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21》得与失

2021年7月1日建党节,站在建党百年的交界点上,深耕主旋律电影多年的黄建新再次献上了诚意之作《1921》,历经5年的筹备时间、1:1还原的历史遗址、翻阅了大量史料还原的电影情节,极尽创新的拍摄手法,最终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成品可谓是诚意满满。

简单粗暴的片名直接点明了影片的主题和内容,讲述的就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一群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青年人们,因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聚集在一起,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心、“捐躯赴国难”之志,挽旧中国于绝境之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浙江嘉兴的小红船上,一个尚且处于初生期的小小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了。

在群雄四起、军阀割据的年代,大小政党多如牛毛,谁也料想不到有朝一日,共产党这束飘飘摇摇的革命星火能够连成一片,烧遍整个中国,烧毁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烧出中华百年辉煌。

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上,回首齐心抗疫、全面脱贫的2020年,再看看影片中旧中国在战火中一点点瓦解,又在有志之士的齐心协力、捐躯赴难之下重建,穿越百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两个时代的中国人连接在一起。

为什么主旋律电影能够红出圈?原因不就在于历经千年仍然不朽的爱国主义情怀吗?由来同一梦,只要爱着这片土地,你必定会和影片中的革命先烈们产生共情。

作为在建党百年纪念日当天上映的种子选手,《1921》地位之重要不必多言,从选角到开拍再到上映,该影片一直备受关注。首映2亿的票房证明了《1921》的成功,从电影院中走出来的观众,没有几个人不是红着眼眶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吹着空调、坐在舒适的软椅上欣赏巨幕电影,这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了的和平盛景。在亲眼见证、亲身感受新旧中国的强烈对比之后,谁能不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呢?

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大部分都是鸿篇巨制,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人物众多,电影讲述更偏向于大事件描述,注重大场面的刻画,作为事件发起者的人总是被忽视,影片所展现出来的历史人物不像真人,倒像一个个被设定了程序的工具人,他们的情绪反应很机械化,热血地很刻意、悲壮地也很刻意,观众看不到主角们的真情流露,自然无法产生共鸣,更有甚者对所谓的“爱国”、“革命”嗤之以鼻。

导演黄建新此前执导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一系列主旋律电影都是这种宏大叙事,人物神隐的拍摄手法,在接到《1921》电影邀约时,他也很苦恼,苦恼于如何跳出以往主旋律电影的窠臼,如何摆脱宏观叙事的老套路,如何在红片频出的当下找到新颖的讲述方式,如何展现出热血青年们在国家末路之际的挣扎和向上。

《1921》的主线在于讲述党组织是怎么成立的,重点落在“一大”13位年轻的代表身上,时间集中于1921年7月。如何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展现出13位主角的性格特点,将党组织成立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是导演在进行剧本创作以及后期剪辑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部时间如此集中的电影,并不适合采用编年体的讲述方式,为此,黄建新选择了全新的“横截面”讲述方式,抛弃了以往只重事件,忽略人物的拍摄手法,从人物描摹入手,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展现社会的变化,用人反映时代,加重了影片中的人文情怀,也让电影前的观众更容易浸入剧情中,深刻感受人物的情绪变化,从而产生共鸣。

这种以小见大的拍摄手法可以说开了主旋律电影拍摄的先河,人物不再只是史料的陪衬,伟人们真正从教科书中走了出来,从纸片人变成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真实存在过的人。

《1921》的优势突出,但缺点同样明显。“横截面”的切入手法虽然新奇,但却存在着一个硬伤——叙事零碎,主线神隐,过于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导致电影抓小放大,没有将故事说完整,常常让观众们看得一头雾水。观众们在观影时的情绪激动往往都是被演员精湛的演技带动的,而不是为故事而感动。

黄建新在谈到电影剧本创作时,曾表示自己想要走出以往宏大叙事的窠臼,让故事回归故事,让历史人物回归“人”,但勉强挣扎在及格线上的6.7分证明黄建新并没有将故事讲好。

