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州评论】赵建强:静静的麦田,难忘的记忆——评张静散文《静静的麦田》

No.223

静静的麦田,难忘的记忆

   ——评张静散文《静静的麦田》



河南郑州   赵建强

张静老师的《静静的麦田》这篇散文写的太好了,我个人感觉,超越了之前她的所有散文。

说张静的这篇散文好于之前她的所有散文,并非是我对她这篇文章有多偏爱,也不是说她之前的文章都多有哪些欠缺,是因为她这篇文章让我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有太多引起我内心共鸣的东西。

对于经历过早些年收麦季节的人们来说,阅读《静静的麦田》,像从抽屉里取出相册,掀看一张张亲切的老照片。还像用旧的双卡录音机放出的老盘录音带,听那熟悉不过的麦收季节的特殊的声音,精神上感觉又经历了一次当年的麦收。又似近近地站在麦田边,看着乡亲们繁忙的麦收景象图,让有过如我般经历的读者内心,激动不已又感慨万千。

那时节,只顾恨那大毒的日头和割不完的麦子,没有心情体会那些许细微的、麦收季节的苦中之乐。时过境迁后的今天,阅读张静老师的描写和叙述,我从精神上美美地感受到了麦收辛劳中那些细微的苦中之乐。突然发现,当年我对麦收季节的恨,现在都变成了温暖的回忆。这就是张静老师这篇散文的力量!

当我读到“天不大亮,还有为数不多的星星挂在天幕上,父母亲便把我们吆喝起来,带着头天晚上磨好的镰刀,匆匆去下地。一路上,我睡意朦胧,脚步踉跄,嘟囔着:去这么早干嘛?母亲说:太阳还没露头,趁凉快,割哩快,麦还不掉头。”,此时,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我小时候跟在父亲身后,揉着惺忪的双眼,踉跄着步子,往麦地走的样子。记忆最深的就是,早上起的早,天还有些凉,一路上冻胳膊,走着有时还抱着怀搓搓胳膊。有岁数大点的还穿着厚衣服。心里清楚的知道,毒日头一出来,马上就该在麦地受罪了!

“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这一句看似轻淡平和,却震撼人心。特别佩服张静老师细致入微的观察。读到“镰刀贴着地皮”这一句,我立刻想到,我总是把麦茬留的搾把高,父亲看到就骂我,我根本听不进去他说的镰刀贴地皮的好处。什么麦茬尽量留低,能多点麦秸,能喂牛也能烧火,犁麦茬地也好犁,那时心里总是恨恨地想,你说这些管我啥事?还是不愿把镰刀往低处伸。听到父亲由于镰刀贴着地皮,偶尔碰到地上的小礓石子,发出声音,我就烦,让你去贴着地皮割?

镰刀贴着地皮割麦,经历过早些年麦收季节的都知道,都见过,基本都那样做过。但是,在描写麦收的文章里,还没有这样描写的,也许是觉得这句“镰刀贴着地皮”不值得一提,但,恰恰是这句不值得一提的笔法,方显文章沉静感人的力量。

“麦子倒进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一般来说,男人割麦都是恨恨的,想赶紧割完,而女人割麦就多一点情怀,手揽麦子就感触到,不会再有无米之炊的忧虑了,对麦子,就有了母亲对孩子般的爱,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是对于她的孩子!张老师用同为女性也为人母,以及一颗和母亲心灵相通的细腻柔情之心,写出了最能融化人心的一笔!就算是没有经过那时代收麦季节的读者,读到这句优美的抒写,心里都会想起自己母亲那曾经的温暖的怀抱!

