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分乡归来话精细|山栀子

分乡归来话精细

——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教育考察记

  文 山栀子

5月16日清晨,我们一行16人踏上了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的“取经”之道。

宜昌并不陌生,但从下高速寻分乡而去始就经历几番周折,数次问询才于近九时抵达目标,历时3个多小时。

下车时,只见阔气的校门、闪亮的校名、恢弘的楼群,时尚的塑胶运动场,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当然,更让人温暖的,是早已候在校门处的教育总干事朱义州校长和学校黄艳校长。见到朱校长,一种儒雅之风扑面而来;而黄校长,美丽的红妆散发着缕缕温情。

随着黄艳校长的导引我们拾级而上,走进七(4)班的教室观课《狼》。

这是一节很亲切的课。和我们操作的一样,小组学习、合作展示。

这是一节很常态的课。没有雕饰,也没有高潮,更没有意外。但它双基扎实,比如开课时抓住课题不忘提醒作者“蒲松龄”三个字的结构和书写,宜昌市中学语文“汉字”教学由此可见。它以生为本,学生展示率达到70%。

这是一节有亮点的课。亮点之一在于积累丰富,自主译文、考考你、比一比等学习活动都在引导学生积累必要的文言知识。亮点之二在于训练充分,点评他人、疑难求助、友情提示、考考同学等课堂上的微型活动都在训练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能力。综观这节课,这一点我尤其欣赏,欣赏中我注意观察了学生的“角色共识”,可见出学生“训练有素”。

毕竟观课评课不是此行的目标。于是,无论是课堂观察,还是课外我搜索着课堂管理的“看点”,去品味教育细节之处的美丽。

看点之一,小组设计的精致。4人一组,双向选择。小组培训,编号管理,创意命名。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自己的地位、使命和目标。

看点之二,小组管理的常态。小组管理不只局限于课堂学习,更见于日常生活。从作业、发言到学习成绩,从着装、出操、进餐到就寝,小组管理到学生的每一个细节之处。小组值日和干部值日的值日双轨管理显示出强有力的执行力。

看点之三,小组评价的创新。“人盯人”式评价,实现了学生相互监督与相互评价,人人有积分,积分看习惯。小组管理日评日公示,学校管理细化到小组管理,个人习惯与集体荣誉紧密相联。学习评价不在于分数高低而重在看进步,每月优秀学生与家长合影展示,书法展、作业展等,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常态,每一处评价都做到精细。

当我们从学生宿命出来的时候,面对一尘不染的环境时,黄艳校长说,过去接待来访和迎检时总要进行卫生保洁工作的突击准备,自从实施小组管理后,这样的环境已经成为常态的。

浏览他们的工作安排和网站,我们看到了他们小组培训、家长培训、德育研究、课改分享、寻找感动等细节之处的匠心和美丽。

和朱义州校长交流,他的一席话让我们的心情很难平静下来,除了他的睿智、勇气,更有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和深化改革的底气。

同是推进义教均衡发展,三年500多万的标准化建设让学校站在了一个新起点、高起点上。学校在全面呈现高规格、新面貌时,却没有一分毫的债务,500多万的投入全部由政府埋单。在谈起标准化建设的过程时,朱校长脸上的轻松和自豪感让我们除了眼羡不已。而我们,则是负重前行,疲惫不堪。

同是尝试高效课堂改革,分乡中学比我们就幸运多了。朱校长如数家珍般谈论着他们改革的历程。

“当我们高起点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后,我们开始思考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问题。”“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到达一定的规范程度后,学习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小组合作学习,重在小组管理。”“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升后,学习成绩就成了副产品。”“准备打课改持久战,不能一蹴而就。”朱校长朴素而简洁的话语带给我们很深的思考。

分乡中学从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天开始就引起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格外关注和欣赏。教育局一次性就拨付经费10万元专项奖励学校的课改工作。当他们的课改逐渐成型时,夷陵区教育局在全区所有中小学统一推进这种课改模式。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他们的课堂模式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很快的速度成长成熟,一批课改示范教师和示范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全区提供现场示范,走向区实验中学示范引领。区教育局长陈勇带领班子成员亲自走进课堂,观察课堂、研究课堂、指导课改,并和学校的教师代表远赴山东省杜朗口中学同吃同住同学习。打开夷陵教育网站,几乎每天能寻到局长及班子成员巡检高效课堂改革的身影,还有区、镇党政领导走进课堂、关注课改的“插曲”。分乡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课、达标课创建竞赛活动中,优秀教师会有800元的奖励;还有劳动模式、先进个人的指标倾斜,当课改与利益真正挂职起钩来,一切都能动起来、活起来。

袁玉琼老师的报告,让我深刻地体会了一名教师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教育责任。一个用“心”经营的班主任,自然能够演绎班级小天地的精彩。我想,每一个聆听她的报告的班主任,收获的不只是方法,更是智慧和精神。

对比我们的课改,我们有勇气,有目标,我们也有团队,或许我们还并不缺少理念和智慧,但是我们没有改革的好环境。因为没有环境,我们的课改之路越走越艰难;我们更没有经费保障,单调的精神激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面前越来越苍白无力;我们的课改,既要面对教师之间的怀疑、批评、冷漠,又要聆听和尊重所谓的专家学者们不同的声音;教师的视野狭隘、思想守旧、专业厌学等现状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持保障课改积极性和专业化发展。

走进分乡品精细,结合本土强管理。我们要看到的是管理上的差距。精细管理提出很早,但效果甚微,特别是德育工作,仍然停留在粗放、原始、传统的阶段。

顶层设计不够。管理者以被动依赖为主,缺少精心设计、匠心运作。

系统规划不明。走一步算一步,领导要求什么,部门就部署什么,缺少对德育内容体系特别是主题教育系列化的思考和规划。

常态管理不细。对学校管理细节的关注少,缺少有力的督办、检查、评估和考核。

工作创新不够德育工作基本停留在“管”的层面,而没有深化“育”的内涵。学校团组织徒有其名;德育活动口头说教多、实践体验少;工作部署的多,总结考评的少。

学习分乡中学的小组管理,特别是聆听朱校长关于积分管理的思考后,我回想起几年前我们推行的“德育积分制管理”实验,那一次生命力很短暂的改革,在今天看来,似乎显出特别的意义——没有约束就没有习惯;没有评价是没有生命力的管理;没有常态精细和长效机制,便永远只能辛苦和负重。

考察归来是行动。学校层面,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班级量化管理的内容、机制、评价办法,可以尝试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改班级实施小组管理日评日公示,特别是要创新与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管理的评优表彰方式,最大限度地培育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调动学生自我调控、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积极性。班级层面,要围绕小组建设和“人盯人”管理机制进行尝试和研究,结合班情、年级组实情完善班级管理细节化的措施。我们要根据我们实施近一年的课改现状特别是班级管理现状深思四个问题:

我们培训和培养了多少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和组长。

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哪些小组成为了具有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学习团队。

怎样来设计、改良我们的小组,并建立健全相互监督、相互竞争的机制和氛围。

能不能建立一种常态化的、可执行操作的学生日常行为习惯量化评分办法量化管理到小组和个人,并以此作为评优和德育考核的重要依据。

分乡之行,给予我们的启示很多。从“临贴”开始,边尝试边完善,终要“破贴”而出,走出具有学校管理特色的路子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师科主任,生生科代表
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在探索中前行
教育的出路在思路
静候花开,做一个幸福的牧者——生本实践初体会
新时代小学校长的办学策略
好校长要“五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