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州作家】程金顺:腊梅赞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911】

腊梅赞    

河南邓州  程金顺



我经常在摄影者的镜头下看到腊梅的身影,娇滴滴的,一身金黄,有时还挂着露珠,更显得楚楚动人。

可是,当我真正看到腊梅时,正值腊月深处,它却只是一树花蕾,羞答答地含着黄色,让我叫不出它的名字,只好借助形色识花软件,才知道迎面而立的就是腊梅。

腊梅不是长在公园里,而是挺立在一位老中医家门前的花池里,枝干不像画家笔下那样盘根错节,虬干蛟枝,它树皮光滑,充满年轻的生猛。

栽培腊梅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中医,他身材单薄,瘦小的脸上堆满了皱纹,花白的头发浸满了中药的芳香。

当我走进老中医的诊所时,他正在吃午饭,我只好在他的门外等待,在腊梅树前驻足瞻望。看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我不能相信它的兄弟姐妹们已经在其他地方傲霜怒放。


这次我来老中医的诊所,是为了一位亲戚,她是我爱人的姨妈,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七十多岁了,竟然染上了火丹疮(农村又叫蛇蛋疮),也和我一样,长在头部,病控制住了,前额却留下了疤痕,还有痊愈后针扎似的疼痛。那疤痕颜色紫黑,留在我这样的男士额头上尚且令人诧异,留在像姨妈这样有修养的女士额头上,肯定玉容失色。她听说我有和她同样的遭遇,并且借助这位老中医的药物,让额头恢复了原有的肤色,就迫切地联系到我,让我到老中医这里给她求点药,以恢复她原有的美颜。

我这位姨妈对我家有恩,每次见面,总要给我家孩子一份见面礼,有时还请我们吃饭,现在她有求于我,怎能不全力帮忙呢?

好在我与这位老中医多次打交道,我们已经是老熟人,到他那里去寻药,根本不用费力气去四处打听。

我记得三年前,我的额头因为染上火丹疮,治愈后,额头上留下一片紫黑色的疤痕,每次去镇上开会,同事们笑着问我,老程啊,你啥时喝醉了,摔成了这个样子?那难堪,使我顿觉自己矮了几分,虽然尽力辩解道,我哪敢喝酒啊,是火丹疮把我摔成这个样子的,但心里仍觉得额头上有了这片黑色,人就显得丑陋不堪。因此在多次去黑失败后,村里有位热心人建议我到镇街上找李国选医生,说他专治这种疑难杂症。

李国选医生的诊所开在赵集镇南边的一个街道里,地点相对比较偏僻。他的门前时常矗一块“中西医诊所”的牌子,门面靠近西边有一块空地,空地边上有花池,花池里栽着的就是这棵腊梅,当时还比较瘦小,似老中医的身量,与他门前的那棵柿子树相比,简直渺小的可怜,以致我没有太多留意它的存在。

当时老中医的诊所里已坐满了看病的人,他正在为一位患者把脉,手下垫着的正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旁边放着《易经》《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书籍。她的爱人站在柜台里为病人们抓中药,柜台上摆着几大张方形的纸片。

从攀谈中得知,李国选医生是本地人,老家就在离镇街一公里外的李岗村。


他家世代行医,他从八九岁就开始背诵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的汤头、六脉辩证治疗的歌诀,《金匮要略》中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他的手艺就是从他父亲手中接过来的,在他手边还放着一个很陈旧的小本子,他说,这是他爷爷的手抄本,里面记载着他爷爷一生积累的秘方、验方。

我坐在诊室里看到东墙上悬挂的着许多锦旗,其中有一位山东威海的王先生盛赞他“医德高尚、妙手回春”。李医生向我介绍到,这位山东的病人当时背上长了一个搭背疮,四处求医,钱花了几十万,不见好转,他不知从哪里听说我能治他的病,一路打听,找到了我。当时他的疮很严重,已经烂到了脊骨。他许诺,我若治好他的病,就给我两万元的治疗费。我理解他的心情,对于生命,花多少钱他都舍得。但我有我的原则,更有我的收费标准,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我家几代行医,悬壶济世,就是我们的医德。我让他住下来,先去除他疮口的腐肉,然后再敷上去腐生肌的中药,再结合西医进行输液消炎,管吃管住一个多月,他的疮口不再恶化,并开始慢慢生长新的肌肉,最后完全康复。我没要他许诺的两万元治疗费,只受了他两千元的药物成本费,他把我当做再生父母,万分感谢,赠送了这面锦旗。