《1921》存在的缺点不可否认,但6.7的评分实在有些过于苛责了,讲一个好故事是电影的首要任务,但并不是主旋律电影的第一要务。

作为一部目的在于宣扬爱国情怀的电影,《1921》背负着教化的重责,国家需要借助电影这种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在人民心中种下爱国的火种,并让它生根发芽,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一部具有说教意味的电影成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就完成了主旋律电影的应尽的职责。从这个角度而言,《1921》是成功的,甚至是空前 、巨大的成功,此前没有哪部登上大荧幕的党史电影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轰动,说它是电影界的《觉醒年代》绝不是尬夸。

从选角到拍摄手法,《1921》都很会讨巧,利用年轻的流量演员吸引低龄化观众;靠着老戏骨过硬的实力保障电影质量;选取“年轻的伟人们”形象迎合时下的后浪;真实化、生活化、通俗化的情节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实现了爱国教育目的。

有网友批评《1921》远远达不到《觉醒年代》的高度,但电影和电视剧完全不能放在同一水平比较,电视剧集数多,可以慢慢铺垫,事无巨细一一展现。但电影不行,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观众们需要在极短地时间内进入剧情,这对导演、演员、剧本都是极大的考验。

2021年红片频出,从年初的《觉醒年代》到年中的《理想照耀中国》,小屏幕可谓是万里江山一片红,遭受了半年多爱国主义轰炸的观众其实已经有些审美疲惫了,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位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观众都没有新鲜感了。

导演在创作剧本时,已经预料到了这种局面,因此,他没有选择将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等“红人”作为描绘重点,而是另辟蹊径,从李达和王会悟这对知名度不高,但故事性满满的革命夫妻入手,以他们二人的视角来讲述党组织成立的故事。

黄建新的选择不仅是为了创新,同样也是尊重史实。在共产党成立的早期,李达和妻子王会悟才是组织的领军人物,住在上海的夫妻俩是联结其他11位代表的重要枢纽。同时,这对夫妻之间生活化的相处细节,也能让观众们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人间烟火”,切身体会到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牵肠挂肚的家人朋友,有自己的爱恨悲欢,但为了革命,一切都可以抛弃,正是这平凡与伟大的强烈对比,瞬间就击中了观众的心。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美学色彩必不能少,《1921》中充斥了大量黄建新的美学风格,最经典的一幕无疑是青年毛泽东在上海街头奔跑时的画面,由青年演员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虽然形象不如特型演员贴合,但那股“长缨在手缚苍龙”的豪迈气势却很足。

年轻时的毛泽东热爱跑步,导演以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这段史实,青年毛泽东肆意奔跑的现实,与杨开慧相处时的回忆,对未来美好的展望,几个画面在短时间内交替出现。这种非连贯的蒙太奇表现手法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充满了时空交错感。

除此之外,还有影片开场时,由陈坤饰演的陈独秀在监狱中,于牢狱大门缝隙中露出的那双沧桑又不失向往的眼睛;片尾处,革命者们躲到南湖上的小红船中举行闭幕仪式,浩渺南湖上飘落了阵阵细雨,倪妮饰演的王会悟身穿旗袍,打着油纸伞,坐在甲板上出神望天,这一幕充满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意意境。

当初在红船上激扬文字的年轻人们,有人中途退出,有人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这一题呢,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大”代表们只剩下毛泽东和董必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了”这句话,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选择了我以我血荐轩辕。

站在《1921》电影放映厅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百舸争流,苍茫大地,人民主沉浮,风流人物,当看今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21》,《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
《数风流人物》创新历史叙事,展现主旋律的年轻化表达
革命者:比隔壁要好
《数风流人物》:大历史观下细绘生动人物群像
就3天,这国产片要刷爆你朋友圈!
《悬崖之上》:新瓶旧酒的主旋律叙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