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州作家】牛艳艳:家乡那条河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1074】


 

家乡那条河

河南西峡   牛艳艳


就是这样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让我更多地忆起家乡的那条河,想起她曾经流淌着的欢快、清澈和宽阔,流淌着我们童年成长路上的岁月。       

故名思义, 我的家乡河头村可能就是缘于那条河流而命名的吧 。那条河的上游汇积了阳城河和丹水河,河流从村子的西北顺流而下绕过村子向东南流去,大概是流入内乡湍河汇入老河口淮河流域最后汇入长江,因为小时候看涨大水的时候老被大人叮嘱离河边远些,小心给刮到老河口。无数次我闭上眼睛回忆家乡那条河和中国地图联系起来感觉我们村子就座落在类似黄河几字形的右下拐角处,故且就叫她河头河吧,家乡河头村处于河的东北岸,这样的地势就好比河头河流域的三角洲地带,土地肥沃,灌溉良好,庄稼丰收,小时候印象中被方圆几十里都称做是农村嫁姑娘的好地方。   

记忆中的河头河河面宽阔平缓,河水清澈见底,游鱼细石历历在目,靠村子这边的河岸是宽阔的松软的白亮亮的细沙滩,我们居住的村子距河面不足800米,我小的时候村民们在靠村子的河侧面建有上下游 近2000米的大坝刚好能成为防洪的屏障,在大坝的两侧不知是天然还是人工栽培的一墩一墩的我们叫他棒棒杆,大坝外靠近村子的滩边栽有杨树林,就这样沙滩、河坝、爬爬草、棒棒杆.....整个河滩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游乐场和嘻戏娱乐的好地方。  

 春天来了,河岸和坝上及滩泽处的小草都睁开眼变成绿绿的一片片,天气晴好的时候孩子们就借着放羊的机会都凑到河滩上来了,抽那种叫茅亚的嫩芽可以吃,边吃边唱着曲儿对笑嘻骂:吃茅芽,屙套子,给你老爷编帽子......,还有那种节节草胡掐着打卦算命,算算你家姊妹几个,口角不和时就你追我赶在沙滩上打闹,玩得累了就三五成群地靠着沙坝朝阳的地方,晒着暖暖的太阳观望着那徐徐移动的团团白云,想像着这团团的白云要是棉花该多好啊,还在为那团云是骏马奔腾还是大海掀起的波浪在争执时,云朵儿就倏忽的飘走或是变了形,目光再转到脚下,索性起身去踩那软软的细沙,用棍子在平坦的地方画五角星、飞机、人人,靠近河边的湿沙子则垒起长城、城堡、房子、步枪....,在临近河水的潮湿的沙滩上若有出现肚脐模样的小洞时,小脚丫子往下一插掘上来时就是一颗指甲大小的花蛤(那时候是不会想到现在已成了餐桌上的海鲜美味了)。女孩子家看到或红或白或黄的朴素的野花儿则想像着能做成这种花的裙子肯定好看极了。到了夏末的时候,河边那芦苇长青泛黄了了,我们就把这些长熟的杆子折下来编成小手枪、拨浪鼓等玩具,一边玩一边唱:棒棒杆,搭戏台,老鼠拉我一只鞋,爹也哭,妈也哭,嫂子在床底下吹喇叭,河头河就用她那宽阔的胸怀任由孩子们在她的怀抱里享用着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肆意的挥洒和释放着快乐的童年时光。         

