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伍炳彩运用升阳益胃汤验案举隅
userphoto

2023.01.29 河南

关注

伍炳彩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 50 多年, 经验丰富,在临床上对辨证为脾胃气虚、湿郁生热的 病证常使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收效良多,现举其验案 两则如下,以资共享。

1 理论分析

升阳益胃汤出自《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主治 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 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 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沥淅恶寒,惨惨不 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升故也。从五行关系上 分析,肺属金,脾胃属土,中土脾胃虚损不能衍生肺 金,即土不生金,故肺卫不能实,然脾胃受损多与肝 经病变有关,即《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肝木能克脾土, 而肺金原克肝木,现肺金不实则肝木反侮之,由此而 知,脾胃中虚可由肺、脾、胃、肝四经功能失调共同造 成[1]。该方由黄芪、人参、白术、黄连、半夏、甘草、陈 皮、茯苓、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白芍、生姜、 大枣组成,据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 2:“脾土虚弱, 不能制湿,故体重节痛;不能运化精微,故口干无味; 中气既弱,传化失宜,故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也。洒 淅恶寒,肺弱表虚也。面色不乐,阳气不伸也,是方 半夏、白术能燥湿;茯苓、泽泻渗之;二活、防风、柴胡 能升举清阳之气;黄连疗湿热;陈皮平胃气;参、芪、 甘草以益胃;白芍酸收,用以和营,而协羌、防、柴胡 辛散之性。盖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厉, 尤兵家之节制也。”

2 验案举例

 2.1 验案一

2.1.1 临床资料 赖某,男,53 岁,2009 年 10 月 23 日初诊。主诉:食纳少 5 年余。症状:食纳少伴肠鸣, 稍食则腹胀、腹泻,易疲劳,口黏,口苦,夜寐差,小便 黄,大便稀,舌红苔白腻,脉细弦。胃镜显示:浅表性 胃炎。辨证为脾胃气虚、湿热夹杂,方用升阳益胃汤 加味,药物组成:黄芪 10 g,法半夏 6 g,人参 6 g,炙 甘草 3 g,独活 3 g,防风 6 g,白芍 6 g,羌活 6 g,橘皮 6 g,茯苓 6 g,柴胡 6 g,泽泻 3 g,白术 3 g,黄连 3 g, 夜交藤 3 g,用方 15 剂。2009 年 11 月 13 日复诊,服 上药后诸症稍减。刻时:食纳少较前好转,饮水后肠 鸣,偶有腹泻,夜寐较前改善,口黏,小便正常,舌红 苔稍黄腻,脉细弦。处方:守方 + 桂枝 10 g,共 20 剂。2009 年 12 月 27 日三诊,诉服上药后食纳增加, 夜寐可,腹泻减,腹胀减,疲劳减,稍口黏,小便稍黄, 舌淡苔薄黄,脉细弦。守方再服 15 剂,诸症消失。2.1.2 讨论 该患者食纳少 5 年,胃失水谷之物所 养,故胃气亏虚、胃阳不足;患者稍食则腹胀、腹泻,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则生 胀”,可知该患者脾虚气陷,清阳不 升,气机下陷;患者肠鸣、腹泻,根据《灵枢·口问》: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 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 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故知患者脾胃之气虚 弱,中气不足;口黏,舌苔白腻,此为湿邪内蕴,小便 黄则为有热。故本病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脾胃, 本虚为脾胃气虚,标实为有湿、热之邪,法当益胃升 阳、清热除湿。方选升阳益胃汤,因患者夜寐差,故 加夜交藤养血安神。二诊时患者有饮水后肠鸣,此 为“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其病机为脾阳虚弱,水谷 不化饮留于胃肠,故加桂枝,合茯苓、白术、甘草为苓 桂术甘汤以温阳化饮。因患者食纳少 5 年,胃气虚 弱,故全方中药药量均为小剂量,意在药轻以减轻对 胃的刺激。

2.2 验案二

2.2.1 临床资料 杨某,男,67 岁,因胸闷至江西中 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症状:胸闷,乏力, 汗出,稍动则汗出明显,烦躁,胸前不适感,喜揉按, 右侧肢体麻木,口干喜温饮,口黏,食纳尚可,自觉 吞咽困难,胃脘部烧心感,腹胀,腰酸,小便黄,稍有 灼热感,大便偏稀,舌黯红,舌苔黄厚腻,舌底瘀斑, 脉沉细稍弦,寸脉浮,尺脉弱。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 脑梗死、2 型糖尿病病史,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处 方:升阳益胃汤合旋覆花汤合栀子豉汤,药物组成: 生晒参 10 g,白术 10 g,黄芪 20 g,黄连 8 g,法半夏 6 g,甘草 6 g,陈皮 10 g,茯苓 10 g,泽泻 10 g,羌活 6 g,独活 6 g,柴胡 10 g,白芍 10 g,防风 6 g,旋覆花 10 g,茜草 10 g,苏木 10 g,焦栀子 6 g,大枣 1 枚,用 方 10 剂。服药后患者诸症均有改善,守方 15 剂,症 状减轻。

2.2.2 讨论 脉浮为有风,口干喜饮、小便灼热为有 热,据前人所云:左手麻木为有血瘀,右手麻木为有 痰湿,该患者右手麻木为有痰湿,患者舌质黯红,舌 底瘀斑属于瘀,患者口黏,大便稀,为有湿,患者易烦 躁,与情绪有关,因肝主情志,故病位在肝。《金匮要 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另该患者有湿邪为患,根据“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故病位可涉及脾,患者腰酸,尺脉弱,腰 为肾之府,尺脉候肾,故病位在肾,患者为冠心病支 架植入术后,胸闷,病位在心,胃部烧心感,腹胀,病 位在胃,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在肝心脾肾胃,标实 在风、热、痰、瘀、湿,故本病涉及多个脏腑,病性虚实 夹杂,根据多脏腑共同出现病变,应先调理脾胃的原 则,故治以健脾祛湿,方选升阳益胃汤,因患者胸闷, 胸前喜揉按,根据《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 中“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 旋覆花汤主之。”故加旋覆花汤,再合以栀子豉汤清 心除烦。

3 体会

总结以上两则验案可知,患者皆为病程久,病症 复杂,病机皆为湿热困扰脾胃,导致脾胃气虚、湿热 内生。伍炳彩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以脾胃气虚、湿郁 生热为主要病机,以食纳差、饮食无味,腹胀、食不消 化,疲劳乏力,口干,小便黄或有灼热感,大便稀,舌 苔腻为主要临床表现。故临床上见脾胃气虚、湿郁生 热之证,均可灵活运用升阳益胃汤,或有良效。另外 伍炳彩教授治疗涉及多脏腑功能病变的病人,凡是 有脾胃功能损伤的,均先治其脾胃,后疗他脏。

注:本文已于2018年1月发表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内科学歌诀(2)
中医医论精华《​第一部分病因病机》
颜新学术思想述要
食少、纳呆半年
珍藏 ▎中医虚证篇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长期疲劳难缓解?是体内有痰湿!1个中医方,祛痰湿,治身体疲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