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如何做父母?

文:古岸云沙

图:来自网络

前两天与领导一起吃饭,他说不如过几天你做个专题,讲讲亲子教育,讲讲如何做父母。我说不行我虽然平时话也挺多,可是一上台就卡壳,脑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什么在说什么。写是可以的,说不行。

后来我想了想,还是觉得有话要说的,专题什么的就算了吧。写出来,让朋友们看看,也算我这么多年没有白学了吧。至于做父母,大约我们都会做,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

然而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却有着太多太多的失误或者想起来要后悔的地方。现在我的女儿长大了,上大学去了,再谈教育好像也晚了。可是如何能够把我这些年所学所误的一些东西,传播一点,影响或者帮助到周围的朋友,也算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了。

我没有特雷莎修女的伟大付出精神,但是如果因为我的文字,能够起到哪怕一点点警醒的作用也好。特蕾莎修女曾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是伟大无私的奉献,我们在爱中孕育生长后,再把爱的芬芳播向四方;爱也是回音壁,有多少爱的方式,就会有多少种报答的方式,有多少次爱的付出,就会有多少温暖的感动。

教育是什么,说到底教育就是爱。可是我们对孩子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从来不会做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做父母。因为从我们生下来,我们唯一的家庭教育的模仿者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没有为做父母做过准备,好好学习过,我们的孩子就在各种经历中长大了。

等到我们遇到问题,各种叛逆,各种对抗,各种互相折磨之后,我们才会痛心疾首地想到一个事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对?到底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首先我们要想明白一点:我们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工作,无非是要给所爱的人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世界首富李嘉诚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退一万步说,既便李嘉诚教育孩子成功,他的孩子还有亿万资产去继承,我们又有什么呢?在教育上,我们真的伤不起。然而,无论伤得不起,伤不起,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我们都或多或少给了孩子太多的伤害与压力。

在初做父母时,我们没有觉知的能力,只想着控制孩子,让孩子成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很少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这也是今天,太多的孩子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我是一切的根源。所有的原因,一定都是父母的原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当父母的心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也希望我们不能实现的心愿,理想,可以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延续。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与寄托。

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要给孩子更好的条件,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让他赢在起跑线上。上最小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再也不受我们的控制与支配,小时候你让他向东,他向东,你让他向西,他向西,他是个听话的乖宝宝。

等到长大,他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有了对世界的认识,我们便再也无法掌控他,每当我们强迫他做这做那时,他便学会了反抗。于是我们便认为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眼里成了最大的问题。其实孩子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

因为我们常常把我们的焦虑我们的不安我们的期待不自觉地强加在了他的身上,他承受不起时,就会想要逃离。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没有人愿意活在危险之中。孩子所有的反抗都是为了保持自己而做的应急反应。

我们的上一代,没什么教过我们如何去管理孩子,因为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个物质与精神同样匮乏的时代,父母为了挣工分,养家糊口,基本顾不上对我们的教育。我们大部分人属于放养型的。也因为兄弟姊妹多,大家都有个相互照应,所以既便父母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打了我们,骂了我们甚至因为某事冤枉了我们,我们依然不受影响地长大成人,这是单纯的环境给我们的最好照顾。

现在不同了,现在孩子少,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生活条件也好了,各种诱惑也多了,父母们几乎防不胜防地成了孩子与社会的第一道屏障。因为我们较之于我们的父母,给予孩子的关注更多了,孩子之于我们也更重要了。这是时代发展进步的结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环境,就只能学着更好地去适应环境。

无疑地,我们好象比我们的父母更爱孩子,也更会孩子,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教育专家说,对于孩子,应该一手原则,一手爱。然而我们给予的爱,大多是溺爱,也缺少原则性,因为我们本身也不够成熟。武志红有一本《巨婴国》,他说中国人都是巨婴,我们长着成人的身体,却有着孩子一般的见识,任性,情绪化,常常把过多的焦虑不自觉地传递了孩子。我们都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又怎么有能力给孩子最好的爱,理解与支持?

