护社会道德风尚”,各州政府的审查都相当严厉,当时的《海斯法典》从犯罪、性、服饰等等十二个方面对电影的内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而1922年,美国电影协会才刚刚,那时的名字还叫“美国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是制作电影的相关人士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的一个平台。

60年代,美国电影业界为应付官方审查威胁,电影自愿分级制度的出炉。而这个分级制度,最初其实是资本与政府、社会等各种利益博弈和妥协的成果,试图以严格的“行业自我审查或分级”平息公共舆论对电影暴力、色情负面影响的苛责,从而让电影这个行业真正发展壮大起来。

而1968年,美国电影协会最终正式主持并推出了电影分级制度,并在之后不断完善,形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这套评级制度是完全自愿的,且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你就算排完电影没有经过评级,也完全可以上映。但是,影院业主们会主动采用美国电影协会给予每部电影的评级,同时也拒绝上映那些没有获得美国电影协会评级的电影。由此,一套基于利益最大化的分级制度就完成了。

而身为我们邻居的日本,电影分级制度的也是由非官方组织确立的。我们熟悉的这套图片,就是出自日本的映画伦理机构,简称映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电影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黄金自由时期,日本的电影工业便从战后重新快速起步。然自1960年代以后,受到电视与海外进口影片的冲击影响,日本本土的电影产业陷入了泥潭。

虽然自1970年代以后,日本电影凭借恐怖片、情色片、动画的新式题材重现复苏的景象,但随即衍生的社会问题如性暴力、性犯罪率和暴力犯罪率的提高,使得日本政府更重视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并加强电影等传媒内容的审查。

在这种背景之下,由日本电影业者自主组成的映伦,在学习了美国的经验后,于1976年开始使用电影分级制度,这同样也是源自电影业的自律规范。但是,映伦是实行许可性审查,也就是说因此,一部电影如果不在映伦通过审查,全国各地电影院都是不允许上映的。这一点与美国电影协会评级审查有着显著的不同。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国外的分级制度都是由非政府的业内机构确立的,政府在其中并不直接扮演任何相关的角色。

那么我们国内有没有尝试过分级制度呢?

其实,在1989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出台过《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这是一个类似“分级制度”的管理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经过认定后“少儿不宜”的电影都必须打上“少儿不宜”的文字,而电影院在上映这些电影时,必须要要审核观众的身份。

但是遗憾的是,当时国内的人均素质不够高、相关法律不完善。在这条法规上线后,有不少的电影院在放映“少儿不宜”电影时只是挂个牌子,根本不去检查观众的年龄身份,而家长们自身也不在意这种规定,带着小孩就随便进去了。

更过分的,有不少不良商家把“少儿不宜”作为谋利的金字招牌,靠着这个吸引成年观众,甚至荼毒青少年。

最终,这个制度在90年代末就被取消了,而这也成为国内分级的一个反面教训被相关人员牢牢记住。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国内就不能推出分级制度了。分级制度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有了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他们才能更容易对作品进行清晰的定位,不必再为所有受众负责,从而提高作品的质量,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从而促进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加快与国际接轨,从而真正做到向海外进行文化输出,让世界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而对于国内的每一个人来说,只有推出了分级制度,国内的儿童青少年才能真正受色情、暴力等内容的负面影响,避免和父母一同时看到暧昧等镜头的尴尬;只有推出了分级制度,国内的成年人才有“老少皆宜”之外的节目可以看,而不用费时费力的寻找一些“消失的艺术作品”。

但是,如何在中国开创出属于我们中国,和资本社会不同,行之有效的分级制度,依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这次广电总局向社会征求意见,也可以当做前进的一小步吧。如果有人想要试着提出意见,也可以试着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这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只是,写邮件的时候应当注意基础的结构,除了开头和结尾的格式,更要明确你要针对什么建议什么;然后再就建议的问题具体做出说明,最后才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希望有一天,中国的作品能真正平等的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电总局就《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影视分级有希望了?
别让“过度娱乐”坑了咱的孩子 您有“意见”吗?
没那么夸张!《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实并不“稀奇”
影视分级制度,你到底该不该来呢?
传媒互联网行业重点上市公司
90秒让你了解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