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道】当好新时代的“大”校长|山栀子

当好新时代的“大”校长

——向李建华学习做校长
  山栀子
收到最新的《人民教育》第 12期,《办学活力来自不同主体的共同激发和相互链接》竟在一瞬间吸引住我的眼球。文章作者系郑州市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的中小学校长,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李建华的观点新鲜前瞻,很有指导意义。
读完后,我愈发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的中小学“大”校长,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智慧。

有大格局,跳出学校办教育
新时代改变了社会结构。今天的教育,已远不是过去的围墙内的“象牙塔”。互联网时代,决定了学校和教育与社会组织结构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除了过去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与万千家庭和社会的直接联系外,还有学校管理组织的每一个节点,或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项目,都可能触动社会敏感的神经,牵动社会组织结构的某一个层级和链接,且随时可以处于社会的“中心”或“焦点”。
新时代重构了教育目标。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导向。这一导向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是明确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全面发展的育人价值;同时,有力推动了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教育综合改革。日前,中央层面连续出台了关于高中育人方式变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改革、中小学思政课改革等重要文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建构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体系。这种统筹全面、面向全体、覆盖全程的教育改革的大格局,对教育治理和学校办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新时代创新了学校使命。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校长办学活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它曾经只是叫得响的“口号”,而今,它就是真实可见的“行动”。伴随社会结构改变和教育目标重构,学校办学的使命不再是冷冰冰的“分”,而是活生生的“人”;不再是直面少数的“精英教育”,而是着眼民生的“大众教育”;不再是中考高考的“模具加工厂”,而是涵养生命的“开心农场”;不再是学校教师各美其美的“独角戏”,而是家校社共同演绎美美与共的“大合唱”。
如斯,校长办学就会有“跳出学校”的视野和胸襟,这就是格局。
有大格局的校长,就不会因为骨干教师的流失而忧心忡忡,也不会因优质生源的流失而愤愤不平,也不会为了抬高自己而选择贬损别人,更不会在乎质量竞争社会舆论上“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坚守自己的理念,一直走下去,静心办校、潜心治学。
有大格局的校长,就会主动把校门打开,让学生走向生活,让教师融入社会,让学校与时代接轨并合拍。更懂得,教育虽然专业,但也需要跨界和融合。
正如李建华说得好:校长的站位要高、格局要大、初心要纯、信念要坚。不要仅为一点“看得见”的分数而神经兮兮,而应该为诸多“看不见”的未来而雄心勃勃。
因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神圣事业。
有大情怀,以人为本有温度
校长的教育情怀远比教师的教育情怀重要。
诚如李建华所述,每一所学校的校长都应该是“大先生”,都应该以“大先生”的标准来对标看齐。校长之“大”不在职位职级,更不在学校大小,而在“教育情怀”。
曾几何时,蔡元培、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都是这样的“大”校长。陶行知先生自嘲自己办学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这个“爱人”就是他的教育情怀。
厚重的情怀是最好的引领。李建华在10多年的校长岗位上,始终是“靠师生最近的那个人、坚守办学价值观的那个人、让学校沸腾的那个人、带师生走向未来的那个人”。在他的学校,校长就是学校温暖的文化符号,让教育被慈善以怀,让学生被温柔以待。他管理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看得见成长,想得起童年,记得起恩师,忆得起母校;在校时,留下的是热爱;离校后,留下的是眷念。
奋斗的样子是最美的陪伴珍视“好老师”的校长,才是教师心中的“好校长”。 如果说“看见”每一位教师,这是李建华校长的教师情怀,那么奋斗在教育的最前沿,则是对教师最美的陪伴。作为校长,李建华一直坚持做着12件事:每天“相约8:30电话”给家长打电话表扬孩子的进步;每周四中午与学生“校长助理”共进午餐,获取一手信息;每周一国旗下为“瑞德少年”颁奖;每周一国旗下“校长讲故事”,让培育爱国情怀成为日积月累的“功夫”;每周四阅读“校长信箱”来信;每周一回复“校长信箱”来信;每天坚持“日精进打卡”,撰写校长管理随笔;每天坚持读书半小时;每天坚持与老师们一起打卡练习粉笔字;每天阅读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每天下午送学生放学;每天“转校园”在万步左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教师时刻“看见”一名校长奋斗的“样子”。
真诚的信任是最强的动力。对领导班子开展工作的态度,少插手就是尊重,不干涉就是信任,一份尊重激发十分干劲,充分信任带来无比激情。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态度,课堂的自由权交给老师,教学的话语权交给专家。诚如老师们的调侃,“你要把我当牛看,我就什么都不干;你要把我当人看,我就替你当牛干。”校长对教师真诚的信任,带动的是老师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有大智慧,专业治校铸品质
教育家办学,这是最近几年高层频频发声并力推的策略。
校长是不是教育家,最显见的是校长的“大智慧”。
有人戏称,当下的公办学校办学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此语很是现实,但这也正是考量校长的办学智慧的地方,找到学校与其它一切链接的“平衡点”。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研究的状态下办教育。这是应该坚守的价值。
培养和发展教师,李建华校长做得好。在他的学校,不到一年,全校共有120位教师开设自媒体账号,写出5500多篇文章,累计500多万字,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在河南省,教师热爱读书写作,涵养出的强大的“书卷气场”,已成为一个“珍贵的存在”和“美丽的不同”。
解放和成全学生,李建华校长有担当。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学校就是要不断地解放孩子的时间与空间,解放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自然生长。李建华启示我们,坚守“儿童立场”,离儿童近一点,近一点,再近一点。他告诉们,学校要用“温度”与“故事”来链接师生关系、家校关系,链接爱。
创新和开发课程,李建华校长真智慧。他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田园课程、拓展课程、研学课程、故事课程、主题课程、家政课程、劳动课程等。他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基于“儿童立场、核心素养”的“自然生长课堂五要素”,即基于关系的相遇与对话,基于自主的探究与发现,基于合作的互动与体验,基于理解的分享与表达,基于发展的激励与评价。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办学最专业也最伟大的智慧。
链接和团结家长,李建华校长很前卫。在他的眼里,“家长是伙伴”;他的家长观,“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他的学校,一直坚持“智慧父母课堂”。孩子未开学,家长先提前3天入学,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达成共识,构建起家校育人共同体。家长学校常态化,对家长的学习进行学分制管理,每个家长要在每学期修满24学分才算合格,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家长。6年小学结束,家长与自己的孩子一同毕业,并一起拍摄毕业照。
新时代的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考验。只有争做新时代的“大校长”,才能引领和培养一群新时代的“大先生”, 才能形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大气象,才能真正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教育局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斌 | 校兴我荣 校荣我幸(参观速记)
【老师的样子2】李剑亮:刍议校长的样子——纯粹教育生态下校长的职业定位
关于教育家办学的认识
好校长要具备哪些条件?1.能够清晰认识到...
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若干问题初探
教师(教育后备干部)选拔复习考试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