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纪事:葬在西南地的三大娘

文:如烟往事

图:来自网络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自然就对乡村里的人很熟悉,对本村人更是如此。其间耳闻目睹或道听途说的乡村人物的事儿,便一齐汇涌于脑际。要说乡村的人,可就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芸芸众生的平凡人,他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家的东面不远的前方,住着大大娘和大大爷,后面住着大队会计一家,都和我家一墙之隔,他两家也是一墙之隔。

有一天,从甘肃那边回来一个带着儿子的三大娘,才知道发生在她家的是是非非。

三大爷人高马大,长得帅气,心地善良,人又实在。经人介绍娶了位浓眉大眼、皮肤白皙、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三大娘,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夫妻。第一胎就生了个大胖小子,二胎来个女儿,儿女双全甚是圆满,但在那不懂节育的年代又怀上第三胎生了个儿子。

在当时三个孩子也不算多。正赶上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免费放节育环。三大娘第一个报名参加这项运动,也成为当时我们乡放节育环的第一人。得到了生产队的表扬及奖励。

东后院的大爷,身材不高,长相平平,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对浓密而加长的眉毛。走路不咋爱抬头,整个人看上去一直成思考状。由于上过几年学,再加上和大队人的关系不错,从没结婚时,就担任大队会计。也许是这个原因也娶到一位.身高略比他高,长相也可以的媳妇,只是相比前院的三大娘,稍有逊色,性格也没有这么开朗。

三大娘爱说笑,和谁都爱说笑,包括和那位不苟言笑的大队会计,到哪都是欢笑声一片,咯咯的笑声是她最鲜明的特点。由于性格好,人缘也好,所以生产队分工时,总能做一些轻松的活,经常有事耽误上工,工分也少不了多少,当时也有人议论不公,但大队会计掌权别人也奈何不了,只是茶余饭后多了个话题罢了。

矛盾的爆发是由大队会计夫人引起的,一天早上,就站在她院里对着前院就开骂了,话语相当难听,大致意思是:骂那个勾引她家男人的女人不得好死,断子绝孙等等,并没有点名道姓。只是站在自家的院内对着前院骂,几乎每天都骂、有空就骂,会计也制止过,两口子也打过架,还真打的差不多,不分胜负。再加上他们的五个孩子离不开娘,最后会计选择了隐忍,随她折腾吧。时间长了骂的也累了,又没人还也无聊吧,就不是天天骂了,但三天五天总会有一次,阴天下雨不上地时也总会来一遍。

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总没有多大感觉的。大家总听到骂声都习以为常了,再加上日子贫困,温饱都难以解决都为生存而忙碌,谁哪有心思成天关注这事。但对于三大娘一家就并非如此了,虽然没被点名,但被别人对着自己院子骂,一定也是一种煎熬!!!不然他们怎么会在第二年开春时全家逃荒去山西了呢?说是有个亲戚在那边打席生活过的不错,就举家投奔他们去了。

走时小儿子才两岁,大的十几岁,中间还有个七八岁的女儿。他们也曾相邀同村的一起,但因各种原因只走了他们一家。当时三大爷的大哥正在外面挖河,有人就对他说:“你弟弟一家马上走了,你也不回去看看”他大哥说:“别让他能,走、走、走的,将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很显然他大哥是不希望他们去逃荒的。我母亲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的:日子过得相当艰苦,有口吃的就不错了,别想半饱了,过年分的那些粮食不节省十天就能吃光,那可是一年的口粮。

头脑灵活的会拉点大米去沙地换些红芋干或者玉米,使粮食变的多一点。但若被人举报会被抓起来关几天,说是投机倒把。也想过去逃荒,但总怕人生地不熟的不好咋办,还是在坚持一下吧。你三大爷走后那年日子慢慢的就好转了,土地大队分小队再分到个人,就不挨饿了,后来还有些剩余了。

三大爷一家逃荒的经历就无人知晓了。但两年后他们的大儿子回来了,说是那边住窑洞、缺水、条件不好,不愿意在那就回老家来了。不知三大娘他俩是咋想的?孩子都知道不好回老家,他们就没想过再回来?

大儿子回来后在生产队也能抓公分了,跟着他大爷住,两年后就去参军了,三年后复原了分到丰县养猪场上班,后来被养猪场的一个领导看上,把女儿许配给他,在女方家安家了,就没再回过俺村了。

就在大儿子回来后的四五年左右,三大娘托人捎信回来说三大爷病了。他大哥就连夜出发赶去那边,但到时三大爷已经口鼻出血,撒手人寰了,埋葬于大西北的沙土里。三大娘依旧留在那里,回来这边再也没有去过人,孤儿寡母的在哪个贫困的年代不知道咋熬的?听人说三大娘在嫁,但无从考证。

十几年后他们的女儿嫁到当地后,三大娘就带着十八岁的小儿子回来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三大娘,手关节因风湿严重变形、膝关节也不好走路一歪一歪的,头发花白,被西北风常年侵蚀的脸上干燥而褶皱,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风韵。小儿子个头不高、浓眉大眼、说话做事很是得体,只是举手投足间像极了那个会计,值得庆幸的是,会计夫人因病先去。不然会怎样呢?是骂声重起,还是时间淡化了恩仇……

三大娘以前的破屋被他侄子翻盖做了新房,他娘俩也没有了居所,我们小队里给了她们盖两间屋的地,然后大家捐钱捐物帮她们盖了两间瓦房,最后队里调出了两亩地给她们,总算她们能在老家落脚了。

以前的大队会计,也已是儿孙满堂,身子佝偻步履蹒跚,拿着马扎到找太阳晒得老人了。但没人再见他俩说过话了,好像走对面也没有打过招呼。

三大娘落了一身毛病,成天吃药、还吸烟自己卷的那种。他儿子也吸烟不是卷的但也是很廉价的,有时三大娘出去窜门别人送她吸的烟,她都留着带回家给儿子,别人送点好吃的她也都留给儿子吃。小儿子也找些事情做,但挣钱不多,娘俩过的紧紧巴巴的。

一九九九年的那个冬天特冷,她小儿子去徐州干活了,三大娘连续两天没开门了,隔壁大哥叫上他侄子把门弄开,看到三大娘趴在地上已经没有呼吸了,猜测可能是下床拿药时,上不去了,或者太难受滚下来的,无人知晓。队里出钱办了个简单的葬礼,埋在了西南地里。

大队会计的老坟也在西南地,当然她夫人也是葬在西南地里的。但当大队会计去世后,他的儿孙在北地新选墓地,把她夫人的灵柩也移了过来。所有的是是非非都随着尘土掩埋地下,地上的庄稼一茬又一茬,春种秋收,从无改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事都是小事
大哥扶倒地大娘,被人训斥
母亲的歌 1955年以前 十二
人老了,别轻易把自己的“老本”交给子女!
故事:李大爷不肯咽最后一口气,大娘:别等了,儿子不怪你
【感人】老妇寒夜中猝死|老伴儿,让我再抱抱你以后都没机会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