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世界】肖黎君:关于食物的成长记忆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
关注

【第30期】

图片选自网络


关于食物的成长记忆

 河南南阳  肖黎君

   

长大后越来越觉得,对于吃这件事,人应该是充满了崇敬之心的。 

很小的时候和爸妈一起吃饭,那时是住独门独户的房子,门口是熙熙攘攘的新街。家里有个方形的木桌子——老实说,那时的记忆已经逐渐淡忘,依稀记得桌子一周是红色的油漆描边,中间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水磨石。简单而且朴素。每天早上,我都会在爸妈的呼唤里睁开眼睛。妈妈用奶锅给我热好牛奶,然后把鸡蛋打到锅里搅匀。牛奶是新街上订的,每天早上挤出来的鲜奶装在玻璃瓶里,带着温度送到家里,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热乎乎的被妈妈从鸡笼里捡出来。浓郁的牛奶包裹着鲜嫩的鸡蛋,纯白之中浮动着点点金黄,煮熟后被小心地盛在洋瓷碗里,像是洁白的玉石上点缀着名贵的黄宝石,煞是好看。还有的时候妈妈给我热一大碗牛奶,然后把她和爸爸的早饭——鸡蛋面疙瘩里的鸡蛋挑出来放到我的碗里。两种情况下的鸡蛋是不甚相同的:后者是不搅开的鸡蛋,因此往往能看到煮熟的蛋清,口感更佳滑嫩,很有嚼劲。

小孩子总是有几分天真和调皮,很多时候往往不是听话的。加上我小的时候身形瘦弱,不爱吃饭,爸妈总对我的营养状况担心。为了骗我多吃点,爸妈给这样的饭起了名字“蛋宝宝”。当时能吃到“蛋宝宝”,我能高兴半天。现在想想,对于幼小的我来说,一上午的精力几乎全靠“蛋宝宝”支撑。 

等我起床吃完饭,幼儿园的车也就到了。 

到了中午,我在幼儿园,爸妈在家。河南人就好吃面条,不管是臊子面还是糊汤面,清汤还是骨汤,都能做出独特风味,吃得津津有味。鸡蛋捞面就是一种很家常也富有特色的面食,也是爸妈的最爱,但我不喜欢吃捞面。所以爸妈常趁我不在家“偷偷地”做捞面吃。在幼儿园,我看着上半天托的小朋友们排着队等着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接他们回家吃饭,非常羡慕,小小的脑袋里也幻想着自己要是回家,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吃饭是什么样子。可是想归想,我还是在老师问“哪个小朋友愿意跟老师一起去抬饭”时,手举得最高的那个。  

那时的中午,大家吃饭前先传碗。有圆的碗也有扁的。小孩子图新鲜,大家都特别钟爱扁的碗。而午餐常常是吃蒸面条,上大学来了郑州才发现大家把它称作“卤面”。金黄的面条细面条上散落着翠绿的芹菜,黄色的豆芽,还有切得均匀的肉块,幼儿园的厨师真的有魔法,能让普通的食材满足最刁钻的食客的口味。在家里,爸妈端着碗撵着我喂饭,我不一定能吃半碗,在幼儿园,我总是要吃一碗半才停下来。吃完蒸面条是水果汤,粘稠的透明汤汁散发着香甜的味道,锅里散落的苹果和樱桃块让我垂涎三尺。现在想想真的是甜得发腻,可那时却是真的喜欢,要是自己的碗里多一块苹果,多一个樱桃,能开心老半天。

吃完饭是要刷碗的,那时候刷碗可真是仔细啊,现在想起来,甚至觉得,对“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来说,那些日子尤其难得。到了下午快放学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出数学题,做得快的小朋友可以先吃加餐。冬天的加餐是什么早已遗忘,记得的却是夏天,有时是绿豆粥,有时是一块西瓜。那时候我和名叫张迪的女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题,一起吃东西,学着电视上广告里那样发嗲:“我要蓝猫大礼包”。若干年后见到,我拍着她的肩膀,想给她一个惊喜,她一回头,表情木然——她忘了我。

