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清走笔92】看见技术的力量| 山栀子

看见技术的力量

——阿里钉钉数字化局长班学习心得
山栀子

84日,我们在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郑奎的带领下,赴杭州阿里巴巴集团参加了数字化局长班学习,进企业,看学校,开始系统建构智慧教育的理念和发展体系。

从智慧城市到智慧教育,再到智慧校园,这些随时代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的新名词,正在成为渐行渐近的现实。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将教育推到风口浪尖,“在线教育”席卷全球,关联千家万户。我们共同经历了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在线教育”,钉钉会议、网上录播、线上答疑、作业打卡、线上批改,等等,我们真正看到技术的力量,技术正在改变教育。特别聆听了浙江海盐某乡镇小学校长的分享,始知“钉钉”居然也可以用得这样好!

在杭州阿里巴巴,我们全面学习了“钉钉教育”的智慧校园系统。响应国家的“新基建计划”,阿里钉钉的战略布局站在了时代的潮头。他们的“新教育基建”全新架构,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背景下,未来教育的美好模样。

在南京汉丹云,我们实践体会了互联网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魅力。一间互联网环境下的“书法智慧教室”,完全解决了专业教师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的现实问题。简单、实用、优质、互动、关联、拟真,这样的教育场景令人称奇。在这样的教室学习书法和美术,或者家庭有了这样的学习条件,艺术之光更加璀璨。

这次学习之旅,让我们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和教育的深刻变革的同时,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做技术的都在抢占先机,“围攻”教育;技术层面,他们对教育的研究越来越精细且深入。有些方面对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学生和学习的研究,已超出教育自身。

人在哪里,教学场景就在哪里,教育就在哪里发生。组织,沟通,协同,业务,生态,每个方面都在线;业务通,数据通,应用通,管理通。新时代,数据就是资产,数据就是能源。不要等技术选择教育,而是我们要选择技术。这些理念和观点,开启了我们的“头脑风暴”。

过去,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它的功能只是辅助教学

今天,疫情之下的“线上教育”让我们看到,教育技术不再是“辅助”,而是一种关键“支撑”。网络不给力,再好的教育也无法作为。

未来,教育技术会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从已经接受的信息可以预测,未来学校会有这样的教学场景:校园有智慧化的数据中心,它就像大脑一样收集信息、发出指令;整个校园也是开放性、全方位、无边界的学习空间,无论是实体教室,还是虚拟线上教室,教学随时可以发生;每门课程都有大数据支持个性化教学,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薄弱知识点,给予学生最适合的教与学;每个老师都有一个智能教学助手,帮助老师从繁杂琐碎的教务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更多地从情感层面发挥育人功能;每个学生的学习动作都会被记录,并基于此生成更具差异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发展远远超过松滋教育现实的发展速度。当我们还在为教育信息化1.0的目标而奔跑时,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已经是3.0版本了。1.0版本的标志是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主体的“网络化”;2.0版本的标志是以硬件设施的“物联网化”和管理的“数据化”;而3.0版本则是“智能化”。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中,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自己与阶段性目标的实际差距和资源配置的主要短板。

松滋市实验小学具有较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和环境,特别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和水平很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领悟力很强。这一次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就是一次很好的检验,家长评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首先要进行基础环境的升级改造。在常规设备升级的基础上,我们的规划是,三五年内,分批实施“一馆三室一牌一中心(平台)”项目建设。“一馆”,即在学校后山处建设一栋科技馆。“三室”,即创客教室、电子阅览室和教师信息化办公室。“一牌”,即电子班牌;“一中心”,即建成学校信息化集成“大脑”——大数据中心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上述规划,主要依赖于政府项目投资。当下,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形下,我们可以积极争取市教育局支持学校引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品牌企业实施共建共享、成本家校共同分担的建设机制,以加速智慧校园建设和发展,不至于在教育信息化3.0标准下掉队太远。

我们不能等着硬件上来了再去拥抱技术。这种态度,只会使我们永远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以市实验小学的现有基础,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智慧校园建设。当前,加快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更加重要,也更为迫切。教师的信息素养一定是在应用中突破和提升,真正改变教师思维和习惯的也一定是应用。这也是我们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如何改变教师,让教师真正融入智慧校园的建设,我们提出了“三个一在线”的策略。

“一师一空间”资源库建设。发挥每一名教师的智慧,贡献每一名教师的力量,推动教学在线化。所有专任教师都要逐步在省教育平台开通自己的资源空间。第一批开通资源空间的教师是42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将每位专任教师的日常教学信息化、数据化、系统化、在线化。

“一班一社区”学习社群建设。以班级或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学习内容和知识问题为结构,建立学习社区,师生同在社区内进行学习、分享、答疑和互动,推动学习和成长在线化。同时,以班级为单位,依靠“钉钉”“美篇”等平台,开通“班级圈”和“班级相册”,记录成长印记,讲好教育故事。社群学习,促进线下学习与线上探究、居家学习和学校学习的深度融合,形成常态化的学习方式。

“一科一模块”教研平台建设。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依托“钉钉”平台建立富有学科特色的网络教研平台,推动教研在线化。学校确定基本教研模型,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教师结构自行设计学科教研、备课模式。

围绕上述“三个一在线”机制,学校将专项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同时,在智慧管理上,我们以行政处室为单位,建设自己的管理平台、数据平台,推动管理在线化。鼓励和倡导行政人员利用信息技术的“智慧”功能,搭建目前流行的小程序、APP等班级、校务在线平台,首选“钉钉”平台,让软件代替人工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给自己减负。

看到教育发展的方向,也要看到学校的差距和短板;看到技术的力量,也要看到线下教育的优势。学校教育的社会性、现场性、示范性、群体性和互动性,都是线上教育不具备的力量。企业从技术层面对教育的优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作为教育人,我们则要从教育的角度去研究技术,让智慧校园建设更“智慧”。智慧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要循序渐进,从简易到复杂的漫长磨合。智慧校园的起步阶段,要考虑到智慧校园的可延展性、长期性,以及后续建设的兼容性,避免一个学校两三套系统的情况出现。

“互联网+教育”,孕育着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和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互联网+教育”绝不只是在线教育,而是一种学校变革。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

当教育被技术赋能,我们更要以研究的态度、专业的精神做好教育。
(作者单位:松滋市实验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向2035的教育现代化】面向2035的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内涵、特征与实践
李葆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中国教师报:智慧教育的学校应对
智慧校园已在职校兴起,未来职教的发展竟然是这样的
杨现民等:新基建背景下的智慧校园新样态
走班选课中,我们遇到了这些难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