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卫民散文——老屋

许多次了,只要一入寐,老屋那摇摇欲坠的瓦片和歪歪斜斜的廊柱就在眼前影影绰绰,院内的树又在风中张扬着满挂的枝条,儿时的我又在屋前屋后欢快地奔跑。醒来后,心头就蔓延着一种说不出的痛。

老屋,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是说起来有无数故事的地方;那是每次面对都会泪流满面的地方;那是家风传承,生生不息,哪怕是一张照片,也会心潮涌动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距离有多远,老屋就像风筝的线,永远牵着子孙的魂。


故乡的老屋真的是名符其实的老屋。我家17世灼爷过继给大爷中贵时(乾隆后,当时社会稳定,人少,农民有很多土地。)曾继承过一个院子(就是现在的翔梧故居)。到了光绪末年,因20世的老奶奶(高祖一辈)腿上长了一个疮,一个外科大夫让疮疤收敛再溃疡,反复多次,为治病祖爷爷无奈只得把院子卖掉。院子卖掉后为种地方便,祖爷爷到北岭(下高村人叫南岭)他舅舅家(简姓)住,几年后才又回村租房子住,解放时农会就把租房分给了我家。老屋为东、西各两间厢房,是以前那种低矮的土坯房,房间既狭小又昏暗。父亲在世时曾翻修过一次。老屋曾留下了先辈们许多欢乐和辛酸,也留下了他们的梦想和希望。我们姊妹几个在那里出生,在那里成长,在那里也留下了我们的美好时光。 

往昔,老一辈们黎明时分就早早起床,各自为生活奔忙。最热闹的当属中午吃饭时,此时东西邻院的大人们都会端着饭碗,小不点跟在后面在此相聚。一二十个人或坐或蹲或站,有说有笑,边吃饭边聊天,真的是热闹非凡。有时聊的起劲吃完饭了还不忍离去,等聊完天回到家才突然想起放在地下的碗的情况也时常出现。晚上大人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安顿好孩子们入睡后,他们还要忙到三更天才得以安歇。

母亲晚年为吃菜方便,曾在不大的院子中开了一片小菜园,种一些韭菜及应季蔬菜,虽不多但已够食用。母亲做饭时就会顺手采摘一些,新鲜又经济实惠。小菜园也为院子增添了无限生机。院子中的那棵不大的梨树常常被村中孩子们所惦念,加之乡邻们不时的光顾,或闲谈或穿行而过,因此小院真的是一点也不寂寞。

如今,院子里唯一的老年人也随孩子到县城居住,这里已是人去房空。院子里野草任性疯长,常年累月再也难见到一丝炊烟了。老屋的房顶已开始塌陷,墙壁的泥巴也已剥离,老屋矗立在寒风中犹如年已古稀之年的老人苟延残喘着。

岁月像一条静静的小河无声地流淌。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我们也爱谈起老屋,谈起老屋就会忆起小时候的故事。老屋虽然无言,但是却见证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目睹了我们的幸福与痛苦。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人生许多美好、幸福的时刻,都难以永恒,无法留住。留下的只能是那份美好的记忆,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

作者简介:李卫民,网名为人民服务。洛宁底张乡人,现在杭州打工。最喜欢的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仓故事 || 忆
乡愁的召唤
采莲谣
这就是散落在青龙山中的无人村,在也无人居住的老屋 其实很多地方环境还是不错了 可惜都不通路……
故乡,是一种味道 | 浮生
李卫民 || 杏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