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 路

文:古岸云沙

今日回家奔丧,二哥的父亲去世了,是昨天晚上的事,今一早,我与哥哥、弟弟及一起长大的在济的同村人回去吊丧。家里人不是太多,街上非常冷清,大多数年青人都在外打工,没有回来。

如今的乡村也与以前不一样了,大街小巷都通开了,再也找不到以前上学时的小胡同了,村庄对于我们这些离家多年的人来说,显得分外陌生。


恰遇到村支书与村长,邀了我们一起去乡政府吃饭。村长是与哥哥一起长大的刘二哥,上初中时我经常去他家里吃饭,与哥哥及二哥一直情同手足。

吃饭的目的是为了修村子里的路。村子里大街小巷通开之后,还没有铺石子,加起来,大约需要修5公里。县里一公里补助七万元,但是这钱要修好路之后才能陆续到帐,另外有一个一百万的政策补助,就比较困难一点,好了也许可以到帐六七十万,不好,也许一分钱不会得到。

去掉35万的补助。村子里一共八百口人,每人捐款二百,共捐16万元,村小学卖掉,得款16万元,这样还差17万元。这十七万就需要在外上班的同村人捐出来。

文革后第一个考学走出去的人如今得了癌症,已经病入膏肓。不过据村书记说,也已经答应尽自己最后的一点力量造福村民。

此之前,他们已经与哥哥有过多次接触,刘二哥一直与哥哥交往甚密,依着刘二哥的意思,并不想哥哥拿太多的钱。

弟弟问了他的同学,一个管区主任,已经运作成功了两个自然村的路面建设,据说只有一个村子里一位在国企当老总的拿了十二万元,其他最多不过三千两千,另外,他也暗示弟弟,不要拿得太多,因为其实用不了那么钱。政府的补助在村路验收之后可能会大部分到帐。剩下的都是轻赚的了。


当然这也是好事,对于每一个走出村庄的人来说,对于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毕竟生活了那么多年,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中国人还是重根,重出身与血缘的。

村支书喝到二八瓯时流泪了。说自己非常难。想要为村子做点好事,假如此事不成,必将带着老婆孩子与老娘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说真的应该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吃饭时小时伙伴来看我,她在农村信用社工作,据她说,村书记贷款一百多万,快到期了,假如信用社起诉他,也够他吃不了兜着走的了。之前村书记建一砖厂,贷款一百多万,没有赢利。

当然这事与建村路没有什么关系。

也许他作难流泪的原因正在于此。其实企业也有企业的难,特别是今年,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很多厂子纷纷破产关门,一下子拿出十几万来也不容易。

不过大家还是对家乡充满感激的,大家都表示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

他们对哥哥寄予的期望值非常大。前一年村子里建一个公益建筑,哥哥捐了一万,弟弟捐了一千,二哥一千,另其他差不多都是二百。弟弟咨询了一下他同学,以哥哥这种情况,顶多也就捐个三、五万吧。

出去多年,为村子里做点事也是应该的,不图名利,应该说还是心甘情愿的,就怕拿了钱出来,却当了冤大头。吃饭其间,刘二哥的孙子生病,他急着回家了,嫂子开车去送他,吃饭之前哥哥已经与刘二哥先行商量过了,想来刘二哥的意思是不想哥哥拿太多。但他是村长,又不便于说什么,只好找籍口先回去了。


书记说,当刘二哥与他意见不统一时,两个人就会把各自的想法写出来,然后再慢慢沟通。

当然大家都不傻,该拿的钱还是要拿的,只不过一定要做到透明公开,让人放心,真正把钱花到正事上才是正办。

这事儿还需慢慢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乡情思
我们村,那个像“祥林嫂”一样苦命的女人
(原创)好邻居有变是否要重新评估
民间故事:道士夜宿山村,却被稚童骂作旱魃,牵出一桩惨案
黑龙江齐齐哈尔 / 刘忠民 【小说】/《疫 情》
后来的后来(上)(短篇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