当时觉得,对人和事的淡忘是多么不可思议,挚友的忘怀更显得残酷。但后来慢慢才发现,人的一生,可能就是不断向前走,向过去的人事不断挥手道别。 

上了小学,搬去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做饭是奶奶一辈子在操劳的事,奶奶做的饭养活了全家。可我总挑东拣西,意见不少。上了年龄的人总是有些絮叨,我却喜欢在刚起床的时候保持安静,每次我跟奶奶不满地抗议,奶奶都是笑笑“好,好,不说了”,下次还是继续唠叨。记得有一次,我闹着要吃香蕉,但天很凉,我的胃又差,奶奶说,你不要这么急咽下去。我不满地说:“又不是在微波炉里加温,没有什么区别。”被奶奶记了好久,每次说起来都很开心。(再过几天奶奶就去世一周年了,想起来这样的唠叨,不觉泪湿眼眶。)有时候中午妈妈接我回家,在解放路旁边的小店里买份蒸面条,我都能高兴很久。还有一天我吵着要吃三色鸽的黑森林面包,爷爷记不住名字,还是去给我买来了我想要的面包,回来之后我特别高兴,爷爷的眼笑成了一条缝。小的时候,真的是很容易满足的。  

爷爷家也是单家独院,在枣林逼仄的小道里,有点闹中取静的意思。奶奶的厨房在一楼楼梯的对面。我喜欢在奶奶做饭时趴在门边看,实在太无聊就走来走去。旁边贴着二叔家妹妹们小时候识字用的画报,我日复一日看着,竟然倒背如流,被大家啧啧称奇。  

奶奶会自己蒸馒头,还有包子。奶奶蒸的馒头比卖的好吃几千倍,奶奶做的包子有工整的褶。每次奶奶蒸馒头的时候,我总会钻进那个小厨房进行我的即兴创作。这个像蛇,那个像刺猬,奶奶笑着看着我给我指点。等到蒸出锅,我看着我的“刺猬”用绿豆做的小眼睛,成就感油然而生。  

那间厨房里,飘出过粥的香味,飘出过馒头的香味,到后来就飘出了药的香味。  

爷爷生病了。我并不懂得爷爷的病有多严重,只记得奶奶用一个小锅,给爷爷煮着肚子里塞有冬虫夏草的鸭子,我在旁边看得眼馋,奶奶就也盛一小碗给我喝,我只知道汤的好喝,却没有看到全家人紧锁的眉头。  

爷爷去上海看病。回来之后听爸爸奶奶讲上海的饭,咸的豆腐脑让人吃不惯,粥很稀,找不到面条,奶奶说上海的物价真是高,说她每天都在想要是能抱着一碗面条吃吃多好啊。我什么也不懂,只抱着叔叔给买的玩具独自开心。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们已经又搬家了。爷爷去世之后,奶奶还是在厨房里忙着,可是家里并没有爷爷在时的氛围了。  

不久我们又搬家了。 搬家后,我已经到了小学高年级。爸爸早上做饭,妈妈中午做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早饭变得节奏明快而清晰。牛奶,鸡蛋,偶尔有奶奶蒸的包子,肉馅的,干菜的,好多种类。我最喜欢干菜的,午餐一般是面条。妈妈是老师,有时候忙起来只能给我做简单的饭,鸡蛋番茄捞面条就是一个代表。那几年吃了不计其数的鸡蛋番茄捞面条,后来吃腻了,学会了浇蒜汁改善口味。偶尔,妈妈也会花样翻新做些新奇的饭,晚上一般是粥。那几年的时光像水一样流过去,似乎好吃的东西有很多,可是学习越来越忙碌,可能是无法分心去记忆了。现在想来,竟没有什么特别的记忆。无非是偶尔出去吃饭,聚餐之类。吃什么饭在我的脑海里变得不太深刻,深刻的是和谁一起吃。妈妈喜欢大锅菜,总被爸爸批评不干净,爸爸喜欢买凉粉,妈妈说对胃不好,两个人互相批评哈哈大笑,幸福热闹。时令水果下来的时候,爸妈买给我吃,因此认识了卖水果的小贩,有时候忘了带钱甚至可以赊账——爸爸骄傲地说,这是因为他长了一张正直的脸。 

高三的时候,爸爸每天早上给我送饭。需要跑好几趟,而且每天不重样。有的时候晚上也给我送,甚至有时候爸妈一起给我送,让我在所有的天气里都感觉到愉悦和温暖。晚上晚自习下课到家,爸妈给我煮鸡蛋,或者做其他加餐——在那个时候我在家里的中心地位明显加强,每天饭菜依我口味而定。  