小孩子们在麦田里割麦,一会儿就喊腰疼,大人们都会嗔怪“小孩子哪有腰?”没有真实的生活,是不会在意这句话的。但是,张静老师就是这样有力量,紧紧地抓着不放,她文笔的感染力,强烈地凸现出来。

“麦尖上的雀儿,突然立起身子,振翅飞起来。它紧贴着麦浪,把自己低低地射了出去,平滑的麦浪,被它飞翔的痕迹从中切开,转瞬又合拢了。五颜六色的蝴蝶也在麦田翩翩起舞,忽高忽低,醉了一样。”,这段情景的描写非常生动。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写到雀儿贴着麦浪飞走就结束了,最多来句其它的抒情。但张老师的运笔极有张力,一句雀儿“把自己低低地射出去”,就让读者眼前浮现出麦浪,麦浪上的雀儿,低低的箭一般飞走的画面,描绘的意象丰盈饱满,这富有质感的文字,读来极为真实有趣。还不限于此,又把蝴蝶的忽高忽低翩翩起舞写出来,不经意间,给麦收的辛苦做了幸福的渲染。

麦田蹦出的野兔,割麦的汉子丢下镰刀去追,卖冰棍的半大小子,破旧的自行车,五分钱的冰棍,这些都是非常有味道的描写。

还有拉麦时,一般大人会叫孩子肩上拽着绳子,在把前头走着曳稍,如果走的慢,绳子会松,会被催促,孩子就会急急赶步把绳子蹬紧。如果是哥哥驾车,就会被恨恨地怨。大人驾车和哥哥驾车,对于肩拽绳子步子慢了时的孩子们的提醒,也是有区别的。区别写出来,文章自然有趣的味道也出来了。就如凉拌黄瓜一样,拍几个大蒜和滴上小磨香油,各有各的味儿。写出了不同,就等于尝到了不同,善于此道的文章老手,大凡如此。

“随风扬起的麦粒,像一溜金黄的雨,撒落在麦堆上。母亲戴着草帽,拿扫帚把飘落在麦粒堆上的麦穗头和糠扫出来。”看着渐渐隆起,越来越厚的麦堆儿,母亲“充满劳顿的心变得柔软而幸福。”这句和麦子“倒进母亲温暖的怀抱里”那句互为迎合,起到了像春联一般的上下对应之妙。为家庭主妇的母亲,看到脱粒后的金黄的麦粒堆,脸上流露的幸福是自然而然的。这种自然而然流露的情感表达,是从血脉里流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静静的麦田》,蕴含着浓浓的乡愁、意境和情感。文章里有很多闪光的句子,“生命的滋润感从麦田传来,母亲觉得这日子是接地气的,有滋有味,有根有盼的。”“殷实厚重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金黄的麦子,还原着生活最本真的味道和生命最本真的颜色。多年以后,才懂得,没有父母、土地和麦子,就没有自己安然读书的那些春秋。”张老师深情地讴歌麦子,讴歌土地,讴歌母亲,麦子像大地,像母亲,不图回报的付出,滋养我们成长。 “麦子,以另一种存在,另一种形式,延续着生命另一种美丽的风景。”,即便父母早已把自己如同一粒麦子,种进了麦田里,融进了故乡的热土,也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继续滋养出更多善良淳朴的心灵来。这些简素深情的表达,如静水深流,于无心无意之间,触动了心底那根温柔的琴弦,让人对久别的故乡、对劳累苦难的过往,产生了无限温暖美好的情愫。张静老师的写作,真正践行了从文学到美学的创作思想。

最后收笔一段,张老师从到郊外看到金黄的麦浪勾起的回忆起开,慢转笔锋,“我是流落在城市的一株麦子”但不管“我会在城里住多久,走多远,我的心灵,还是渴望回到故乡那一片静静的麦田,那一片滋养我成长的、静静的麦田。 ”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扑面而来。张老师说自己如同一粒麦子,被父母种进故乡里,故乡有自己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牵挂,这就是出生和成长的烙印。

有的人猛揭烙印,结果把自己揭的血糊淋喇,不知何去何从?张老师是在内心静静地温柔地亲吻和抚摸自己的烙印,把自己的一颗心永远交给故乡那静静的麦田。静静的麦田,是岁月的赐予,是心灵安宁的归宿,是精神的扎根地,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至此,升华到了高潮。

期待张老师写出更多如此好的作品来!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收时节忆童年
麦收畅想
​朱克雄|风吹麦浪 我心难忘
小麦金黄是故乡
路月霞:麦收时节,收获忙
风吹麦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