教育专家说每一位父母身上都揣着七把刀,一个不留神,我们的孩子就会被伤得体无完肤。这七把刀:一是比较。因为我们处于这样一个全民经济的大环境里,免不了要与周围人比较,成人之间有事业上的金钱上的较量,孩子之间有学习上品德上的比较。我们自己都难免会被伤到,又如何能够避免不伤到孩子。

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难免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你看隔壁家小孩怎么怎么样,学习多好,多听话,你是怎么学的,一样花钱,为什么你只考这一点分?这把刀一下去,可能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就被扼杀掉了。既然你那么喜欢隔壁家的小孩,为什么你还要生我?你要我学好,我偏要对着干,因为我讨厌隔壁家的小孩。

也许隔壁家的父母也是这么教育自家的孩子的。既便不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父母也会不自觉拿自己与孩子作比较:我小时候也没有象你这样,家长让干什么干什么,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难缠货?既便连父母也比不过,在父母的面前,那就会永远地被打压下去了。那我为什么还要努力?

我们活着,除了肉身的成长,更加重要的还是我们内在价值感的成长。这把刀扎下去,也许我们看不到孩子的身体受到任何的伤害,然而孩子内心的成长就会被压制下去。

第二把刀是:唠叨。大约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唠叨的,因为总觉得孩子不听话,没有立刻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时,我们就要不停地唠叨,一句话重复很多遍,直到孩子左耳进,右耳出,再也听不进你说什么。所以大部分的情况是:你说的你的,他做他的。完全不理睬你。当然这样的结果是唠叨更甚,孩子更加听不进去。慢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第三把刀是:打。大约父母最大的能力就在于他的拳头是最硬的,而中国人又一般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所以一言不合,即开打。体罚孩子,是父母的权威体现,也是对孩子伤害最深的。现在网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新闻,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对孩子殴打致死,各种体罚,对幼小的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们常常说这样的父母是没有人性的父母。然而轮到自己身上时,我们也会忍不住动手,因为对孩子的抵抗无能为力时,我们的愤怒就会膨胀到极点,情绪失控。虽然打过之后,我们也会后悔,但仍然免不了会打的。

第四把刀是:骂。这都是情绪失控的结果,其实也是我们最无能的表现。除了表达愤怒,我们已经不知道怎么面对了,只能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发泄,以此来震住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将来大约也会成为我们这样的父母,总有一天,当他的生命处于一种无明的状态时,他就成为我们的一个缩影,一个完全的复制品。

第五把刀是冤枉。这把刀也很锋利,当孩子受了委屈时,也许就挫伤了孩子对最亲近的人的信任,出现了信任危机。试想一下,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会冤枉他,伤害他,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值得信任的呢?

第六把刀是:讽刺。除了打骂之外,讽刺对于一个人的伤害是最为巨大的。因为很可能就会让孩子活在一种无能与自卑之中,在你面前,他觉得是个笑话。

第七把如是:恐吓。这把刀,孩子小时用得多一些,等到大了,就不管用了。这就象狼来了的故事,恐吓多了,孩子就不会害怕了。这就是我们给孩子的教育。想想真的是太可怕了。

原来我们都曾过这样一刀一刀地伤害我们的孩子。


女儿小时候,我大约也曾用这些刀无情地伤害过她。尤其是在她初中叛逆期,我们几乎针尖对麦芒地相爱相残过好几年。那种伤痛,大约是现在很多父母正在经历的一样。你无法理解一个孩子真正的想法,你总想着让她听你的话,可是她偏偏不听,所以免不了地打与骂,免不了地比较。

有一回我女儿说:妈妈,你知道这个世上最讨厌的人是谁吗?我以为她会说是妈妈。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意识自己的问题,正在试着改变自己。女儿说不对,是别人家的孩子。可见比较,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比较的结果,让孩子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越来越低,无论做什么,成功不成功,大约孩子都会在心里打个问号:我不行。我做不成。因为我不够优秀。因为我笨。这其实都是我们在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时候,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的标签。

这种心理上的暗示,就象长了脓包的身体,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地发酵,就会溃烂,哪怕时过境迁,也会留下疤痕,只不过,那些疤痕重重叠叠都长在我们孩子的内心里,我们的肉眼看不到。

我曾经给女儿道歉,因为我的无知教育,伤害了她。她说:亏了我坚强,如果换成别的孩子,大约早就被你折磨死了。我很感谢女儿的抗击打承受能力。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是不能回头的就是时间与教育。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假如让我重新做母亲,可能我不会再无情地打击伤害我的女儿了。所以我应该感谢女儿,谢谢她陪我成长。也谢谢她没有长残,心态依然健康,积极向上。

