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会】蔡金青:艺术与科技,就像牛郎和织女 | 造就


第196位讲者:蔡金青

佳士得中国区主席

大家好,我是蔡金青,非常荣幸参加造就未来大会,很多嘉宾都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探讨未来的趋势,我需要大家从艺术的角度来回顾,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艺术是怎样发展的?艺术和科学之间是怎样互动的?艺术的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在我们展开讨论之前,可能我们要先问问:

什么是艺术?

我认为,艺术就像鱼对水那样,是关乎生命意义的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就预言过未来的科技,“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于山顶重逢。”

艺术与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双翼,从亘古至今,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间隔,互相融合、影响、推动。

艺术与科学共生

大家所看到这幅壁画绘制于一万两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是19世纪时在西班牙北部一个洞穴被探险家发现的。当时,没有人相信这是在旧石器晚期创作的,包括科学家在内很多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一个旅行者的恶作剧罢了。


直到20世纪,随着更多的洞穴壁画被发现,大家才意识到,那就是最早发现的人类绘画。


研究者发现,创作的材料当中或许含有由打火石制成的黑炭粉末,当时的人类就已经掌握将赭色和赤铁矿制成颜料的技术,并且知道如何通过稀释颜料来产生强度变化和明暗对比,此外他们还懂得利用洞壁的自然轮廓使绘画产生立体效果。

洞穴顶部的壁画上绘有已灭绝的西伯利亚野牛,还有一些其他动物,还可以看到人类从那时起就懂得使用钻木取火、石器等来满足生活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学会了形式的表达,并记录下了他们当时的所见。


到了15世纪,我们人类迎来了文艺复兴,这是科技和艺术结合的一个新高峰。谈到文艺复兴,大家肯定都会知道达芬奇,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涉猎极广,不仅是画家、制图家、发明家、解剖学家,还是音乐家和哲学家,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全才,最能代表文艺复兴的精神。

我们所看到的这幅作品是他在15世纪用钢笔和墨水所绘制的手稿,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一幅素描,叫The Vitruvian Man(《维特鲁威人》)。

图中是位健壮的中年男子,两臂微斜上举,两腿叉开,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圆形。同时在画中清楚可见叠着另一幅图像:男子两臂平伸站立,以他的头、足和手指各为端点,正好外接一个正方形。这幅作品堪称当时艺术家对人体比例和黄金分割最准确的描述,也代表着人类最为珍贵的、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在1994年,佳士得拍卖了这份长达72页的达芬奇的手稿,里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绘图,这是达芬奇对于天文学、水文学、地质学、考古学甚至光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和预测。

最后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买下了这批手稿,并用了三年时间,于1997年发布完整的光盘版本,并不定期在世界不同城市展览与公众分享,使艺术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

机器无法取代艺术家


机器无法取代艺术家,我们现在用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形式——“绘画”来探讨这个问题。

大家可能对《戴着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作品非常熟悉。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她”时,就被画作精密的颜色运用及写实感,以及画中少女与观众目光的交流感深深打动,觉得非常震撼。


这样一幅伟大的作品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伟大艺术家维米尔创造的。那时,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是欧洲,很多艺术家及发明家学习不同学科,创造发明出很多工具来帮助他们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


你看到的这幅图像的左边,用的“小孔成像”的原理绘制,这是达芬奇手稿中的一个描绘。在17世纪,有很多荷兰艺术大师就是用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技术(小孔成像与暗箱)帮助他们,因而才能画出特有的光影和质感。

右边是维米尔的一部作品,描绘了当时一位艺术家的创作场景。画作上的铜质吊灯是那么的细腻,可以真实地重现房间内的光线反射效果,后人研究这正是通过小孔成像实现的。


启蒙艺术时期的英国艺术家约瑟夫怀特(Joseph Wright),被称作“第一位表现工业革命的职业画家”,与其他同时期的英国画家喜欢描绘静物或风景不同,他喜欢画的主题是关于机器、工厂和实验室。


这幅作品生动地描述了一位自然哲学家在暗室里向众人展示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的场面。在表现类似题材时,艺术家细腻地刻画每一个人物的神态与表情,表现人们对于科学的不同态度。

艺术的可能性

在摄影术发明之后,绘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甚至有很多人预言绘画已经死亡,但是其实绘画并没有死,反而迎来了新的一个起点。艺术家们摆脱了重复重现这种现实的束缚,得以更加自由地表达他们的主观意向。

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后,我们看到了艺术的一场大繁荣,从印象派、后印象派到现代艺术、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等,诞生了莫奈、梵高、毕加索、玛格里特等等最伟大的艺术家。


进入20世纪工业革命,艺术又经历了新的冲击。艺术家作为一个现实的观者正在寻求新的突破,一种观念的突破。提到20世纪的现代艺术,我们必须要以介绍这个人物开始——达达主义的杜尚。

杜尚在1917年把一个在公共厕所中司空见惯的男用小便器送到了美国独立艺术家的展览,当时让大家唏嘘不已。可以说,杜尚天生具有一种反规则、反传统的精神,他用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去推翻一切现有的艺术规则,从而让现代的艺术家抛弃了很多观念上的束缚。


艺术可以是各种可能性,它不仅是绘画和雕塑,它可以是现成品,可以是工业品。艺术家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它意味着很多东西,观者可以有更多的灵感去思考艺术意味着什么。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有了更加飞跃性的发展,计算机科技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让艺术无所不在。

今天,我们可以坐在家中欣赏到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馆中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家也有了更多的艺术创作工具,中国已成为当代艺术家最活跃的舞台。

在2015年,上海的余德耀美术馆举行了《雨屋》展览,观者可以走入雨屋却浑身一点不被雨淋着,这是一个融合奇幻与真实的独特诗意空间,这些都使艺术不只作为欣赏、单向的感知。借助多媒体、科技等手段,艺术和人类本身的距离也大大拉近了。

最后介绍一个中国当代的艺术家蔡国强。蔡国强利用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作为创作元素,将之变成了一种享誉世界的当代艺术语言。

艺术的边界也正是在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中一点一点被拓宽了。

艺术的未来

艺术的未来是什么?艺术家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

我的回答是不会的,因为艺术的属性是精神性的,其创作过程是一种最复杂的创造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艺术家对色彩的识别、对工具及技术的选择、对环境及外部世界的关注和诠释,更重要的,这更是艺术家对于内在精神层面的综合展现。

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未来,人类更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坚定和爱去把握人类未来的方向。我想,在未来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追求精神品质和精神体验。

未来的世界里,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的未来就在你的手中、你的脑中、你的心中。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技杂谈:达芬奇还设计过机器人
达·芬奇:超越时空的天才
达·芬奇是失败的天才,却为我们点亮另一盏灯 – 心像艺缘
艺术家终将被取代?人工智能举办独立画展?
风景文创 | AI艺术大火,艺术与科学终将巅峰相遇
牛顿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