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封城之下(连载之十)|山栀子

封 城 之 下(之十)

——聊聊新冠疫情中的一些事儿
●山栀子


10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三月,正是读书时。
31日,我们选择在这个美好的“首日”一起进行了教育研修,4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未来云教育论坛”。
最好的春光在眼前,最好的未来在当下。一天的线上学习下来,倒不觉得苦和累。专家、名校、名师们的分享,以线上的分式,聚焦疫情之下的线上教育主题,让我们聆听了窗外的不一样的声音:面向未来,百花齐放,教育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随后,我们也分享和聆听了自己的声音。“上清悦读”团队的老师们,又一个个变身成学校的“未来星”。老师们关于未来教育的阅读和思考,虽为碎片,但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声。

新教育实验,是老师们自己的选择。年前,我在充分学习和研究学校的办学成效和特色后,几次行政会上和老师们分享了我的想法,实验小学作为一所老牌名校,经验丰富,成果丰硕,需要深刻总结和认真提炼,更需要在新环境和新背景下突破提升,走向新高度。我给他们推荐了中国教育界两位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一个是北师大肖川,生命教育理论的推动者;一个是苏州大学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者。这两大理论实验,都和实验小学的“生命成长”理念有诸多共同之处。教学线的几位干部经过学习和研究后,确定选择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我尊重老师们自己的选择,并乐于指导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学习和研究。“老品牌,新教育”,我们一致确定了这样办学定位。

只有老师先触摸未来,才能引领当下的学生走进未来。
这个春节,女老师们格外辛苦。生活上成了厨子,工作上成了主播。上午要直播,下午要答疑。女人节眼看着就要在疫情和封闭中度过。往年的这个时节,总还能收到几捧鲜花,或是几个知己聚餐小酌,或是同事们相约一起春游。那一天的天空回荡着女神们的笑声。
想着老师们的辛苦,这个特殊时期的节日也不有错过。我在征求了几位同事的意见后,灵机一动,就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意:请学校男同胞以自己擅长的方式给女同事送祝福。
35日晚,我用十分钟时间完成了方案的设计;请几名男同胞在晚上10点多将全校少有的20几位男教师统一建群,命名实小男神;大约晚上11点左右,我在群中发布方案,进行活动倡议。

作为发起者,我在友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节日祝辞”和“抒情小诗”。刘继蓉老师帮我配音朗诵,简直太抒情啦!


音乐老师的歌声来了,美术老师的书法来了,老师们的对联来了!诗词来了!
37日晚,办公室刘关军主任将男老师们的祝福作品编辑成官微,直到每一名男老师认可才定稿。
38日清晨,女神节祝福专栏送到了每一名女老师的手机上。
惊喜万分,从没想到。
面对男老师们的祝福,女老师纷纷回应。“创意新,情感真!实小这个大家庭总是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特殊的日子,收到实小男神的硬核表白,幸福感爆棚!愿未来的日子里,你们继续守护”“绝对意外,幸福满满,很庆幸自己生活在实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期待疫散花开,早日校园重逢。”


