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州·评论】左德浩:所有凋谢,都是悲剧——从17岁少年跳桥自杀所想到的

No.190

所有凋谢,都是悲剧

——17岁少年跳桥自杀所想到的

河南南阳   左德浩

41722时左右,上海卢浦大桥世博大道东向西主桥段,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中,一位中年女子把车辆停在车流当中,后面的车辆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让行。这位女子指着自己车辆的后车窗说了句什么,然后拉开车门坐进了车内。看得出,她很生气,情绪也有些激动。

然而车辆并没有立即开走,而是停留了大约几秒钟。短暂的停留之后,一个男孩拉开车门飞快地跑了出去,母亲紧随其后慌忙追赶,只差几步路,大约半秒钟,没有追上。男孩头也不回地飞身翻越护栏跳了下去。母亲跑过来扶着护栏向桥下看了一眼,瘫坐在地捶打着地面嚎啕大哭。

悲恸的哭喊,绝望的母亲,惊得路人纷纷停了下来。经过查找,孩子跌落在桥下的绿化带内。等到120赶到,孩子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一幕人间惨剧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又发生了。


事后我们知道,男孩今年17岁,是某职高二年级学生。可能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受到母亲的批评教育,随后孩子就跳了桥。

无独有偶的是,最近河北也有一个孩子当着母亲的面跳楼。

每一起网络事件总是引发网友大量的围观和评论。有些评论针对事件本身,有些评论宣泄着网友的情绪,有些评论公允持中,有些评论偏激狭隘。这需要我们辨别和分析,不能被舆论和情绪所裹挟。这起男孩跳桥事件也不例外,有指责孩子脆弱的,有指责母亲不理智的,还有等等许多。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对这个孩子、母亲和家庭来说都是悲剧。对母亲的指责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对男孩的指责也破坏了逝者的安静,过多的情绪宣泄又打破了社会的安宁和平静。我们还是应该从事件本身去引发思考和追问,汲取经验和教训,守护孩子的安全,促进社会的发展。

1
人,总得为自己的情绪买单

网络上56秒钟的视频,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终究会成为这位母亲一生的噩梦。17年的养育,半生的心血付之东流。鲜活的孩子将成为冰冷的记忆,已经够残酷了,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剩余的,唯有体谅和同情。

大凡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养育孩子的不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一对父母不是尝遍了人生的各种滋味?许多人都会感慨,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没有孩子那么揪心。多少人一边崩溃着一边强自镇定安慰自己,以一种走出黑暗见黎明的心情鼓励自己不断前行,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孩子的成长对父母来说,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关口。孩子如果哪方面不好,我们希望他(她)好;孩子如果哪方面好,我们希望会更好。很多时候,孩子的成长无止境,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也没有尽头。人,总有长处和短板,所以孩子在家长的心中可能永远不完美。以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孩子,家长不舒服,孩子也不会舒服。如果再有情绪掺杂其中,孩子的成长过程,对双方来说都是痛苦的过程。

幸福的积累会让人越来越幸福,痛苦的积累会让人越来越痛苦。伴随着更多的痛苦,有些脆弱的父母和孩子,不一定谁会首先在哪一天崩溃。而崩溃一旦发生,就可能是灾难性的。或者失去了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或者失去了健康的躯体,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精神失常的孩子,被孩子拿刀伤害的父母,甚至绝望自戕的孩子或父母,这种事情比比皆是,让我们痛心不已。养育的过程只要存在,双方的矛盾就会存在。

作父母,让爱多一点,让欲望少一点,接受孩子是一个平凡人,然后开发激励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实现尽可能的发展。父母情绪平和的时候,孩子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更能明白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也会拥有更多的人生可能和发展空间。这样的孩子,也许未来会风光无限。

做父母,是一种修行,别让情绪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影响了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应该永远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否则,我们就可能为自己的情绪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有些代价是我们永远也承受不起的。

2
引导孩子探索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有时候,这个世界很有趣。很多看起来已经活不下去的人,却还拼命挣扎在生死边沿。许多贫困人口为实现温饱而努力;许多得了绝症的患者总想逃脱死亡的魔爪;生活在战乱地区和时代的人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中老年人尽管饱尝人生的艰辛,还是要坚强的活着……偏偏就是这些不谙世事的“熊孩子”,动不动就不想活了。

因为这些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根本还没有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他们目光狭小囿于自我,把自己的一点感受和小情绪看得比天还大,不知道用外面的大海去稀释自己的忧愁。他们不知道理解父母的辛苦和感受,缺乏感恩、责任和担当。他们不了解人生和世界的样子,不知道活下去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一叶障目就痛不欲生。甚至,他们还根本不知道死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如果是,我想,这既是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我们应该给孩子补上“生命”、“人生”、“死亡”、“挫折”、“情绪”这些课程。让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简单、冷静处理,明白活下去,一切都不是问题。处理不了的问题,不妨先放一放,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顺其自然也就解决了。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问题越是处理不了的时候,越要扭个劲、打个结,那只能是一个人生的“死扣”。也许这些课程,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作父母,补上没有修行好的功课,与孩子一起成长,突破人生的艰难和困境。

