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趁着这两个背影还在:我连续10年,把父母生活的点滴定格在镜头里

图文:红艳

前几天,在整理照片的过程中,我忽然感到有一份难言的感动,自2009年春天,我就正式开始为父母照相了。在镜头里,我看到他们的劳苦和挣扎,也看到他们的欣喜和快乐,我陡然觉得,能以这样的方式保留下来,应该是一件无与伦比的幸福事。

我们可以给孩子做各种形式的留念,但,你给自己的父母拍过照吗?

这就是我的家,记得我读小学开始,她就是这个样子,前面的土屋,是奶奶爷爷的房子,爷爷和奶奶先后离开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哥哥、姐姐也陆续走出了村庄,于是,前院和后院,就剩下父亲和母亲。

哥哥在南方工作,姐姐在县城里生活,而我住在镇里,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父母身边看看。更多的时候,我来到老家通常是这个样子,父母在田间忙碌,他们养的两只小狗狗,在家中“把门”。

严格意义上而言,这是我给家人拍摄的第一张照片,迄今已经15年了,前排的男孩,早已结婚生子,中间那个拖着下巴的小女孩,都已经上大学了。

侄子今年暑假时的身高,已经超过了1米8,这张照片应该拍于10年前,在母亲和侄子的身后,有一株长势很旺的桃树,而这棵桃树,已经砍掉4年了。

这张应该拍于2010年的4月中旬,田间的小麦还没有长穗,父母为了在割麦期间吃的省事,特加工了一些皮蛋。

母亲很孝顺奶奶,平时赶集上店,都会给奶奶带来她喜欢吃的零食。

这是母亲去哥哥工作的城市留影,每次外出,父母无法一起同行,因为家里的牲灵子太多,而大多时候,不愿意出门的父亲选择在家里照顾它们。

母亲性格外向,无论到了哪里,都表现出很大的适应性,即便到了城市,她也很快适应了上下电梯、门禁刷卡、独自逛商城购物等等。但父亲却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和父亲一样,留守在老家。

早些年,父母种了10亩地,虽然机械化越来越普及,但很多活计还是要身体力行。

在父母的院里,有两棵野生的洋槐树,如今已经长到10米多高了,每年的4月底,父母都会采摘一些,然后放在冰箱里,等五一或十一哥哥回家时食用,而平时,他们自己是舍不得吃的。

我记不清这张照片拍摄于哪一年了,母亲穿的这身衣服,已多年没看到了。在家后不远的一块地里,母亲在剔除过密的蒜苗,但父母种蒜的这些年,几乎都是比较便宜的年份。

家里养的这条大狼狗,已经不在6年了,母亲每次杀鸡或杀鱼的时候,身边总少不了小猫小狗们的围观。

父亲在田间浇地。种地,是个令人煎熬的过程。旱时担忧,涝时心烦。

父亲年轻时脾气不好,如今70岁的年纪,人也慢慢变得柔和起来,家里有什么活,他们都是“夫唱妇随”。

在收获的季节,家前院后里总是晒得满满的,父母常常沉浸在那种丰收的喜悦里。

父亲特别疼爱侄儿,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父亲的兴趣。

有时,父亲也会静静地坐在院子里,长时间的沉默,我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些什么,只的偶尔听他这样抱怨:村里的年轻人都常年在外了,再过二十年,这个村庄将不复存在。

