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青显——古村轶事(四)


四、“青皮缎”

 “青皮缎”是古村人对竹子的爱称,是对竹子的地位和价值的肯定,是古村的第二张名片。古村竹子材质优、竹节长、质地厚、面积大、抗病能力强,自古以来就是村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全村共有竹林近200亩,分布在村子东部的上竹园、中竹园和下竹园里,在农村经济单调落后的年代,竹林就是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童年上学时,我们的学校就被竹林包围着,从小就陪伴着竹子一起成长,眼见了竹子破土、出笋、脱叶、吐枝、成材的全过程。老师的教导至今记忆犹新:希望你们象竹子一样永远挺拔向上,象黄牛一样永远任劳任怨。

村子里每年唱戏时,都要砍伐竹子卖掉换戏装,学校盖教室时,就卖些竹子建教室,村里办公益事业时几乎都离不开竹子。由于村里有竹园,所以村民们大多都会粗编织,竹挎篓、竹篮子、竹箩头都是乡亲们的生产工具,就连日常生活中的椅子、凳子、绳子、席子、簸箩、筛子、凉帽、笊篱、扫帚以及储粮用的竹篓、粮囤,房子上的竹笆、楼板等都是竹子做的,可以说竹子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古村人的生活中了,不知不觉地创造了竹子文化。

古村竹子在历史上给古村人作出了无私奉献,古村人对竹子也厚爱有加,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养护着竹子。在大集体年代,村里都是挑选有经验有责任心集体观念强的人管理竹园。

水是竹子生长的血液,为了满足竹子用水的需要,村里专门在东山根挖了一眼泉水,并沿坡根开挖了一条1000多米长的引水渠,这渠泉水四季常流、冬暖夏凉、横穿竹林。看园人在一年内要对竹林至少遍浇五次水:在春节后3月份浇一次解冻水,使竹子解眠生长;在4月份竹笋萌动前浇一次发笋水,促使竹根多生竹笋;在5月底前后浇一次拨节水,保证竹子旺盛生长;在8至9月份竹子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浇一次行鞭水,使地下根茎进入旺盛期;最后一次是在冬季土壤封冻前,浇一次封冻水,保证竹子全年生长不缺水不多水。

土壤是竹子生长的基础, 为了使竹林旺盛生长,还要对竹根压肥压土,每年冬季农闲后,村里都要组织群众把竹叶枯草集中到竹子根部,再垫上厚厚的土层,老辈人称为“担疙利”,以保护根茎,增加养分,促进竹子繁殖。

管理养护是竹子成长的条件,竹林要蔬密合理,过稠过稀都影响竹子的正常繁殖和生长。待到春天竹笋破土时,竹园管理员是不准任何人私自进入竹园的,防止损伤笋芽、掰吃竹笋。竹园子的四周被两米高的土墙围起来,平时随坏随修。

在古村人的精心管护下,古村竹子发笋率高、生产速度快、长得又粗又高。春季萌芽,秋季成竹,此后虽然不再增粗,但内部在不断长厚,三年后成材,停止生长,这时每棵竹子能长到十多斤重。

当年村里对竹子砍伐有严格规矩,一般大批砍伐必须是在秋季或冬季进行,这时的竹子水分少,不易生虫,能保证材质,又不影响繁殖。被伐的竹子竹龄须在三年以上,才能长到最大厚度和重量,才柔韧耐用。每年的砍伐量最多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以确保竹子的生存平衡。当然,村人生活上的零星用竹,看园人一般给予灵活掌握,随需随砍,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也不收取费用。

旧时,由于交通落后,古村人常常用竹筏沿洛河把竹子运到县城和洛阳去卖,称之“放竹筏”,当年的洛河水急浪高、险滩遍布,放筏非常危险。后来用人力架子车运竹子,路途遥远、路况不好,也实属不易。以后随着市场发展变化,都由客户直接到村买竹付现款,自行拉运。

当年的古村竹园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若站在岭上往下看,竹林就象绿色的海洋随风起伏,蔚为壮观。当时的竹林里,鸟雀山鸡成群,野兔狐獾乱窜,长虫黄鼠狼出没,竹林密不透风,人要想从竹园里穿过非常困难,一个人进入竹园时常感到害怕。

古村竹子当年对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后来实行了个体承包责任制经营,没有了从前的盛景,但仍将对今后振兴村域经济、调节气候、涵养水分和维持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杨青显,网名朝花夕拾,退休干部,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喜爱花卉盆景、篮球运动、文学和石艺,曾在《洛阳日报》、《河南粮食报》等报刊发文多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外华语作家》签约作家(签约诗人)候选人作品展:刘静
青青竹园
野游队历险记(第十五章 南竹林奇遇)
滴翠流碧的竹园
农村大叔地坑院里栽下几棵竹子,6年后却让他十分闹心,看咋回事
家乡的竹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