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文件发布!郑州即将告别屌丝之城

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十分注重产品的使用体验。

假如把城市看作一个一个APP,那么郑州这个APP的体验怎么样?

01

郑州的“用户体验”

不用说,这个提问肯定会招来一大批吐槽者,包括我自己。

比如:

人行道突然横出来一个电线杆,还有深一脚浅一脚的树坑,很容易绊倒。
机动车道突然支出半截护栏,交通事故就在一瞬间。
东区高铁站,够气派吧!可是南出口那里,行人进站出站都要钻来钻去。
大部分路段的骑行体验很不好。有时候要搬上搬下,车道中断;有的地方井盖处不平,磕磕碰碰。

公交车站处,自行车很容易与乘客相撞,或者绕到公交车另一侧快车道上,十分危险。
有的路段,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没有隔离。当汽车临时停在路边时,就把自行车道堵占了。如果车门突然打开,很容易撞到电动车,撞死的事情都时有发生。
郑大一附院东院区门口的自行车停车处,竟然用铁栅栏围起来?我想请问,这是让举着车子进出么?

还有那纠缠在一起的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老区还可以理解,很多新建的路,比如东区的东风南路,竟然还不同步做好线缆入地!

问题很多,其中70%是人的动线问题,30%是城市界面问题。

在我看来,郑州这个APP,经过这些年大手笔的规划和开发,框架搭得差不多了:

白绿片区的文旅,航空港的工厂和贸易,管南的物流,东区CBD的金融,高铁片区的商务,老城核心区的商业文化,西区的四个中心。同时地铁也逐渐成网,高架快速路通车。

可以说,郑州的主要功能模块基本上齐活了。
——就差使用体验和城市界面的优化了!

02

大改造即将开始

为了优化体验,互联网公司专门设置了“用户体验设计师”这个岗位。

那么一座城市有没有这样的岗位呢?没有。城市只有规划师,而规划却是偏宏观的。

幸运的是,我看到了市政府的设计师思维。

11月14号,市政府连发三个文件:《郑州市进一步改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郑州市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郑州市城乡综合部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都是关于改善城市用户体验的。2021年底前将对郑州进行一次大改造!

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都被包含在了此次改造方案中。

文件内容很多,我给大家划重点:

1、这次优化改造,遵循十年以内不再破路。统一设计,分批实施,不一股脑儿上。

2、计划2021年底前完成“一环十横十纵”道路改造(具体路名见下图)。改造内容包括交通设施优化、雨污水管网增容、线缆入地、景观绿化及沿街建筑立面的形象提升。

“一环十横十纵”图示,蓝色道路为一期工程

3、全面排查积水点,责任到人,彻底解决一下雨就看海的问题


桐柏路积水点

4、对人行道进行无障碍化改造,整改缘石坡(就是马路牙子和人行道口之间的坡)和隔离桩、地钉地锁等障碍物,不合理的要拆除并修复地面。

5、侧石逐步升级为花岗岩材质,提高抗压能力和设施档次;隔离带尽可能用绿化带,拆除不必要的硬隔离;确实需要硬隔离的地方,隔离物不能太丑,要与周边风格相适应。

这次专门提到了花岗岩材质、绿化隔离带、与周边风格相适应的问题,直接关系城市界面的美丑。这么细化的文件真不多见。

6、严查交通违法行为,重点提到电动车

电动车的现状是,目无红绿灯、目无停止线,逆行是家常饭……显然,电动车秩序需要大整顿。

7、加大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每年新建公共停车位5万个

停车难问题存在已久,停车位不仅仅是需要增加数量,还需要增加便利度。很多人明明旁边有停车场,他也要随手停在路边。笔者建议,在车流集中的区域,要仔细研究车流动线,利用边角地块划定更方便的停车位。
另外,路边停车位与非机动车道混合,也会造成危险,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

8、整合交通信号灯、标志牌、监控、诱导屏、路名牌、地名牌、5G微基站等设施,推进多杆合一

多杆合一,最大程度减少电线杆子的数量,减少碰头概率。

9、到2021年完成中心城区600公里网线入地目标,与蜘蛛网说拜拜

10、对文化片区和重点道路进行夜景亮化提升,打造夜游路线和夜色经济

11、打造特色街道。每个区要成立设计师团队,每条路指定设计人员,把每一栋楼、每个院落、每个街区打造得有特色、有品位。

目前六厂前街改造出来的形象是这样的:

文件中反复提到了“设计师”,设计终于受到重视了!这一条若能执行,郑州的城市界面将有极大提升。

12、用3年的时间,整治全市“住改商”及违法建设。

住改商是指在住宅楼里开超市、午托部、培训班、美容院等,通常会对周边邻居造成影响。据《物权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强调,“住改商”须经同建筑物内业主同意。整治之后,住宅区将会更纯粹。

13、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做到无废品积存、无黑臭水体、无私搭乱建、无“散乱污”企业,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


一个字概括这次方案的特点,那就是”!

在文件发布后的第二天,又召开了全市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对改进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以确保方案的执行。

可见这次不只是说说而已。其实,早在徐书记上任不久,就在不同场合提到对郑州的优化改造问题,现在终于发出了细化的文件。内容很多,但是一点都不假大空,可执行性很高!

03

城市人性化关怀

现代城市体验的设计,一个比较先进的理念是:可步行性!也叫做“行人友好”。即:

连续的、可预期的、不受意外干扰的自由步行,是“可步行性”的理想状态。

当然,这个“可步行性”是广义的,也包含自行车的骑行体验。这背后是城市对人性的关怀。

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缺乏这一点。城市的道路设计都是以机动车为导向的,马路建得非常宽,动辄双向十车道,非常气派。

但对行人和自行车来讲,却超出了“人性化尺度”,造成了过街困难。

 冲刺式过马路

要实现“行人友好”,一般需要遵循这样的设计原则:

设计师要从人的步行(骑行)视角来思考,注意人们对步行空间尺度的要求。比如最小(大)宽度、可以忍耐的坡度、路面铺装材质、平整度等等。

与这种理念相反的,则是鸟瞰视角:规划者往往喜欢设计一种气势宏大的形状,比如从飞机上向下看,东区CBD和北龙湖连成如意的形状。

可是这种形状,对地面上的行人来讲根本无法感知,没有意义。行人所能感知到的,就是大玉米附近的人行道并不友好,很多时候都要绕来绕去。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去年曾发表了一篇《“与人为敌”的人居环境,寸步难行》,声讨城市的人居环境不够人性化。当城市的主要功能框架搭建完后,人们终于开始关注“人性”,关注设计了!

04

结语

我们中国人,擅长工程思维,不擅长设计思维。

工程思维讲究的是严谨可靠,按部就班。比如山区高架桥,各种应力计算,确保不会垮塌。但它缺少的恰恰是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去体验它,让用户感受到贴心、感受到温暖的那种能力。这才是一个城市该有的魅力!

这一次,郑州终于迎来了第一次人性化设计实践。

而我们普通居民,也需要提升自己。难道那些目无红绿灯的车流里,没有我们自己的身影吗?那些说郑州是屌丝之城的,或许就因为自己是一个屌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9条道路将进行大修 新增15万个公共停车位
重磅 | 郑州路九江路提质升级全面展开!咋个修?好久完?道旁树木去哪儿了?修路相关问题全哥为你一一解...
丹桂大街改造全部完工!自贡更漂亮了!
河南郑州2017年电力行业燃煤削减实施方案:压减火电机组发电量55亿千瓦时
郑州成立工作组严查容积率违规(摘要)
计划改造1833个老旧小区!郑州:多措并举,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