38日晚上,学校一女老师在她的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感言:
从未有时间和心情关注到实小其貌不扬寥落几何的男教师们竟有如此璀璨光华的文才!恰如颗颗闪耀夺目的金刚钻石坚韧不拔在深厚的大地里忍隐不露。这些需几世几代修为进化的低调从容,在这个疫霾弥漫宅家自省的特殊时日里,于我桀傲不驯的心空炸响起一声声惊雷;又如一面经历岁月洗礼的古铜镜清晰地照见我的浅薄轻狂!让曾经恃才傲物漠视一切的我惭愧难当无地自容!这哪是什么节日祝福?!我朗朗读出的是实小男神们一个又一个粉墨登场给我补了一堂内涵深刻的人生素养课。谁言实验小学女阴强盛男阳哀衰?五百次回眸处,泪眼迷蒙中分明仰望到星汉灿烂下,实小争奇斗艳的花圃边,有好些棵香樟白玉兰苍的松青翠柏伟岸静默,守护着这里的一方盛世太平。
这段感言,在学校微信群里又一次引起共鸣。原本一个普通的女神节,过成了男老师的“才艺秀”。不过一个创意而已。启示我们,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用心去设计,诚心去实施。
刚陪女神们过完节,一种陡然间成男神的兴奋还没有消退,就要给学生们分书送书了。这并非一个好消息,意味着正式开学还遥遥无期。此时,线上教学已经过了一个月了。
教师志愿者突破重重关卡,方才顺利到校参加分书。大家商量了一个最周全最精细的方案,包括第二套预案。3100多名学生的书啊,40名老师用了整整半天。
苦了几名行政干部。分书的前两天,教务室的李香主任半夜3点才完成第一次信息统计,关于每一个孩子的家庭住址。第二天又是半夜1点多,李香主任还在微信群中与班主任核对学生信息。


开始送书了。感谢新江口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安排了9辆车帮助学校将书本送到13个社区和几个城效村,这是紧张的防守时刻最难得的支持。适逢一些社区正在派送蔬菜,跟车的老师们只有自己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分送。
有小区的一些家长在约定的地点等,送书的没有按时到,就开始埋怨了,电话打到了市教育局;他可曾想到,送书的人员和车辆要突破重重关卡,路上要耽误多少时间。有家长说别的同学都收到送来的书了,我的孩子怎么还没有收到;他可曾知道,小区的管制程度不一致,学生多的小区是一齐配送到位,学生少的小区则要社区志愿者和老师一个一个地来。还有的家长,信息填报只有一个社区,根本没有具体的地址,书实在不知道再往哪里送;还有的家长,填报信息时人还在乡镇,送书的时候他人又进了城,信息不对称。
百密总有一疏,何况是困难重重的非常时期。我们欣慰的是,不到一个星期,3100多名孩子的书,仅有10名孩子的书出现误差。
不置身其中不知其味。原来,新时代的老师,在特殊时期,不只是会教书,还要能直播,还要当好一名“快递员”。
线上教学在进入顺境后,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在渐入佳境。
孩子们的感觉越来越不好。最初的兴趣和热情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单调和无趣。独自安静的学习环境下,没有同伴,旁边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没有仪式感的学习,何来乐趣和热情?长时间的网上学习方式,带来的疲惫感越来越强。
老师们的感觉也越来越糟糕。学生开始逃课了,作业质量越来越差劲了。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父母复工返岗,又进入缺失陪伴和监管的状态。
春暖花开,读书还是看花?师声鸟语,听课还是听鸟?屋外的世界,诱惑太美好;线下的孩子,童心也天真。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调整一下我们的教学策略呢?


写到这里,就想起网上一则新闻视频,山东利津县一高三学生在化学网课上对老师破口大骂,原因竟是老师催交作业。更有网传一名老师催作业被家长拉黑的故事。
无奈,难堪,悲哀。
这段时间,网上盛传着类似这样的“鸡血文”:网课第一天到网课结束后,一定会把学生一刀分成两类:自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优秀,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学过来,到开学的那一天成绩就像踩了弹簧一样向高飞。
如此种种。话说得不错。但,真正自律的孩子有几个?请别忘了,孩子就是孩子,爱玩才是他的天性。


我们的教育,要面对的不是那几个真正自律的孩子,而是要关照绝大多数爱玩的孩子。教育之重,正在这里;教育之难,也在这里
但愿疫情快点解除。
网课结束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值得一起坐下来好好地反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春节,我们都在一场淬炼中共同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时保学”开始了!老师不用去学校上班,美不美?
写2020年
疫情防控期间家庭教育温馨提示
一份特殊的爱
心得体会
疫情时期借鉴古人的学习方法 孩子进步真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