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海阳县的“发城社”有多大?比现在的发城镇要小很多

本文的主题与胶东历史区划有关,这次要介绍的地方是“发城社”,它是清代海阳县范围的一个区划名称。

由于现在海阳市有一个同名的“发城镇”,相信大家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发城社”的大体位置。对于这一点,我们也不再赘述。下面就直接切入正题,从发城社管辖的具体村庄说起。

清代海阳县实行“乡社”制,县下设乡,以乡领社,全县共设4乡45社(清末数据),平均每个社约辖18个村(共815个村)。通过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当时的“乡”要明显大于现在的“乡镇”而当时的“社”则比如今的“乡镇”要小一些。“发城社”和“发城镇”之间,也是类似的关系。

根据《海阳县续志》的记载,清代的发城社(属林寺乡)共辖15个村。而现在的“发城镇”(合并埠后乡之后)共辖63个行政村。很显然,“发城社”要比“发城镇”小很多。即便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发城镇(乡镇合并之前)相比,发城社也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前者共辖34个行政村。

那么,“发城社”都管辖哪15个村呢?根据县志所载,它们分别是:发城集、崖下村、西菜园、东菜园、冢后、项家涝泊、姜家涝泊、龙庄沟、 上山后、下山后、上都、下都、东房屋、西房屋、黄连夼。

对照现在的地图,西菜园、东菜园、项家涝泊、姜家涝泊、龙庄沟这5个村的名字没有变化,发城集现为发城村(镇驻地),崖下村现合并至西菜园村,冢后改名为“忠厚”村,上山后和下山后对应的可能是现在的姜家山后和王家山后,上都现为上上都,下都现为上下都,东房屋和西房屋现在分别写作东坊坞和西坊坞。至于黄连夼,指的应该是现在的黄龙夼(注:现在发城镇辖区内既有黄龙夼也有黄连夼,而在清代海阳县志中记载了两个黄连夼,从位置来判断,发城社的黄连夼应为现在的黄龙夼,而现在的黄连夼,当时则属于仓山社的辖区)。

上述区域大体就在现发城镇驻地周边,近的一二里,远的也不过七八里(以小路计算)。在这一范围内,发城是规模突出的大村,并且又有集市,因此成为区域中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发城村原名“废城”(《海阳市镇村简志》载:东魏兴和年间曾于此处设观阳县治,后来观阳县废除,此城荒废,故名废城),因此“发城社”也曾叫作“废城社”。在清康熙版的《莱阳县志》(当时海阳大部尚属莱阳县)中,记载的区划就是“林寺乡废城社”。而到了清末,随着废城村改名发城村,“废城社”也随之更名为“发城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海阳的来历
吕氏大宗祠敦睦堂龛图解
考城镇[河南省兰考市辖镇]
海阳人物—黄新德
夏代观国探源
漯河市民族基本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