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我的祖山|文娥

我 的 祖 山

文 / 文 娥

祖山上的树全被砍伐了,因为小弟打算重新栽种一些经济林木。打从我记事起就郁郁葱葱的祖山,第一次响起机器的轰鸣,那是一台挖掘机。挖掘机走过的地方,是一大片树蔸,它们生生地被剥离了大地。

祖山就在我家对面,大约一两里地的样子,面积不大,却与左邻右舍的祖山连成一大片。远远望去,有一些森林的感觉,这一大片山林早已长在我的记忆里,蓊蓊郁郁,生机勃勃。关于祖山最早的记忆应该是在未上小学之前,那时,我家还有两块地在祖山上,婆婆(奶奶)在这两块地里种了红薯。红薯收获的季节,婆婆用锄头挖红薯时,总会把我放在田边玩耍,那是我最早与祖山亲密接触。白茅草的根总是会串到红薯地里,跟红薯抢占地盘,婆婆总是一边挖断这些白茅草根,一边不停地抱怨,而我对这些被婆婆丢弃的白胖的草根心生喜欢,因为我喜欢咀嚼这些草根,土腥味中夹杂着一丝甜,物资匮乏的年代,茅草根也成了美味的零食。

挖完红薯,就该储存冬天必备的柴禾了。我们一家老小都要上祖山了,婆婆和母亲砍柴,茅草和小一些的灌木会被扫荡一空。我和弟弟们也帮着捡些柴禾,晚归的爷爷则负责上山来担柴禾回家。这个时节往往可以看见成群的大雁往南飞,雁窝菌也偷偷地钻出土来,它们特别会伪装,颜色长成了枯叶和草的色泽,可是却仍逃不过婆婆和母亲手里的镰刀,一片片柴草倒地,雁窝菌也藏不住了。这边婆婆喊一声:“有菌子啰!”那边母亲又在喊:“把篮子提过来。”我开心地在山上跑来跑去忙个不停,这些意外的收获便成了我们的牙祭。雁窝菌厂成片分布,大小不一,大的如拳头,小的似钮扣,煞是可爱,味道鲜美。如今的雁窝菌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山珍,价格连年攀升,每斤已逼近百元,吃的人却仍然热衷于此。山林在减少,雁窝菌也越来越稀少,我家祖山也好多年不曾出现这种菌子了。每年我会花钱去买雁窝菌,做成菌油,可以长久地享受这种美味。

柴草砍完一段时间后,山上的松树开始换叶了,松针铺满了山林。这个时候,我家也要做豆皮了,做豆皮最好的燃料就是松针,火旺,又不持久。松针简直为豆皮而生,大火会让豆皮迅速离开铁锅的束缚,却又不会把豆皮烧糊。婆婆会带着我们去山上采集松针,婆婆称之为扒松毛。扒松毛的工具是一种竹制的扒子,竹扒走过,松针尽收,石头和土块留下。我常常惊叹人类的智慧,这些人们发明的劳动工具简直是绝妙。竹扒的使用很简单,我和弟弟们拉着竹扒子满山跑,收获的是一堆堆小山一样的松针。新做的豆皮总是异常的香,只因为豆皮里有我们的劳动,有祖山的贡献。

要过冬了,爷爷会带我们去挖树蔸。栎树和松树蔸是冬天烤火的好柴火,耐烧。挖树蔸是个辛苦活,山上树木丛生,各种树根盘根错节,要想挖出树蔸真不简单,爷爷却是把好手。每年都要挖够我们烧一冬的树蔸,爷爷把树蔸码在檐下风干备用,其中必有一个硕大的树蔸,那是留着年三十烧的。“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年三十的火烧得越旺越好,一天一夜火都要燃着,大树蔸做底柴,我家的火是越烧越旺。整整一个冬,或许别人家的小孩会困没柴烧,没火烤而捱过漫漫长冬,手脚生冻疮,我们姐弟三人却能在火坑边度过一个温暖的冬,那种幸福直到今天仍能震撼我!