到了夏天,河里就更是我们的好去处了,下河捉鱼几乎是暑假时男孩子们每天的必修作业。我记得去捉鱼时常常就在半上午10点多时,我是两个小哥哥的跟屁虫,一般是充当着保管战利品的角色,为了保证中午能吃上鲜鱼,事先在河边浅水处或是离河有点小距离的地方徒手挖上一个一米见圆的小水坑,周边的沙边要聚得高些以防活鱼翻边,哥哥们捉到的鱼就先放到这个水坑里保证活着由我来看管,(挖坑和看管是由我来做)。四哥、五哥还有村子里不相上下的另3个小伙伴他们结成一队,或是徒手在河草中摸鱼,或是用铁丝做成的打鱼工具追打,或是几个人围追堵截把鱼赶得晕头转向,有时上河下河能跑几里地,现在想来那时候总是缺吃的,小哥哥们还有体力在河里上下跑可能就是为了能多捉些鱼打牙祭吧。基本上不到两个小时差不多见好就收,在收场的时候,我数着数给哥们报战果,大的有20公分长的居多,小于10公分的一般哥们都放弃不捉,他们则看着战果在谈论着谁谁捉了几条,那种开心和自豪好象是电影上谁谁捉了几个俘虏似的,开鱼的小刀来时就带着蹲下来给鱼开肠剖肚,在河水里洗净用细铁丝穿上一串串有2、3斤吧,拎着雄纠纠气昂昂的像是大获全胜一样回家了。最难忘的当属做鱼和吃鱼这个环节了,那时候粮油极缺,根本就别想着油炸或红烧,拿回家交给母亲就由母亲来料理了,母亲就再用清水把鱼清洗一下放在笊篱里空完水,在每个鱼肚子里放上适量的青海盐,然后用菜叶包着放在做饭的锅底下烧熟吃(那时候农村都是烧柴锅做饭),当然了若是这天要烧鱼吃,母亲就专门用平时不舍得用的少有的硬柴做饭,这样做好饭后烧柴火的余烬热量持久足以能把鱼烧熟。烧鱼的当儿我们一般先吃饭,当闻着鱼香味的时候一般都是熟了,母亲从锅底下拿出来放到桌子上,公平地分给捉鱼的几个哥哥和邻居小伙伴,我最小受到了更多的优待和哥们享受同等的待遇,母亲一边叮咛我们慢点注意鱼刺一边往外走无论我们怎样让她她也不肯吃上一个,现在想来那些贫穷困苦的年代,母亲肯定是想着娃们自己能捉到鱼也算是打牙祭了。那时候吃的锅底下烧熟的鱼那才叫个香啊,直到现在还让我久久回味难忘,经年后无论在哪个餐桌上吃到的红烧、清蒸、糖醋鱼都吃不出当年那个自己捉鱼锅底下烧熟的鱼香味了!         

家乡河更多的给我们村子带来了日常生活洗刷的便利。夏天的上午,母亲就和村子里的婶子们仨俩合作拆洗一年的被子,担上满满一箩筐,先洗好的单子被面了就直接平铺在河岸那白亮亮的沙滩上晾晒,待全部洗完时那第一批晾晒沙滩的被单的已晒干收起来一抖干净净的一粒沙子不沾,那些衣服呀小件的是晾晒在河岸的芦苇杆上回家的时候也差不多半干了。河里有自然形成的洗衣区,河边有人们收集来能坐能做搓板的 象样的石头,各归各位排成一排供洗衣之便,从小受熏陶的我十几岁时就喜欢去河里洗衣服,星期天或者假期自发自觉地收拾上几件衣服,还非常正式地拿上椅子坐在河边,洗着洗着就和小鱼儿忽动起来,那寸把长的小鱼儿成群结队在我的眼前水下脚面绕来绕去,挠得我浸在水中的脚趾脚背痒痒的,亦或是在喝我洗衣服的肥皂水吧,我这样想。有那么一刻我静止下来,捡起一块石头再静观一分钟,趁着团鱼儿在眼前游动,设想着出其不意地砸下去准能砸中一条,结果是这些小鱼儿在石头落下的当儿一哄而散倒是溅起的水花湿了我的脸迷离了我的双眼。前些年,有朋友邀我去做鱼疗,一看到团团小鱼在我的脚面绕来绕去咬得痒痒时我禁不住脱口而出,这分明就是我小时候在河里洗衣服时享受过的小鱼咬脚的场面呀,没想到小时候互动游玩的小鱼儿也被用于商业化的养生了。       

 

