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封家书三代情

文:南丰后人

图:来自网络

我家祖上世代从事农耕,照老父的话说“斗大的字不识一筐”,而善治酒浆勤工饪织的母亲,更是连自己的名字也看不懂。因而,上辈的家书难觅踪迹,只有老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托人写来的一封短信,如今还历历在目——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中学毕业之后,恰逢改革开发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家乡的青壮年纷纷背起行囊外出谋生,我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打工仔的行列。

那个时候老家还没有电话,一到新的地方,我就挑灯伏案向父母亲写了一封短简报个平安,之后,每隔一周都要往家里寄上一封,倾诉思家之苦和询问家乡的变化,当然,我深知父母不会援笔作复,所以,每一次都告知两老不需回信,儿子在外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不料,那年夏收夏种季节的一天,我正在工地干活,包工头把我叫住,说是老家来信了,我欣喜发抖的手接过信,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看:“儿呀,我们身体一切都好。这次来信不为别的,就是家乡开始招考乡干部,你赶紧回来试一试。”

寥寥数语虽殊难尽其所怀,但关切之情却溢于言表。于是,我打点行装连夜趁火车坐客车到了家里,经过几轮考试,不久我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国家干部,实现了当时众多农家子弟日夜盼望“居民户口”的愿望。

第二封信影响较深的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工作需要,组织上派我到绍兴政法干校学习,那时我已结婚,儿子还在读幼儿班,家里上有老、下有少,家中的大小事全靠妻子一个人承担。

学习期间我常常为家里的事放心不下,因而,每到晚上,就用写家书打发。可是,爱人文化程度较低,一直来不喜欢书信表达,我一连写了几封信寄出去却杳无回音。

正当我不知所措想请假回家的时候,突然,妻子来信了。大意是说“秋天即将过去,节届寒冬,千万记住暖身加衣,今随寄冬衣别忘速取。”我的心里顿时热乎乎的,虽然信中有几句似在什么地方抄来,甚至还有几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不妥,可我却是像冬天里获得了温暖的太阳一般。

那天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回想起多年来妻子一直忙里忙外累垮了身体,唯独忘了自己学文识句,于是,第二天一早买来一本《新华字典》连同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寄出去了。这以后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妻子不仅写信有了长进,回到家里她还经常和我咬文嚼字呢!

影响至深的第三封信就在十年前。

现在的社会发展之快真是想都想不到,电话、互联网成了通信的主要工具,加上儿子读书就在自己工作的小县城,天天可以见面,所以,与儿子的家书就成为难得的奢侈品。

不料,有一天,正在读高中的儿子给我来了一封信,顿时就像来了一股暖流。他说学校要求他们在高考的时候选择文理科,而他自己有意在艺术方面发展,问我是否可以为他寻找一位辅导老师。真是让我喜出望外,这是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

于是,我打开泛黄的《傅雷家书》,从中去摘些谆谆善诱的话语,一边满口答应为他延请老师辅导,一边鼓励他随缘随趣、保重身体、尽力就行。信发出了,辅导老师也请来了,儿子终于也考上了自己满意的学校。

寒来暑往,几十年弹指一挥。我写的信件少说也有上百封,但这三封家书让我铭记在心,虽然信息时代,交通、通讯已被很多人认为是“零距离”的载体,但我以为,每个人家书中都在传递着经久不衰的天伦之情,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话不在美,动情则鸣;言不在多,动心最亲。

尽管,我的三封家书都没有文采烨然的华丽章句,但家书却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分子,你说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林肯教子家书】这封信是林肯写给刚入学的儿子的老师的...
非常道490:读《傅雷家书》2
丈夫去世14年 妻子530封信写给天堂的他(图)
远征军老兵陈遇春赴台后娶不起老婆,大陆妻子等他40年,泪奔!
父爱解密麦家一封家书 《致信儿子》
林则徐致儿子林汝舟的信两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