不知从何时起,祖山不再长雁窝菌,其他杂菌却依然如雨后春笋,一茬又一茬地长,黑黑的雷打菌、栎窝菌,颜色鲜艳的凉伞菌、奶浆菌、松黄菌,味道鲜美的绿豆菌,祖山每一年都不会吝啬,慷慨地为我们奉献这舌尖上的美味。捡菌子的队伍里,有老人,也有小孩,更有一群家庭主妇们。有经验的人,总是满载而归,因为他们知道菌子会长在哪些地方,哪种菌子长在哪里。我是热衷于捡拾菌子的,大多数菌子会在夏天生长,而那时恰恰是每年的暑假,我正好放假在家,自然是绝不会错过这样寻找美食的好机会。记得那年暑假,是我和先生在一起的第一个暑假,去祖山捡拾菌子成了我们乐此不疲的事情。雨过天晴的日子里,一大清早,我们就各自提着一个大篮,满山捡拾菌子,那一年的菌子似乎格外多,我们通常会捡大半篮子,有时甚至会装满一篮子。饭桌上有炒菌子,有炖菌子 。吃不完的菌子,母亲满稻场晒着。那年去天津玩,我们还给丫头的姑姑带去了晒干的菌子。在异乡,排骨炖菌子,让远离家乡的亲人品尝到 家乡的味道。

这些年,人们习惯用煤和电取暖,山上柴草再也没人砍了。父母年纪大了,也没有力气去砍草,祖山鲜有人去了,山上的树木越来越多,荆棘密布,很多杂菌也在逐渐消失。几年前,松黄菌却-枝独秀,大肆生长,母亲知道我喜欢吃菌子,总是不顾安危,仍然一个人不时重上祖山,手持镰刀,披荆斩棘,佝偻着腰,满山里寻找着菌子,只为儿女捎去一份祖山的美食。看着母亲被荆棘割得满是口子的手,我总是心疼不已,劝她不要再去捡了,买得到的东西何必去费神费力,母亲却依然顾我,全然不理会我的劝说。步入中年的我,日渐疏懒,远离乡野,早已没了这份折腾的兴致,拗不过母亲,也曾随母亲出行过两次,不想刚进祖山,就被野蜂蜇了,疼痛让我更不愿意去做了。母亲从此便谢绝我的参与,只说山上林障大了,人都难得钻进去了,可是每一年我家的餐桌上总也少不了老母鸡炖菌子,我不知道年迈的母亲是怎样在祖山辛苦地找回这些菌子的,那份辛苦只有母亲知道。

童年的回忆,大多源自我家的祖山,祖山是我儿时的乐园。

祖山接纳的第一位故去的亲人是我公公,因为我是家中的长女,公公热望得个曾长孙的愿望落空了,他明显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居然不愿请客。但年老背驼的他,依然用背篓背大了我。爷爷跟公公不同,爷爷没有女儿,视我为掌上明珠,毫不吝啬地给予我厚爱,以致于我得到了公主般的呵护。可惜爷爷英年早逝,我的公主梦也终结了。爷爷过世后去了祖山,婆婆一个人走过二十多年的岁月后,也于八十六岁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也走进了祖山。除了每年清明给亲人插清,我与祖山渐行渐远。

大弟酷爱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扎下根,祖山似乎与他无关了。小弟守在家里,却不在乎祖上留下的这点家业。我是没出息的女儿,嫁了,祖山不再是我的祖山。我却始终不曾远离家乡,常回家看看,一回家,也能远远望见祖山。或许是没有离开家乡的缘故,我时常不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情感,骨子深处却依然有一份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席慕蓉的《乡愁》却依然能刺痛我的心,常常在我心底千转百回。我不知道这份乡愁是否缘自祖山,但它却是那样真切!