有时候我想,青少年的研学旅行,也应该去这三个地方:墓地、医院和火葬场。走过这三个地方,孩子们才能意识到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才会更加坚强的活着。他们还应该去特教学校和福利院、敬老院,明白自己能够健康地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明白奉养父母是一件自己多么重要的责任。如果有条件,他们还应该去战乱的中东和叙利亚、阿富汗,明白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对他们有多么重要。这都是他们人生应该有的课题。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于一瞬。人生终究短暂,成人不易。孩子们应该明白,既然成人了,就该积极拓展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上好了生命、死亡和人生的课程,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清醒、快乐而且有责任的活着。尽管人生就像过五关斩六将,要不断地冲关打怪,但他们还是能够活得有滋有味。他们还应该读更多的书,了解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史,了解英雄和伟人的成长史,放在更辽远的时空,以更开阔的胸怀去看待自己眼前的小挫折,去稀释自己的忧愁。其实,谁的人生不是一部《西游记》?谁都不会没有挫折,谁都不可能不遭受屈辱和失败。能够挺受苦难和屈辱的人,才会走向成熟和伟大,譬如韩信、司马懿、王阳明和曾国藩……

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吧!风雨中成长,苦难中坚强,是每个孩子都必然要走的路。

3
良好的家风是孩子成长的健康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四十年,也是思想多元观念交织的四十年。物质文化的发展让人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也让人生就有了多义性、多元性,不同的价值追求和理念混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困惑,有人迷失,教育发展和社会、家庭、个人都面临压力和挑战。

一种现象叫做攀比,表现在孩子上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许多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发展充满苛刻的要求和更多的期待,看到的都是横向比较的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看不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甚至用冷言冷语抹杀了孩子的努力,也彻底熄灭了孩子上进和成长的动力。

许多作父母的人,在外面可以温文尔雅,克制自己,一回到孩子和家人面下就卸下伪装变成最真实的自己,讽刺、咆哮甚至语言和肢体的暴力,无视那个可怜的小生命在暴风雨中颤抖哭泣。

有时候,甚至有些父母自己不上进,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任凭自己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却对孩子有数不胜数的要求。这样的教育子女方式,结果也多半不能如愿。其实家风对人有无形的熏陶和感染作用。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同时,多半要发挥自己的榜样和楷模作用。历史上,很多官宦、文化、科学、教育世家的传承并不是没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可以举出梁启超、冯友兰、杨廷宝等很多这样的例子。作为平凡的我们,应该接受孩子也是一个平凡人的现实。平凡,也没什么不好。

要想孩子有一个理想的未来,从培养良好的家风开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系和土壤,根深才能叶茂。

4
谨慎使用自己的话语权

语言,具有极大的魅力。《东周列国志》中,苏秦、张仪等舌辩之士周游列国合纵连横改变着天下形势;《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凭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孙刘联合成就三分天下;影视剧中,位高权重的人一言就关乎多少人的生死……

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都说明了语言艺术的巨大魅力。很多的格言、警句对人起警示作用,使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能量。古今中外,也有多少人因为话语身陷囹圄、身首异处或者漂泊他乡。作为漂泊者,苏东坡无疑是他们中较为杰出也广为人知的一个。

生活中,我们也常见有人因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甚至酿成惨剧的。作为父母,对相对弱势的孩子也要谨慎使用自己的话语权。特别是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当双方话不投机的时候,“多言不如一默”,还是彼此冷静下来,等待理智和时间来解决问题。当脾气和情绪来的时候,理智就退居幕后了,这时候处理问题往往欠妥当,头脑发热的话往往很伤人。

做父母如此,做教师也如此。很多师生之间的矛盾、家校双方不必要的纠纷也往往是这样引起的。所以,还是要谨慎使用自己的话语权,包括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千秋不废今朝事,万古常存鉴史心。愿所有的牺牲都有价值!愿逝者安息,生者珍重!愿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愿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康!其它的,交给机缘,有一种人生态度叫顺其自然。

作 者 简 介

作者:左德浩

左德浩,男,生于1975年5月,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常以微信名饮茶洗心发表言论,喜好品茶、读书、写作、沉思、旅游。现为南阳市第十一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负责公众号编发撰稿工作。


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
顾问:刁仁庆   徐文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鲁光芬
 
团队:赵红俊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岁少年当母面跳桥而亡:警醒所有父母!危机干预咨询师的切身分享
17岁孩子在母亲面前跳桥自杀,父母糟糕的教育还要逼死多少孩子?
跳桥男孩悲剧:毁掉一个人,有时一句话就够了
17岁男孩跳桥身亡:家庭教育的尺度究竟在哪里?
17岁男孩跳桥去世事件:心理学告诉你这样为人父为人母!
上海妈妈:再富有也不能掩盖你的无知,余生除了悔恨别无其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