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渔樵心旅丨《心旅留痕》之太行山(二)
茉语清澜
每晚八点  与你相约

  

《心旅留痕》之太行山(二)

作者丨渔樵   朗诵丨茉清  


2

太行山是中华民族压不垮的精神脊梁。

八百里太行北起幽燕,南抵黄河,一路向南,宛若中原大地上的一条擎天巨龙。

在平顺县东南部的太行山中,有一个被称为天脊山的地方。无独有偶,在距离天脊山不远的“虹梯关”中,还有一处险要的峡谷被称作“通天峡”。这是我在南太行的大峡谷中穿行时亲临过的两个险要之处,环望崇山峻岭,苍茫相连,高不可攀。此时想起《括地志》对太行山的描述:“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可谓言之凿凿。

穿行在太行山中,你会发现造山运动形成的“太行八陉[xíng] ”,对于这座南北走向的大山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通道。这些东西向的山中峡谷,即为人们的穿行提供了方便,也自然地成为兵家必争的险关要隘[ài]。翻开晋人郭缘生的《述征记》,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关于“太行八陉”的记载:轵[zhǐ] 关陉、太行陉、白陉、滏[fǔ]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这些横穿太行山的通道有的长数十里,有的长达百里,皆为崎岖难行的山中峡谷。于是古代兵家择其险要处建立关隘,常常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即所谓“太行八陉”皆为战道是也。

这么一座雄奇险峻,绵延千里的大山在地理上自然的会成为一个屏障。它雄踞于华北平原和山西黄土高原之间,塞北的游牧民族需要先进入山西的北部,然后穿越太行山才能进入华北平原。

我曾不止一次地攀登过八达岭长城,并不是对此处的长城情有独钟,而是站在八达岭长城上恰好可以俯瞰 [kàn]雄伟的军都山和西山的景色,太行八陉之一的军都陉尽在眼底。军都山属于燕山山脉,而西山属于太行山脉。一个由东北而来,一个从西北而至,两山一尾一首在南口附近汇合,居庸关前的40里峡谷就是两山的分界线,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军都陉,自古就是塞外进入华北的重要通道。位于河北蔚县的飞狐陉也是一条从内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腹地的重要通道。由飞狐陉逾[yú] 太行山,穿过刀劈斧削般的峰岭,即可迂回之幽、蓟的西南侧,对北京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意欲统一中国的帝王,必须立太行而后争天下。因此才有了齐国伐晋,入孟门、登太行,齐桓公悬车束马窬(yú)太行的故事;才有了“决太行羊肠之险”,秦军一举攻破韩国荥[xíng]阳的奇迹;才有了刘邦扼[è] 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转危为安的历史性转折;才有了李隆基在潞[lù]州以别驾的身份招兵买马,网络人才,赢得了大唐的一统江山,缔造了开元盛世的佳话。因此才有了前秦、后秦、前燕、后燕、前赵、后赵兴衰更迭。因此也才有了宋兴,金掠和蒙元的征伐。历史的烽烟散了又聚,金戈铁马去了又来。冥冥之中,太行山成为了帝王们一统华夏的风水宝地;成为了中原王朝抵御外来侵略的天然壁垒;成为了支撑民族兴衰的擎天玉柱和永垂不朽的精神脊梁。

就是这样,断裂和链接在几千年里不知重复了多少次。每一次断裂都地崩山摧般地埋葬了曾经的一世繁华,每一次链接又都催生了古老太行精神的及时更新。久而久之,太行山留给世人的形象就越来越高大和丰满起来。它只有血气,没有眼泪,只有抗争,没有屈服。这座天然的山脉,终于在华夏民族的精神领域和物质世界之间构筑起了一些联系的桥梁。虽然这些联系充满了无奈的血腥,但这是一个民族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必修之课,我们无法回避。让我们庆幸的是,承载这些不幸的大山始终没有淡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领域,而且还不断地在强化发展,直到今天。

我翻来覆去地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说太行山有多么险峻,而是想借其地理上的特点表明它在中原大地上所处的重要位置。

不言而喻,就山势而言,太行山自然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自然风光和人文气脉相比,永远不能放在一个重量级上面。把天然的风景意会为一个人文故事,那是强加给人们的一个“伪主题”,简直就像给小孩子编故事一样的幼稚和可笑。但是,真实的太行山似乎很久以来一直被孤立于“众山”之外,其根本原因,就是它真实的让人失去了想象的空间,从而背负上了沉重的现实压力,世人躲而不及。每及国泰民安,人们忙于享受盛世美景,便不太理会这座朴素的大山了。一旦天灾降临、外辱祸至,它便被从睡梦中唤醒,匆忙披挂上陈年的铠甲,操起锈迹斑斑的矛戈冲向御敌的最前沿。一切又如从前,万年的大山仿佛从未老过,千年的精神犹如刚刚诞生,太行子孙们还是那样的潇洒,还是那样的坚韧,他们把苦难看做是一种修行,把奋斗当做一种乐趣,这才有了“太行乳娘”的温柔和“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才有了毛泽东那篇让国人百读不厌的《愚公移山》。

据说,毛泽东在历时50天的七大会议期间,在不同场合反复讲到这个故事几十次。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毛泽东已把民族兴亡的现实忧患和民族解放的奋斗方法同这座大山进行了精神层面的勾连,已经把中国共产党“聚室而谋”和“毕力平险”的历史使命交付给了这座大山。正是凭借着这座雄伟的大山,中华民族的精英们终于力挽狂澜,阻倭寇,战顽敌,实现了“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目标。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太行山,是几千年来太行山精神和实践的完美例证。

这就是太行山的秘密,据而不堵,通而不阔,内忍外敛,包容天地。

因此,太行山而成为一个象征,一个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形象符号,永远地矗立在中华大地上和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作者  渔樵  本名王法胜,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庆石化公司作家协会主席,邂逅湖读书会会长。

出版个人诗词集《心旅诗话》、《大庆城事》等文集。作品散见报刊和网络。创建邂逅湖读书会和渔樵书院公众号,致力于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

桌上一杯茶,手中一本书,静谧的午后,王法胜与您相约渔樵书院。静静地听,轻轻地聊。听,从历史深处传来的文化信息;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体会到的感悟。人生不过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读书就是这个过程中的最好方式。所以,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主播  茉清  一份执念,一瓣心香。最美的时光里遇见最好的自己。用声音传递爱与美好,用最真、最朴实的情感诠释文字。微信号:yanlp0910;喜马拉雅FM:茉清2017。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游太行(外二首)
山西十座大山(下)
太行山的地质地貌
太行山:高原向平原的转折很壮丽
什么是太行山?
从山西到河南横跨华北平原,巍巍太行八百里,一叶一石皆入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