小弟大刀阔斧地改造着我熟悉的家园,门前的堰塘被挖成了大鱼塘;房前屋后的竹林也挖了,栽上了大片的樱桃树,几年后樱桃树也被砍了,相继又栽上了红心柚树,后来红心柚被嫁接成了麻水蜜柚;如今祖山也是面目全非,因为小弟打算明年重建老房,需要檩条,祖山再一次慷慨地贡献了上好的松木,大量的松木被砍伐,小弟索性下了决心开了整个祖山,他说山上的杂树值不了几个钱,不如栽种经济的红花楝或油茶来钱快,祖山便有了几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巨变。

祖山与别家的山地相连,重新认定界限成了当务之急。我回家之时,正是母亲打算去看山之时,她告诉我隔壁的老嫂子在山上等着,祖山西连的正是老嫂子家的山。老嫂子比我母亲小不了几岁,与我家紧邻,山连着山,宅基地也多有牵绊。母亲为人谦和,口碑极好,但身在农村,有时候太过谦和,也就成了软肋。猛大叔家的大婶说,还记得那年我家刚熟的玉米被人偷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很生气,却不会骂人,只在田边喊了几句:咧是哪个偷了,我自家孩子都还没尝鲜啊!东家缺了宅基地,求了我母亲,她就让了;西家老人归天了,一头跪在母亲面前,母亲就同意人家葬在我家祖山,如今,祖山上仅存的怕只有一长溜坟地了。爷爷在世时,曾专门交待过母亲我家地界山界在哪,母亲有时也会告诉我们。老嫂子却一口咬定山界在哪儿,跟我们从小知道的山界有了不同,本不在乎这些的小弟连说:“折中吧!”口口相传的东西,真应了口说无凭,纵然熟记于心,母亲也没辙了,不爱与人争长短的母亲妥协了。母亲和小弟牵着长绳,老嫂子沿绳子撒下石灰,以示分界。个性强的老嫂子一手撒灰,一手不住地把绳子往我家祖山推。母亲看在眼里,却也无可奈何。山界分清了,母亲说一定要在山界上挖一条水沟,母亲说下雨就会有水流,沟是不会消失的。几十年与左邻右舍打交道,他们的性格母亲早已了如指掌,所以栽芭芒或种树分界的古法母亲是断然不会采纳了,因为人是活的,这些东西人是会让它们移动的。

分完西边的山,母亲心里是不舒服的,老嫂子心满意足地下山回家了,她知道我家人的性格,如今的山界一定是铁板钉钉了。母亲嘴里叨咕着:“亏你弟还心疼她,上次跟人分山界她差点被打死,就是个性强!”东连着的是猛大叔家的山,猛大叔就住在山那边,我们两家山连山,田挨田,是世交。猛大叔七十多岁了,山界自然记得清,儿孙都已在广东买房定居,所以东边山界很快分清了。

回家的路上,母亲心里还是不大舒坦,有些憋屈。我劝她这没多大个事,我们做子女的都不在乎,别因为这件事坏了心情。母亲说:“你懂什么呀!我可不能让祖山毁在我手里!”原来如此,怪不得猛大叔口里说祖山要不要无所谓,反正子孙都不会继承这山了,心里却还是舍不得让半寸。

舍一点,让一点,人心得比山高远,山界才分得清。这样下去,我家祖山的面积会不会越来越小,母亲的儿女是不是会越走越远呢?

我家的祖山不再是我的了,心里的祖山却永远是我的。当年小弟请人嫁接蜜柚时,母亲坚持留下了几根红心柚枝没有嫁接。现在那几棵柚树,一半挂红心柚,一半挂蜜柚。蜜柚是甜的,口感好,符合大众的口味,可我却独爱我家的红心柚,酸中有甘,是我所喜。偶尔我会抱怨小弟,不该嫁接这些蜜柚。可小弟现在是当家人,他的地盘他做主。我呢?就该长成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埋着,一半在风中飞扬!

(作者单位:松滋市黄杰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5期:雁来,蕈好
【四川】周陈炎《捡菌子》指导老师:陈丽君
【分享】昆阳宝峰随走
拾菌子
骆崃山遗事——之二
按名吃菌(原创乡土文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