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80后的童年,我们在回忆……

文:李静

图:来自网络

前几天,观看了附近小学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演出,让我思绪万千,面对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我除了惊叹就是深深的佩服,在这之余又不禁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

在我的孩提时代,也许是太闭塞太贫穷太落后吧,我竟然不知道有“儿童节”,所以也就没享受过节日的幸福时刻。记得我小时候,每天在吃饱喝足之后就出去疯玩儿,母亲总是说我出去就是一天,不喊就不回家吃饭,到家饿的就像小狼一样,所有的饭菜统统下肚,虽然都是煎饼、糊糊、咸菜之类的,那时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的孩子有电视看有手机玩,可是我们也有我们的玩儿法和乐趣,有时几个小朋友一起“过家家”,我记忆最清楚的就是有当妈妈的,有当孩子的,有当姐姐的,我们当时的情景就是妈妈领着孩子去姐姐家走亲戚。

我们装得像模像样,把石头当礼物放在小竹篮里,“妈妈牵着孩子的手”到了“姐姐家”,首先打招呼:“来了,妹妹”,“嗯,姐姐,你在家呢”,然后我们假装叙旧沏茶倒水,然后一起“做饭”,找来小树叶当菜,小树棒棒当筷子,小碗碴当盘子什么的,还假装喝酒、吃水饺等等,“席间”也是你推我让的,相互劝着多吃点多喝点,等“酒足饭饱”之后就启程回家。

那当时的“送别”场面也特别感人,“姐姐”送了再送,“妹妹,慢着点”,“妹妹”也是一步三回头,“姐姐,你回去吧,过一段时间我再来”,好像姐妹俩还没亲够,那随行的“孩子”也不得不在“妈妈”拉扯中不情愿的走了,因为“阿姨”家有好吃好喝的。到这里,这个家家就算过完了,仔细想想也挺好玩的。那个时候的我们就知道一些基本的人情世故,你来我往的,农村人的热情好客,好像是从骨子里就有的。

除了过家家,我们还在一起玩儿泥巴,摔哇唔,首先在一个地方挖一大堆泥,在地上使劲摔,弄成方形的,然后把中间挖空,不过要把底留下,尽量用手把底部捻平,然后再念咒,什么“东门砧,西门砧,看看我的哇唔准不准”,最后把哇唔高高的举过头顶往地上狠狠地摔去。

伴随着清脆的响声,哇唔中间崩裂,露出个大窟窿,此刻其他小朋友纷纷拿泥来补上,这时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这就是“赢”了,乐在其中,相信玩儿过人都有体会。

摔元宝,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一项玩法,那时候不像现在不缺纸张,我们没有什么来叠元宝,只有等学习的本子用完了,或者一学期结束了,我们的课本就成了牺牲品。

那时候小学没有别的课程,只有语文数学两门,所以课本也不富裕,这些所有的纸张都叠成了元宝,然后我们两三个小朋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兴致,不管正面还是反面,只要翻了个,就是赢了,当时只记得赢了的,得意洋洋,输了的,也不气馁,飞快回家翻箱倒柜找纸再叠元宝,继续战斗,暗下决心把输掉的再赢回来。

凡是有小朋友玩元宝的地方,就“乒乒啪啪”的,还有一阵一阵的凉风,哈哈,对,那是挥舞元宝时扇来的微风。有的孩子为了把风煽的大些,专门穿个宽大的衣服,这样元宝就更容易翻个了了,可见,玩儿元宝也有诀窍,现在想来,仍然激情满满,趣味无穷。

小时候玩儿的东西很多,冬天天冷了,我们就跳绳、踢毽子,有时候还做小游戏,什么冰糕化水啦、木人啦,还有扔沙包等等,晚上那时候没有电,在月光的照耀下我们就出去藏老猫猴、老鹰捉小鸡,还有一步剌剌秧,二步喝咸汤,三步拌韭菜,四步立起来等等,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一切都成了回忆,只能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像放电影一样频频闪过了。

岁月如梭,时光不老,那些儿时的记忆依然清晰可见,儿时的玩伴时刻心中默念,过去的曾经永远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美好风景,怀念过去,想念玩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孩子说“别人都不和我玩”时,你的回答影响着他的未来
在模仿中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
“我希望妈妈死掉。”
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中午睡得香吗?”“老师,我睡着了,没闻到”
第二天:双重气泡图+树状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