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安坡——四、安坡村小学

我是七零后的人,跟上生产队扫尾,那时候生产队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不分农闲,大人们忙着挣工分糊囗,哪有空管你?饿不着就算了。那时没有幼儿园、学前班,基本上都是一群野孩子,除了耍还是耍?当时规定七岁上学,所以上学都比较晚,那是真正的零基础。
一九七七年春,我家建了新房,在学校南面,紧挨着村小学。同年夏天,我们一家从坡上的窑洞里搬入了新居,那年我刚上一年级。
记忆中的安坡村村小学,紧靠坡根,四方院......
现在,围墙早已倒塌,只剩下了河光蛋基石。
校园占地约一亩左右,有两栋土木结构的房子,四个年级,两个教师。两教室间隔一丈余,有一出口和一条羊肠小道相连,那便是学校的后门,也是上坡(在我的认知中,大约以官窑为界,分为上下坡)是学生们进出的校门,说是门,其实并没有门,连院墙也没有。当时,学校后边住着两户人家,即我二爷(石头)和我本姓同辈海(哥)家。
一栋坐北面南,三间,西两间是一、三年级的教室,东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有隔墙隔开,小门连通。教室门口有口钟,说钟好听点,其实就是一截带法兰盘的废钢管,直径20公分,高大约50公分。敲击时声音清脆悦耳,洪亮悠长,比钟不差多少。
东山墙一丈左右,有一棵木荆树,呈倒伏状,不高,很容易爬上去,约成人手臂般粗细,枝头开着粉白色的小花,那时的我总是喜欢一个人爬上去,骑马、荡秋千。正南不远处,有个只剩下土台的乒乓球案子。
学校正东是钢治家,正南是我家。前面有一条东西路,在这儿拐了个弯折而往南,所以,又叫北弯。有小渠将路和田地隔开,那时渠以下的田里还没住人,所以,庄稼长得很好。学校在正弯处,我们两家将学校包围了起来,留有一个供学生出入的通道,那便是学校的正门,也是我们下坡学生进出的校门。

进入校园,迎面有一棵枝干酋劲的柿子树,状如一把撑开的巨伞,枝头挂满了柿子,淘气的我们总是喜欢偷偷把还未成熟的柿子,摘下来拿到河边,埋入沙里做懒柿。
校园南面也有一排两棵百椿树,一棵洋槐树。百椿树上住着驾鸡(一种候鸟,学名黑卷尾鸟,益虫,比较凶猛敢和恶老雕拼命),保护着村里的小鸡不被侵扰。所以,大人们是不允许我们乱动的,也没人敢动,那鸟记仇。“驾鸡驾,驾鸡驾,挑起凤凰最我大”厉害吧!
那时的我们,调皮捣蛋,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什么事是我们不敢干的,像下河捉鱼,上树掏鸟;比胆大充英雄,甚至敢捅马蜂窝,常常被蛰得鼻青脸肿,那都不叫事儿;唯独不敢动它,记得有个比我们大七八岁的大孩子,不服气,不听劝,愣是爬上树去掏小鸟,结果被啄得头破血流,差点摔下来……从此更无人敢再去招惹了。
校园正西,有一栋四间坐西面东的房子,那便是二、四年级的教室兼老师的办公室。教室正前方约五六尺左右,并排有四棵垂柳,它春似纱帘,夏如屏风,那低垂的枝条,宛如少女长发及腰,微风吹来,随风飘荡,好看极了。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棵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是对此树最好的写照,至今我还能背诵下来。那时的我们喜欢折一枝新枝做成哨子,当笛吹。细细的柳梢被我们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学电影里的解放军,行军打仗,雄纠纠,气昂昂,威武霸气。
这便是我记忆中的校园画面,温馨,甜蜜。
几十年过去,它依然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很清晰,很美丽。
当年,老师和同学们亲手裁下的树木,死的死,卖的卖,不知所踪,如今,就连地皮也失去了。
当年,书声琅琅,热闹非凡的校园再也不见了,只留下儿时的记忆,只能在梦中找寻……
未完待续......
关注洛宁城事
阅读精彩内容
杨建涛作品集锦
父亲
回家
年味
苏小妹
同学情
朝天椒
西瓜菜
出门难
三十年
忆母亲 
打工苦
三十年
说杨姓
赠表舅
象棋故事
灾后有感
闲话时事
选举感言
象棋人生
清明哀悼
醉美洛宁
回家真好
梦游三国
童年趣事
少年雪趣
喜迎双节
忆老八叔
追忆大姑母
老爷杨正和
忆洛阳拉煤
忆同学少年
遥想桃花岭
手机的利与弊
怀忆我的母亲
棋枰感悟六首
忆去年同学会
贺东生爱女出阁
工地最苦架子工
听老村长讲故事
故乡涧口小安坡
观友天坛照有感
立春游滨河公园
工地见闻组诗四首
凭悼洛宁白马寺遗址
洛宁传奇人物燕九耐
最苦最累是农民(外一首)
浅谈农村社会养老问题之我见
对《物种起源》的几点看法
卅年光阴弹指间,一载同学情永远
洛宁涧口院东传奇人物之二——老燕硕
为躲兵役逃命西山,被逼无奈落草为寇
论人际关系与之利害得失的几点个人拙见(一)
论人际关系之利害得失的几点个人我见(二)
我的老爷杨正和——一朝结识张殿魁,十年从此魔附身
我的老爷杨正和——受改编弃暗投明,扬官威北场溜马
我的老爷杨正和——奉上命奔赴前线,淞沪战勇阻日寇
我的老爷杨正和——大裁军赋闲在家,率乡邻虎口夺人
我的老爷杨正和——信馋言北原丧命,留余威拯救遗骨
记忆中的安坡——一、安坡村的自然状况,及土地分布
记忆中的安坡——二、安坡村的人口分布及居住状况
记忆中的安坡——三、安坡村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杨建涛,洛宁涧口乡安坡人,一生平淡,打工谋生,业余爱好戏曲和涂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山沟里的歌声|启航
停驻在记忆深处的庙坡头小学
【过往】实小记忆||孙飞飞(当年用名)
【校园】(169)|小学四年级作文 我爱美丽的新学校
小学毕业二十年
南胜中心小学校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