有的时候爸妈忙,我在学校吃饭,常常是和小崔和小杜妞在一起,在大马路对面叫粥一粥五的小饭馆。有一个冬天的傍晚,我们点了三碗牛肉面,无奈的是没有座位,于是我们蹲在马路牙上,每个人都是捧着巨大的碗,埋头吃着吃着突然大笑出来,声音在带着风的傍晚传出去很远。那时我想,大概人们津津乐道的青春,也不过如此了吧。还有的时候去学校食堂吃饭,偶遇夹子,更多的时候是去找夹子约她一起吃饭。和好朋友吃饭总有说不完的话,在高中两点一线的生活里,像星子闪烁着光,让我永远不能忘怀。  

高三最后的时候,去小叶子妹妹家吃饭,叶子的爸爸做饭很用心很好吃,专门为我和妹妹买来牛奶发面的馒头,真叫一个香甜可口。还有其他一些别出心裁的饭菜,都带给我很美好很温暖的记忆。其他的关于吃的记忆,实在不多。  

那时候每年家庭聚餐,现在想来真是尴尬。因为我的不懂事和幼稚,真的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高中三年,我充满了戾气和叛逆,依稀记得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因为某件事批评了爸爸,现在想想实在不应该,爸爸总以长兄身份自居,给予两个叔叔无微不至的帮助,在家里应该是很有威信的,我这样做,实在不妥。但是当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已经是我上大学了。  

后来,就上了大学。吃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聪明智慧如人类,简单如单细胞生物,都有“食”和“性”的基本需求。在“吃货”横行的今天,吃对我们来说又是何等重要啊。小的时候看“动物世界”,鳄鱼总在斑马们喝水的时候一跃而起,咬断斑马的脖子,大快朵颐。这似乎就正在预示着,动物吃东西的时候,其实是无戒备的。人的本质还是动物,因此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其实也是脆弱的,暴露本性的。爸爸常说,饭桌礼仪往往能暴露一个人的性格和教养,我深以为然。有次在东苑自选餐厅,看到酷似潘粤明的清秀少年,吃相却风卷残云,让人大失所望。而其实我也自知吃相不雅,贪吃导致每年胃都要出问题,以前在家的时候爸爸每年都要带着我深夜看病,现在自己在外,自己看病。还有过去每年期末放假之后都要找妈妈批钱,买膨化食品吃到发烧,实在没有节制。  

回想起过去的日子,生活节奏快,压力很大,对于吃,并没有什么新的花样。但那时候,确确实实有许多可以一起吃饭的人。无论是小崔,杜妞还是夹子,和她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可以放下戒备,将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出来,畅谈人生困惑,学习压力。她们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志同道合的人。但那时对“吃饭”的印象,更多是主观感受。  

现在的我,却习惯自己一个人吃饭。我始终觉得,吃饭是件私密的事,能在一起吃饭而无违碍的人,才是心理相亲的人。我找不到可以托付这种信任感的人。身边没有了可以一起吃饭的人,而且和大多数人一起吃饭,总有种不可名状的尴尬感,我想沉默着,但沉默太不合时宜。于是很多次有人约饭,我都找理由诸如“手机没电”这样的理由溜掉,哪怕是自己曾经觉得是志同道合的人,(虽然这样的人,是那么那么的少)。高三听小崔唱歌“越长大越孤单”,现在想想可能真的是这样,独处的感觉太好,可能习惯了组团吃饭的人,是不能理解独自吃饭的快乐吧。吃饭的时候可能偶尔慌一点急一点,也能用“没事,没人认识我”自我劝解,然后在下一次吃饭时多加小心。——但是讲真的,我无比享受一个人吃饭的感觉,可以用来想念,可以用来放空,也可以用来思考过去和未来……

作 者 简 介

作者:肖黎君

河南南阳人。年少轻狂,热血满腔。常有鸿鹄之志,欲得经纬之才;常见不平之事,拔刀相助,也常思虑过多,多愁善感。小肖年轻,尚乏毅力少许,耐心半勺。仍需砥砺自我,谋求进步,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安邦平天下是也。座右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主编:张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景自卫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史锋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须先关注《中州作家文刊》微信公众号。凡投稿者视同作者授权发布,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鸡蛋的怀念
可乐周五日记(五十六)
民勤美食之:苜蓿芽儿滋味多
No.1822 如愿以偿,吃了爸爸喜欢吃的炸酱面
爷爷是个大骗子。
想哪儿说哪儿---买件小品祝贺孩子生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