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乙肝的中医辨证及分型

 肝的生理功能: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性主升发,喜条达,宜疏泄,其志为怒。肝藏魂,为罢极之本。主谋虑。内藏相火,通于风气。肝的经脉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上巅顶。在肝脏有病时可出现:

(1) 肝以气为之用:肝气疏泄太过则横逆,出现胁下胀痛,易于激动与脉弦等。肝气条达不及则忧郁寡欢,精神萎靡。

(2) 肝藏血:肝血虚则面黄唇淡,爪甲不华,目弦,脱发或毛发枯黄,手足麻木等。肝血瘀则胁痛如针刺、胁下痞块等。

肝病常见的证侯有:

1. 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湿热蕴于肝胆所表现。

临床表现:有往来寒热,口苦,食少,呕恶、胁肋胀痛灼热,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身目俱黄,胁肋痞块或阴囊湿痒,瘙痒不已,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浊气秽,外阴瘙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侯分析:邪热留滞少阳胆腑,正邪交争,故寒热往来。热蒸胆气上逆,故口苦。湿留于内,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食少,呕恶、腹胀。湿热蕴于肝胆,肝气失于疏泄,气滞血淤,故胁肋胀痛或现痞块。湿热蕴于内,湿重于热则大便溏烂,热重于湿则大便不爽。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短赤。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身、面、目俱黄。肝脉绕阴器,湿热循肝脉下行,浸于阴囊则为湿疹,流于阴道则外阴瘙痒、带下黄浊。此证要点为胁肋胀痛、食少,溲黄、舌红及苔黄腻。

2. 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亢证,是指下焦阴虚,不能制阳,致使肝阳浮动于上而表现的证侯。

[临床表现]有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面赤或面部轰热,咽干,耳鸣,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证侯分析:肝肾阴液匮乏,致使阴阳失调,肝阳亢盛无制,气血并冲于上,故见面目胀痛、眩晕、耳鸣、面赤或轰热。上实下虚,故见头重脚轻。阳亢扰乱神志,魂不内藏,故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肝肾阴虚则筋脉失养,故腰膝酸软。舌红或兼细数属肝阳盛肝阴虚之象。

3. 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是指肝脏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凡情志不适、气郁化火、温热病或其他疾病耗伤肝阴,皆能引起此证。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目干涩、咽干口燥、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胁肋灼痛;或手足蠕动,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侯分析:为阴虚证的表现,虚火上炎,则面部烘热;虚热内蒸,则潮热、五心烦热;虚火扰营阴,则盗汗;阴亏不能上润咽部,故咽干口燥,阴虚内热则舌红少苔。肝阴不足累及肾阴,不能上滋头目,故眩晕、耳鸣、双目干涩;虚火灼及肝络,故胁肋灼痛;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故手脚蠕动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肝系证类
肝阴虚证治疗
肝脏辨证
【集】肝与胆病辨证(四)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
拓睿教育|| 中诊脉诊(三)背诵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