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招远有不少姓原的人,银山后村就是聚居地之一

在烟台招远和青岛莱西的交界处,有座名叫“银山”的山峰 ,此前曾给大家介绍过。实际上,银山不仅本身很有故事,其周边的村庄也颇有传说,比如山北面的银山后村。

银山后村,顾名思义,因地处银山的山后而得名。根据村名石碑记载,明初丁姓来此建村,后原姓迁来,成为村里的大姓。如今二三百户规模的银山后村,多数都是原姓人。

(配图均为银山后村周边场景)

原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比同音的袁字更常用,但作为姓氏来说,原姓规模却要比袁姓要少。因此,如果仅听读音的话,不少人会把原姓误听为袁姓。

但如果范围只是限定在烟台招远市的话,原姓的规模则要多于袁姓。打开招远地图不难发现,当地带有原字的村庄数量颇多,比如大原家、小原家、山上原家等,有的村庄虽然不带原字,但也有很多原姓人,这次要介绍的银山后村就是一个例子。

那么,银山后村的原姓人有何渊源呢?这还要从村里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讲起。

招远境内很多姓氏都是明代从外地迁来,原姓也不例外。但与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是,相传原姓并非普通的迁徙民户,而是某任知县到招远上任时,原姓先祖随行而来。也就是说,他跟知县的关系非比寻常。民间有说法是,原姓先祖对知县有恩(有大功劳),因此一段时间在当地也属上流人士,在城郊居住。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时过境迁之后,招远知县早就换了人。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原姓与衙门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相传,明末时,有原姓人与知县发生矛盾,本以为有前人的功劳在,知县会给几分面子,但没想到对方并不买账,结果可想而知。原姓人被迫离开城郊的居住地,来到偏远的乡下躲避,有一支人就迁到了当时招远县与莱阳县交界处的银山脚下,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就此安顿了下来。

明清之际,动荡不安,随着政局的变化,前朝的旧事已经无人再管。而银山后村位于留仙庄河(大沽河支流)畔的谷地,地形平坦,利于耕种,因此规模很快发展起来。
听村里老人讲,银山后村原姓人丁兴旺 ,后来就有分支向外迁徙,其中位于现在齐山镇境内的大原家村和小原家村就与银山后村为同宗。过去,银山后村有原氏宗祠,每逢过年,大小原家村都要派族人到银山后村祭祖。

后面的桥段,就跟其他姓氏的传说差不多了。数代之后,一方面两地的血缘逐渐疏远,另一方面每年跋涉数十里前来祭祖并不方便,因此大小原家有一年祭祖的时候,让读书识字的文化人“偷偷”将银山后村的族谱誊抄了回去,自此就在本村祭祖,而不再到银山后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招远这个村的石头记,一进村就被浓浓的石文化所吸引
烟台招远夏甸镇银山后村南的麦地,小麦开始起身啦
商姓与其他姓氏渊源(1):商姓与汤姓
阳城原姓之来源
广东二十大最美、最具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古村徐老村还是徐老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