听着他的讲述,我不认为这是王婆卖瓜。因为,我们村就有一位他治愈的患者,那是我们邻队的一家媳妇,她腿上曾长了一个疔疮。当时她全家人在新疆打工,病得不能下地走路,多处寻医问药,花了许多钱,一直不见回头,只好回到邓州赵集的家里进行保守治疗。期间经人介绍,找到了李国选医生。李医生一看,断定她长的是牛眼疔,这种病,就像一颗钉子,因为治疗不对症,直往肉里扎,已经深入到腿骨。她才明白,疮口为什么那么钻心的疼。经过李医生的精心治疗,她终于痊愈,前前后后,只花了一千多元钱。这媳妇现在经常在广场上散步,行走如常人。她每次说起她当时的病,就心有余悸,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是李医生把她从死神手里夺了过来。

李医生说,有几所大医院想请他去坐诊,他拒绝了。他说,我就想像我家门前这株腊梅那样,默默地开花,默默地芬芳,挺好!年岁大了,故土难舍啊。

他看了我的额头,问了我的病情,叹息道,如果一开始就来找他治疗,咋能会留下这后遗症呢?现在我给你配点药水抹抹,看能不能管用。然后,他为我配了两小瓶药水,花了不到五十元。随着两瓶药水用完,我额上的黑色慢慢消失了,只留下浅浅的几个疤痕。后来,小女儿的鼻孔发炎溃烂,我找到他,他只开了几副药,病就治好了。

这次我又找到他,是为亲戚寻药的,他照例询问病人的病情,并力主要看看病人的症状。我说,她住得很远,不能前来,她的症状已经控制,留下后遗症和我当初的一样,她就要你的药水,你就为她再配一瓶吧。他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见病人,不好下药,只听你说,很为难人啊。念起咱们是老熟人,我就给你配一瓶,记着服药期间,不要食用辛辣食物,每次敷药,要用酒精清洗一下皮肤。你一定要给她交代清楚我的医嘱。

我一面答应着,一面接过他配制的药水,付了药钱,就在我要走时,李医生请我坐下聊聊。我正好也想和他再谈谈,便和他聊了起来。谈到当今人看病只重西医,不重中医这个话题时,他感喟地说到,现在许多人只相信西医,很看不起中医,认为中医治疗没有西医快,甚至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是装神弄鬼,骗人钱财。他们不知道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一个好的中医,就是一座好的医院。一个医术高超的的中医仅凭脉象就可断定一个人有病没病,病重病轻,是生是死,甚至还可以断定危重病人大去的时间。现在人生活节奏快,有病了,只想赶快治好,赶快上班挣钱。他们不知道病是日积月累产生的,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竟把治病当作吃快餐面那样简单。其实,哪里那么简单!他们的求快,给自己留下了很大的隐患,拔草不除根,再治倍加难啊。他们不懂得西医治病,重在治标,见效快,有些药物副作用也大;中医治病重在固本,通过药物调理,使阴阳达到均衡,虽然见效慢,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做医生的,既要借鉴西医先进的治疗技术,还要继承中国医学的传统精华,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才能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目的。


据了解,李医生的儿子已继承了他的衣钵,正在本市一家公立医院上班。我希望新的中医传人们,能像李医生那样,本着治病救人的初心,淡泊功名利禄,潜下心来,钻研中国医学,把望闻问切的技术真正传承下来,悬壶济世,造福社会。

我驻足听了李医生的这番感慨,对他专注医学研究,不图名、不图利,只图治病救人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我衷心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愿他的医术像门前那株腊梅那样,斗寒傲霜,悄然怒放。

李医生微笑着把我送出了诊所。刚出诊所门口,远处忽然飘来一阵歌声: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封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听着这歌声,看着李医生的笑脸,蓦然觉得他就像一株含苞的腊梅,已迎风怒放,而这首《红梅赞》,也变成了腊梅赞,那金黄的花朵开在岁月的寒风里,默默地迎接着新春的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把脉的中医还有救吗?
我开中医诊所三十年
病从何来1
只靠讲故事发扬中医无异于高级黑(转载)(看看不同的观点,令人深思!)
特色专科经营之道
看病时怎样省时省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