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胶东民间故事:清代栖霞县荆夼社帽儿顶村刘姓孝子的传说

在栖霞市的乡镇当中,若论名字的话,“蛇窝泊”可能是最“奇特”的一个。

大体而言,“蛇窝泊”的名字是由两大元素构成——前两个字浓缩的是一段与蛇有关的传说(《栖霞市地名图集》载:相传古代当地九庙岭有一条大蛇常出来伤人,有个南方人路过处死了大蛇,后来人们就以此典故为地名),后面的“泊”则是对地形的描述。

有水方能成“泊”。查阅地图不难发现,蛇窝泊附近有多条河流经过,其中以南面和西面的两条规模较大,它们分别是清水河和蛇窝泊河(注:蛇窝泊河系清水河的支流)。

(▲蛇窝泊镇柳口村附近的清水河风光)

如今基建发达,这两条河上的桥梁数量众多,跨河交通相当方便。但在条件落后的古代,情况就并非如此——那时在丰水期想过河,就要大费周折了。

当然了,古话说得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纵有万般不便,那些一心想过河的人,仍会选择趟上前去。在清代,有一位孝子就因为执着往来于蛇窝泊西边那条大河而在栖霞县志中留名。

这位孝子姓刘,单名一个蒸字。他倒不是蛇窝泊村人,还是住在十多里外的荆夼社帽儿顶村(注:现在蛇窝泊镇辖下有大帽顶、小帽顶两个带“帽顶”字样的村庄,其中大帽顶规模较大、刘姓多,很可能就是主人公刘蒸的籍贯所在地)。

(▲大帽顶村的风光)

既然住的地方距离蛇窝泊不近,那么刘蒸为什么还要经常去那边过河呢?说起来,这与古代礼法中的守孝制度有关。

按照当时规定,父母之丧,儿子需守孝三年。有条件的人家,通常会在坟墓旁盖间小房,就近守孝,称“庐墓三年”。而有的人家无力“庐墓”,就只能选择“两头跑”。在本文这个案例当中,刘蒸家境贫寒,就属于“两头跑”的情况——他的父亲去世后葬在蛇窝泊河以西的河西村附近(具体原因暂不清楚,但古人异地选址安葬并不鲜见),而他则住在帽顶村。因此,他要先从家里走到河边,然后过河,才能到墓前祭扫。

(▲蛇窝泊镇驻地及牟家河西桥的场景)

如果一年当中只是在几个特殊的日子去祭扫,那倒并无太特殊之处——大多数人应该都能做到。但令人称道的是,刘蒸在三年的守孝期内每天从不间断祭扫。县志记载道:“每日亲到墓前焚香祭奠,三年风雨无阻。”

洪涝季节,河水往往会暴涨到数丈之深。而在这种情况下,刘蒸依然坚持过河祭扫。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有好几次,刘蒸都落到了深湾中,所幸最后都化险为夷。周边的人们听说之后,都认为是刘蒸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得到了庇佑,这才反复过河而始终无恙(“值大河水深数丈,渡若无水,数次不堕,有如神助”)。

而刘蒸得到的善报也不仅如此,根据县志的记载,他后来活到了九十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过去,已经是相当长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完整版(全文1260条)
贡献13个中国第一的富二代,抛妻弃子,却给全民族留下叹为观止的遗产。
一场没有硝烟席卷全球的战争-【抗击病毒-3】
创五个中国第一的女人,让日本尊重令美国敬佩,然而国内有多少人知道她?
C919首飞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抵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因一场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代价,而最可惜的是这位含恨陨落的巨星!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