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莱阳前发坊村有连排三棵大槐树,这样栽种其实很有讲究
在烟台莱阳市照旺庄镇境内,有个村庄叫做“前发坊”,此前在介绍一句民间顺口溜时,我们曾提到过这里。
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昌山的鸡,发坊的梨,张家灌的秀才多其驴。”前发坊村过去叫做隋坊,位于富水河一个大拐弯处,泥沙冲积的土壤很适合梨树栽培,相传这里也是莱阳最早一批种植“莱阳梨”的村庄。

其实,前发坊村不仅以产梨闻名,村里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从村口往西走,过了战氏家庙旧址之后,在街面上就会看到有连排三棵大槐树。

(配图主要是三棵大槐树周边的场景)
在莱阳农村,大槐树并不鲜见,很多明代古村都有。但连排三棵大槐树种在一起,此前却并没有看到过。笔者起初参观的时候,也不理解其中的典故。后来接触到宋代望族“三槐堂”王氏的资料时,才恍然大悟,“三槐”原来是古人常用的典故。
所谓“三槐堂”王氏,就是北宋宰相王旦家族。《宋史·王旦传》载:“(王)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王佑是王旦的父亲,他为官颇有口碑却壮志未酬,于是在门庭种植三棵大槐树,立下誓言,说自己的后世子孙必定能位列三公。后来,王旦果然官拜宰相。这支王姓人也因此被称作“三槐堂”王氏。

三槐的典故因为王旦父子闻名,但其渊源却远早于宋代。《周礼》曰:朝士掌三槐,三公位焉。又称:面三槐,三公位焉,槐之言怀也。也就是说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习惯用三槐来比喻三公,自此之后,三槐就成为吉祥之寓。
在《笠翁对韵》和《训蒙骈句》当中,也都提到“三槐”,通常与“五柳”相对。《笠翁对韵》说:“三径萧疏,彭泽高风怡五柳;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训蒙骈句》说:“栽五柳,植三槐。成里青箬,渴望绿梅。”

前发坊是一个战姓人聚居的村庄,根据大槐树上的保护牌记载,三棵大槐树的树龄在三百多年。以此推测,应为战姓先人种植。想必种着三棵槐树的战姓先人读书明史,知道“三槐”的典故,通过这种方式寄托自己对后世子孙的期盼。而前发坊村的战姓也的确不负先人之望,听村里老人说,大槐树周边也的确出了不少人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莱阳这个村有棵600多年的老槐树,看看是什么样子?
背影与槐影
先人轶事
五柳村即时导读N.0030
大山深处访古村---山西盂县大汖村<div>(绘画素材库,写生好去处)</div>
中国党家村征文(3) | 甘肃高台县新坝镇党家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