农忙之余,母亲更多的时候在蹲在这里,洗洗刷刷,似乎总有忙不完的内容。

这张照片拍于2015年的国庆节期间,父亲用手搭在前额,在阳光下向上张望,他是在看哪棵树上的柿子熟的更好。

母亲将采摘好的柿子再过一遍手,让哥嫂回去时带上。

母亲最舒心的时刻,就是坐在孩子们身边聊天。

2016年的国庆节,母亲磨好镰刀之后,打算到田间割豆子。

父亲膝关节不太好,不能屈身割豆子,而他主要负责运送碾压。

母亲在碓窝子里放了些食盐和花椒,然后用力揣辣椒和韭菜花。

家里刷锅用的,都是母亲用高粱的顶端,刮去种子之后,自制的。

先前,在我的眼里,农村有劳苦,也有悠闲,但事实并非如此,父亲能够如此惬意休息的日子,真的不多。

为了便于父母出行,我给父母买了这样一辆三轮车,假期回家的侄儿,好奇地往里面张望。

在家庭中,母亲承担的压力往往更多更重,除了和父亲一样到田间干活之外,她还要负责做饭的责任。尤其是农忙的时候,常常累的连饭都吃不下。

这只大狼狗,已经13岁了,走路都变得蹒跚不堪,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父母冒雨,在大堂叔前院的菜园里,割韭菜回来。

由于家就在路旁,偶尔也会有些乡亲乡邻们过来串门。

在水井旁洗塑料盆的母亲。

家门口,有几棵“笨杨树”,每年的三月都会长出一些毛毛虫(杨树花),每年母亲都会捡拾一些,用来调拌出一道可口的凉菜。

这些在田间忙碌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母亲和村里的几个乡邻,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2017年,大蒜丰收了,但价格让人心酸。

拉了一三轮车的大蒜,并没有卖多少钱。

2017年的四月底,母亲和婶子在院子里捋洋槐花。

由于环保的需要,秸秆一律不准焚烧。父亲将收割机剩下的秸秆残余,用叉子一下一下挑到路边。

父母每年捋洋槐花的过程,都是爱心满溢的过程。

看着父母认真的样子,我心里顿时滋生出丝丝缕缕的感动。


父母的这些照片,我都保持在QQ相册里(也放在自己的U盘里一份),空暇的时候,我躺在床前,常常会打开看看,去仔细品味给父母拍的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格外有意义。

父亲在田间放线,这样栽种时就不会歪歪扭扭的了。

在地头,父亲帮忙给母亲往耩豆子的设备里,放置黄豆。

在家门口,父亲和村里的大爷爷拉呱。

2017年9月,父母两人在奶奶的院里采摘花椒。

由于花椒树缺乏管理,长得比较高,因此采摘时相对会困难一些。

当天下午,我要回去时,母亲赶紧到地里掰了些玉米和毛豆,让我带去。

2018年8月,一场持续的大雨,几乎让家里颗粒无收。父母种的两亩多玉米,一半以上的庄稼已经淹死,最后才收了百把斤,连化肥钱都不够。但劳动的强度,实际上并没有减轻多少。

从后面看父母的背影,他们的身躯慢慢变得佝偻与苍老……

一年又一年,在忙碌和期待中,父母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其实父母原本可以过上清闲的生活,但为了所谓的“自在和自由”,他们依然固守在乡间,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愿你天涯归来,父母仍在故乡,也许只有在父母那里,我们才能找到那种真正的挚爱与包容。父母的爱,并不华丽,却因朴实、真挚而动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纠缠于得失,困惑于离别。于是,我选择用拍照的方式,来诠释对爹娘的爱恋。

回家看望父母,为他们拍照留念,只是举手之劳,我不知道拍摄的时间能够持续多久,但我却告诉自己:只要父母还在的日子,我都会一如既往的坚持。

我又想起了网络上那句耳熟能详的一段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子女父母的一场缘分,就在父母渐行渐远的背影中渐渐消散,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到那两个背影。

所以,趁着父母的背影还在,孝敬父母一定要趁早啊!因为你的父母正在渐渐变老,时间不等人。有些孝,现在不做,也许一辈子都没机会了,千万不要让等待,熬成一种苍老的姿态和终生的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范文12篇)
远去的背影
写出我心359:上坟记忆……
《目送》读后感
super青年‖有哪一刻觉得自己长大了?
只要父母在,我们不敢言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