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一月的乡村大集:质朴亲切,有我难忘的乡愁和苍茫的留恋!

图文:红艳

对农村长大的人而言,乡村的集市百看不厌。在我们老家,赶集的时间好像是阴历中的双号,每逢赶集的日子,每个村庄的村民几乎“倾巢而出”。

如今,正是农闲的日子,因此,留守在老家的老人都会趁着这个时段,到集市上转转、逛逛、看看,舒展一下疲惫的身心。至于买不买东西,都在其次。

有些大人干脆带着孩子一起出行,看到两个抱着苹果的孩子,一种说不出的温煦带给我清新的欢愉。

老大爷的大葱,今年才六七毛一斤,但他依然仔细地整理着,给这些廉价的蔬菜,以体面的方式卖出去。

穿梭在喧闹的集市里,我那记忆的阀门被打开,丝丝缕缕的敏感使我追寻到儿时的集市记忆。煎包、油茶、胡辣汤、糖糕、馓子和烧饼都是我的最爱,乡土、乡情、乡愁、乡忆在十一月的空气里散发着浮动的暗香。

如今,是红富士大量上市的日子,放眼望去,苹果摊一家接着一家,但乡村的农人们并不着急,因为,他们心里知道:这苹果好吃,正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散发着阵阵麦香的烧饼铺里,这对夫妻正在紧张的忙碌着,看到他们,我的心里油然勃发出几分零落的情怀。

这个小伙子的煎包外焦里嫩,是多少北方人从小吃到大都吃不腻的情怀!

看到这位磨刀老人,我的耳畔顿时响起“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那是穿过乡村的溪流。如今,溜乡的磨刀人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集市上的如此这般。

卖辣椒的大爷说,这些青椒的自家大棚里种的……

卖豆芽的这位大哥,正在严阵以待,期待着顾客上门。

小磨香油是农村人的最爱,它已经成为大家唤起乡愁的一个标签。

路两边,是一家接着一家的小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狭窄的小道上摩肩接踵,讨价还价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小贩们的叫卖声,声声入耳,被踏起的尘埃,漾在空气间,飘落在行人的衣服上,发丝上,也落在那些铺设的摊位上

红薯摊位前,生意火爆,他们一边挑选着,一边讨价还价中……

赶集的老人,遇到各自的亲戚或相熟的邻舍,也会肆无忌惮地拉起家常,去赶集的感觉,完全超过逛大商场所带来的惬意。

集市上卖活鸡的摊位。

自产自销的辣椒和南瓜,真正的纯绿色的农品。

集市上,这种杆秤还是比较流行的,但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搞不懂。

两位老坐在那里,静静的守望着。

肉摊上,谈笑间,肉铺的摊主又轻松地做成了一笔买卖。

大娘跟前的“产品”,都是自己编的,满满的乡土气息。

卖蔬菜种子的老人。

这个摊位前,卖的生活用品和一些农具。

品相好的苹果引得赶集者争相购买。绿色环保的食品已成为集市上的主角。

在下午一点之后,一切的喧闹会戛然而止。因为,在乡村,这个钟点已经到了做中饭的时间,人群一拨一拨的离去,留下了满地的残枝败叶,只有尘埃还在空气里回荡,似乎在向渐渐空寂的场地道白。

可以说,传统集市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根与魂。今天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一些民俗被淡化和丢失了,但乡情乡愁没有变,有滋有味的集市场景没有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大爷卖“怪异”柿子,犄角旮旯不愁销路,看老人卖到哪里去
如此原汁原味的乡村集市,我已经近30年没有见过了
农村大娘抓住现代人的心理做这种冷门生意,火爆的不得了,见过吗
陈虎:乡村集市,淘不尽的乡愁
淮滨:赶年集,办年货,乡村集市年味浓
胶东见闻:在莱阳乡村集市上“买葫芦”的一次经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