312国道在河头河南800米处平行线上,而且河的南岸就有我们村的庄稼地,每次出入村子过河是就成了家乡河唯一带给我们的小小困扰,那时候没有建大桥,夏天倒好,到了秋冬季节趟水过河就给人带来了凉意,因为夏秋雨水多,河水较大水面宽,像旧时搭的踏石桥或者简易板子桥也是要费些周折的,得出些劳力把河水改一改聚拢到水面最窄处而且是经常过河的河床比较磁实的地方,所以搭桥就到初冬时河水落小后的时节了。上初中后我们村子的孩子都要去隔河2公里外的袁店初中上学,那时候学校没有伙房和宿舍,从早自习到晚自习要一天三趟淌河上学回家,秋天还没有搭桥时结群的孩子就轮流你背着我或 我背你省去一个人趟水受凉,条件稍好的是买有一双高桶胶鞋换上过河,过去河后把胶鞋藏到一个隐密的草墩子里或庄稼地里放学回来的时候再换上,但毕竟那时候河水还有点大河底沙子松软稍不注意河水就会灌到胶鞋里,所以大家索性就直接淌河不操那高筒胶鞋的心了。暮秋时有孩子上学的家长都关注着河水大小计划着该搭桥了(搭早了遇上秋雨涨水会冲坏桥等于白搭),记得应该是在十来一前后吧,村民找来窄板子和桩子,再把河水改一改就成了一个中间高两头低的长约10多米宽仅30多公分的小小爬河桥了(中间衔接处打有木桩子),等我们放学时发现嘿不用淌河了,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开心也是当时的一种小幸福呀!这就算上是正规桥了,还在抄近捷径处选一水浅的地方找一些大石头石板隔一步一放我们称之为踏石桥,那时候还有着过桥的俗语叫“紧过踏石慢过桥”给我们提示了过桥的要领。冬天早上5点多天还没亮,上早读的过河路上小伙伴们不时地掉河也是常有的事。一天几趟过桥尤其是想抄近过踏石桥时也成了我们的过桥技艺大比拼,一个个10几岁的孩子敏捷得象小猴子一样连蹦带跑的就踩过踏石飞过河了,如若当年有湖南台的《智勇大冲关》节目,我想我的小伙伴们肯定会个个身手不凡获胜冲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河养育和赋予了我们的底蕴和灵气,还记得初中课堂上的提问,老师会选择周边每个村子一个学生代表做提问,当遇到最难的没有正确回答时,老师就会最后叫住我说:来,让大河面的人回答说说,果然我没负期望,回答出了一个新高度和老师满意的答案,老师赞许道:看看,大河面的人就是不一样,问题回答得好,站姿也端正大气。那一刻我觉得我没有辱没家乡河的形象,也是家乡河成就和荣耀了我!       

星转斗移,日月轮换。上学、工作在外,每次回家河头河都有着不同的变化,不经意间河岸的大坝没有了,河面也越来越窄了,河床也越来越低了,河水也没有原来清澈了,白亮亮的沙滩也不见了.....,兜兜转转,河头村依然是我的第一和第二家乡,97年的那个秋天,在村里的自筹和政府水利部门的扶持下河头河开始建大桥了,那个冬季我正好在老家休产假,每天哄孩子睡着后我就来到河边,像孩提那样又像关注工程进度的监工一样不时地去看那河中间打起的几米高的桥墩,听那搅拌沙石水泥的机器轰隆声,看那建桥民工的忙碌的身影,那是怎样的一种期盼和期待啊!终于历时半年河头大桥横跨河头河庄严而又肃穆地矗立在河面上空,大桥两头的水泥栏杆上用红漆刻着“河头大桥”四个醒目大字仿佛在欢迎家乡的游子和四海宾朋!从此结束了家乡村民乃至周边村几代人赤脚趟河的历史!   

   

历史的长河在滚滚向前,河头河的河水也在流淌不息。几十年的风雨春秋旱涝洗礼,河头河也经受了沧桑巨变,河床低狭了,河水变得像渠水一样更小了,河沙变泥沙再没有宽阔而松软的白亮亮的沙滩了,河水分支的沼泽处滋生了青绵,岸边参次不平杂草丛生想找一个下河的地方都难,小时候洗衣的地方已不复存在,只有河头大桥还在巍然屹立坚守。每次回家看到家乡河的现景不禁觉得有一种苍凉和悲壮,满目怆然心生悲凉!再也不能在河里洗完脚带着满鞋沙子回家一脱一倒还是一双干净净的脚丫子,再也不能在河边随手拣起一块薄石顺着宽阔的河面漂去,看薄石像蜻蜓沾水般远远的荡起,再也不能随时随地就能下河掬起一捧清水嘻戏,再也不能拾回秋后的杨树落叶投进灶台看带着歌声欢快燃烧的火苗而心生欢喜...... 回不去的童年!再也回不去的家乡河的美好时光 !

家乡河的河水流淌小了就少了些灵动就好像是少了灵魂和生机,但家乡河的滋养哺育和带给我们的丰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勤劳、善良、敦厚、质朴的民风却是代代相传。
河头河,我的母亲河,无论时光和环境怎样沧桑了您的容颜,但依然改变不了我对您的深深的牵挂和眷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乡的小河
远方是故乡(西部散文选刊 )(常红)
【安徽】孙文公|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精选散文阅读: 家乡的小河
【灵璧家园】家乡的河
【原创作文】家乡的小河滋润着我的心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