我们初做父母时,都是无明的,因为没有一个学校是教我们如何去做父母的。所以当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才会回头去反思,去学着重新做父母。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教育模式局限了我们,而我们就象巨婴一样,自己还没有长大,完全没有理性的教育方式去接纳我们的孩子。

人常说三岁看老。三岁之前父母给予我们的教育,是最关键的。当然那时候我们也许还不懂事,还没有睁开混沌的双眼,然而我们是有感觉的。大约十二岁之前,孩子脑部的发育已经成熟。十二岁之前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阶段。以前我们的父母常说:小孩子不懂得。不是不懂的,只是我们不懂他。

所有的伤害对于孩子一生来说,都是永久性的伤害。因为那些伤害,会左右孩子一生的幸福与选择。他的行为模式,他的欢乐与痛苦,都取决于童年的阴影是大是小。终其一生,我们都在童年中寻求自我。因为小孩子的自我很大,就象世界一样,是我们把他的天性,他的小宇宙给一点点地残忍地打击下去了。

教育传递的一种感受。无论是味觉还是触觉还是痛苦,伤心,快乐,都是我们心里的感觉。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你还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你的感觉,你的爱。如果孩子大了,就象我女儿一样,教育不可逆转,我唯一希望的,就只能是女儿的自我教育了。

因为孩子回归于社会之后,父母的使命就已经结束了,孩子的自我教育将会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也许唯有自我教育,才能让他疗愈童年创伤,才能让他的自我价值感一点点提升起来。这将是一生的功课。

孩子出现问题,那一定是我们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改变,谁拿我们也没有办法,可是毁掉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庭。而夫妻之间的感情问题,也常常会影响到孩子。

我们很少将私人感情与孩子的教育问题划分开。常常因为夫妻之间的矛盾而迁怒于孩子,或者因为孩子的问题而迁怒于对方。一旦夫妻出现问题,受到最大的伤害的一定是我们的孩子。因为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有选择,大约每一位孩子都不会选择我们做父母。

不久前看过一部印度片《何以生我》:12岁的扎因,因为捅人而被判刑5年。他在狱中联系律师,起诉自己的父母。法庭上,法官问扎因,你起诉他们什么?扎因说,我想起诉他们,生了我。因为父母的不负责任,扎因的妹妹很小就嫁人被丈夫虐待至死。父母除了不停地生,却不负责养育。当然这可能也印度的国情有关。

扎因是个勇敢的小孩。而我们的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却常常会走极端的方式,动不动跳楼,轻生,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甚至还有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杀死母亲的极端行为。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是做父母的失败。痛心之余,也许我们该反思一下,到底我们该给孩子怎么样的教育?也许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让孩子喜欢我们,与孩子平等相处,而不是过多的指责与压制。我们也会学着调整自己的情绪,就事论事,做事有原则有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纵容与溺爱。我们也要学会赞美孩子。

在父母课堂上,老师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让父母们写出孩子的十个优点,结果发现其实孩子的优点不止十个,只是我们平时更多的方式是打击,对于孩子的优点常常视而不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当然缺点会越放越大。在表扬孩子时,也要有一定的方法,表述现实,就事论事,适当赞美其可贵之处,然后提出期待。

收起我们的七把刀,学会平视我们的孩子,就象照镜子一样,看他们就象看到镜子中的我们自己一样,因为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在孩子那里得到一个回应,无论这个回应是抗拒的还是迎合的。改变心态,也许世界就会不一样。

爱孩子,就是和孩子在一起。是心灵上的无限接近。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女儿小时候,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哪怕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背叛了你,我仍然会在你身边。 

每一个孩子都天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是我们的私人物品,他只是经由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不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他是他自己。

每一个生命都有权力自由地绽放。愿我们的家庭都幸福美满,愿我们的孩子都健康成长。愿我们都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的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岁少女骗走家里300万积蓄”,为什么?
读书能使孩子们迅速成长。如果父母这样做,孩子会很优秀
清华教授肺腑之言: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这“6个字”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叛逆,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刘墉: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教养”?父母做好这三点,千万别对比
浙大校长:中国家长砍向孩子的“5把刀”,毁了孩子一生还不自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