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离孩子有多远

“文化”离孩子有多远

/山栀子

爸爸,你明天要送我一个礼物。

20171224的清晨,女儿习惯性地坐上我的车时,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抬眼看了看天。刚过冬至的夜空,东方突然多了一丝红,就像女孩子害羞的脸。

十三岁的女儿,从来没有提出过找我,她的爸爸索要礼物。即使在她生日的时候,即使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从来没有。

我知道,明天是圣诞节。在这个所谓的西方圣节里,她第一次向我索要了“礼物”。

——你想要什么?

——什么都行,只要是礼物。她说的时候,充满了期待。

——好,一定。

然后的情节是,我上班。年终岁尾,很多的事情在等着我一一处理。

中午的时候,我对妻说:今天很忙,早上女儿对我说要圣诞礼物。你帮我去买一个,看她喜欢什么。妻说,我也不知道买什么,但我已以圣诞老人的名义给她订制了一个礼物,晚上会送到家。不告诉她,给她一个惊喜吧。如果没有时间,你也可以不用买了。

直到要下班的时候,又想起女儿早晨的期待。从体育健身科门口经过,看到几位女同事还在。便请教她们,圣诞给女儿送什么礼物。同事给了一个建议,很好。

晚上有应酬。和老朋友们一番觥筹交错后,又想起女儿的期待。谢绝了酒后的安排。根据同事的建议,从步行街到菲利普路,又到新星大道折返五一路,终于找到适意的:一个冬天写作业时铺垫的暖垫,一个五光十色的圣诞树。

女儿一个人在家。看到我带给她的礼物时欣喜万分。暖垫放在书桌上,她早早地用手贴在上面,慢慢感受温度的上升,一遍一遍地说,暖了,暖了,好喜欢。圣诞树放在梳妆台上,又移到床头柜,她欣喜地看着灯光或明或暗,或绿或红,闪闪烁烁,然后拿着手机拍着照片与同学分享这份幸福。

然后,她兴奋地告诉我,爸爸,我今天收到了圣诞老人送我的礼物哦。两盒巧克力糖果。很慎重地摆在我的面前。我才想起中午妻告诉我的,她悄悄地订了圣诞礼物。

我今天好幸福哦!她说。

然后,我听到她一个人对着窗,对着圣诞树,对着白白的墙壁喃喃自语:我好幸福哦。

作为父亲,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的幸福。即使是无数个六一儿童节,即使是在她上初中时问我,上初中后还过儿童节吗,我也不曾看到她这样的兴奋和愉悦。

这一刻,我跟着女儿一起,幸福了一个圣诞,一个我不喜欢也从不在意的西方节日。

就在这天早晨,我还转发一则后来被验证是谣言的微信:不过洋节,留住我们文化的根。

然而,女儿这一刻的幸福颠覆了我的思想。

女儿从来没有圣诞的概念,正如她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节日向她的父亲索要礼物一样。

我想,初二的她,一定是通过某种渠道,多半是英语学习,或是课外阅读,或是同学口口相传的影响,熟知了一个关于西方圣诞的故事:因为孩子都知道,驾着驯鹿车的长胡子老爷爷会从烟囱里钻进来。等他们从睡梦中醒来,会惊喜地发现,长袜子里塞满了礼物。圣诞老人来敲门,送来礼物,送来祝福。在这一天,收到礼物的人,一定是最幸福的人。孩子的意识里,没有中西文化的碰撞,没有西方宗教的教唆,只有童话话的美好和幸福。

成年的我,除了对城市里商场铺天盖地的广告噱头不屑一顾外,还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潜意识里对外国文化的抵触情绪外,早已经忘记了这个“童话”。

但是,美好,幸福,超越了国界和信仰。孩子的目光告诉我,不论中西,不论信仰,对幸福和美好的追求,都是一致的。我突然发觉,在圣诞礼物和祝福的面前,一切说教都是徒劳和多余的。

作为传统文化的坚信和弘扬者,我我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没有像圣诞一般牵住孩子的神经,哪怕是春节,孩子也漠然了。

除夕,我们习惯了看春晚,却忘记告诉孩子关于“年”和“守岁”的神话;元宵,我们还是看春晚,看灯展,却不曾告诉孩子关于花灯的趣事和典故;端午,我们可以看龙舟赛,吃粽子,却把屈原的故事讲得太沉重太血腥;中秋,我们吃月饼,看圆月,却忘记了寒宫里的兔子;进入腊月,吃得不想再吃的时候,却不会告诉孩子每一件“腊货”每一种“甜食”与孩子们有关的文化。孩子不喜欢,文化的烙印何以注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教育,绝不能离开美好的传说,离开神奇的幻想,绝不能少了孩子。 

无论是什么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都离不开孩子。每一个这样的时刻,给予孩子以想像的翅膀和美好的愿景,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最温馨的经历。

梳理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每一个节日或纪念日,如同圣诞一样,都有类似的故事,都有神奇的传统,都有美好的愿景。只是,我们不曾发掘,不曾讲给孩子听,或者是让孩子参与其中。

正如圣诞的这些天里,我看到无数的网友,和我一样的成年人,还在微信中索要一顶圣诞帽呢?孩子,比我们更企盼这样的美好,这样的快乐,这样的幸福。

原来,我们时常向孩子们“推销”和“教唆”的文化,恰好缺少这样的声音,这样的诱惑,这样的期待,这样的磁场。

真正的文化自信,必须从孩子的教育和习惯开始,要让孩子满心欢喜并乐此不疲。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教育人。但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真正的文化,离孩子有多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当文化被孩子们认同、喜欢、亲近、参与的时候,文化的基因才能融入每一个人的血脉和心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自然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并不是一定要过圣诞节,而是要通过仪式感让孩子的内心更富足
快乐的圣诞节
圣诞节也是慈善节
圣诞节正确打开方式,孩子只管快乐,父母满足节日的仪式感和期待
圣诞祝福短信大全
中国的圣诞节不可思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