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瑶里邂逅,与青花瓷偶遇——过景德镇记

天青色的烟雨·相约瓷都

——景德镇暨瑶里艺术之旅

人生,需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跟随自己的心去一个地方,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待着,无所牵挂地行走,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同自己心中所喜欢的人、物或风景相处。我是个爱好艺术的女子,追随着自己的心思。人生中我的第一次旅游,就按自己的期许,选在了景德镇。经过了四个半小时车程,在到达景德镇的那一刹那间,我的心情,竟从未有过的喜悦和激动。景德镇,这个小小的城镇,一眼看去到处都是青花瓷,犹若烟雨弥漫,连大街上的红绿灯、电灯甚至垃圾筒,都能见到天青色。我不禁在心中喝彩:瓷都——我终于和你相约、相会了。

【初识古窑文化】

到达景德镇之后的第一站,是古窑民俗博览区。古窑博览区其实是个摆放着很多瓷器的森林公园。经过公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门口后,必须要先走一段充满了诗意的山路,才能到达梦想着会有怎样、怎样遭逢的境地。沿着两侧堆放着整整齐齐的窑柴的山路走着,会发现在地上有很多碎瓷片拼凑而成的花瓶,有青花瓷的,有彩纹的,各种瓷片都有,琳琅满目。


不知不觉中走入作坊,我便掉入青花瓷的世界了,无法自拔。首先看到的是满眼的蓝与白。桌子、椅子、花瓶……当然还有茶具,就连古窑卫生间里也触目全是青花瓷。作坊里有穿着用青花瓷图纹布料缝制的衣服的老艺人在那里劳作着,他们都是瓷都工艺的传承人。我想,这个传统的古老技艺,现在也许快失传了吧?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再去从事这个行业。如今追求高效率速成的节奏,谁还有闲心去从事那一道道繁琐的工艺呢?想到这里,不免有点伤感。好在在这些工艺老师傅展示的制瓷流程中,我终于真切地目睹并且弄明白拉坯、利坯、上釉、挖底的意思了。当然,师傅们本来就是在实际做瓷而并非单纯的表演,所以也就更加真实。作坊里的老人,熟练的摆弄着手中的瓷胚 ,有一位老大爷告诉我,他们都有七十多岁了,一辈子只做这件事。景德镇老一辈瓷器艺人执着的精神和坚守,让我感动。陶瓷,英文译为CHINA,它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兼具“物质+艺术”内涵的象征了,我相信,这门古老的文化,应该也一定会被传承。


在古窑博览区,我还看到了很多古窑。2011年,古窑景区完成了“馒头窑”、“葫芦窑”和“龙窑”的复原,让几千年前的古窑原貌重现在大家面前。古窑中有个镇窑之宝,就是“景德镇窑”。外面天气炎热,窑里一片清凉。我在这个窑里看到电视上播出讲述景德镇古窑故事的纪录片,看到了在那些黑黑的古窑里面如何摆放和烧制瓷器。通过介绍,我也知道了在古窑里烧制的木柴也很有讲究。窑柴分成很多种,而且还细分到晚上烧制的不同时间是上半夜还是下半夜以及出窑的时间等。在古窑景区,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瓷乐表演。舞台上。姑娘们穿着青花瓷图纹的衣服,敲着青花瓷质地的乐器,演绎着周杰伦的《青花瓷》,真的好看,也很好听。


景德镇窑厂,据说是供元、明、清三朝的皇帝专门在这里烧制“皇窑”的。公元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所官窑——浮梁瓷局,专为元皇室烧造御用瓷器,其实这便是御窑厂的萌芽。后来,朱元璋推翻蒙元帝国,在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窑厂,也就是从那时起,宫廷瓷器开始标注明朝皇帝的年款。代表东方古老文化的瓷器,明确有了官窑和民窑之别。官窑烧制的瓷器成品,倘若皇帝觉得不称意,任你是谁也休想着带回家去用,而是宁可一律打碎,也不准落入民间。不难想象,这御窑厂及其周边的地底下,该“埋葬”着多少的宝贝呵!

【邂逅瑶里古镇】

瑶里,古称“窑里”,是景德镇陶瓷的发祥地,而我觉得瑶里更像是一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闺女,羞羞的、神秘的,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诱惑力。记得我第一次在网上与她“相逢”时,我就有相见恨晚之慨,深深地被她所吸引。在江西,原来竟还有这么一片世外桃源。我迫切地想去亲近她、认识她、领略她的美。

瑶里古镇,或许正是凭藉知晓“她”的人并不多,所以这里优良的生态与风情,才得以保存得有如璞玉未凿一般,自然纯朴,清静俏丽。

徒步走过长长的一架木桥,才算真正进入到这个古镇。晚上入住一家农家乐,我兴奋得竟难以入睡。好久、好久没有独自享有这么安静的夜宁时分了。我住在三楼,半夜起来,偷偷跑到阳台上,去看古镇上的月亮。那半个月亮,就明艳而沉静地挂在古镇上空,与看月亮的我相望对看。突然想起李白的那首《夜宿山寺》: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不过瑶里的明月相伴的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天上人”,而是古镇一代又一代的制陶人,还有像我这样带着追寻期待中的意外之美而深入到这里来的过客。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晨雾。在瑶里的第二天,我醒得很早,居然看到了古镇的晨雾。只见到晨雾远远地从不远的那处河面上升起来,又一点一点的在湖面上散发开去,这个雾起、雾散的过程,既使我很惊奇,又让我很享用。

安静的瑶里,安静的人们,我看到在河岸边洗菜淘米的大伯、大姐们,还有对面的老式民宅里飘曳着随风而去的袅袅炊烟。狗和公鸡们,在小树林里悠闲的游荡着,时而发出它们之间相互交流的叫声。早晨七点,太阳出来了。阳光一照射,把古镇装扮得更好看了。眼前那一派恬淡安宁的场景,让我感觉到,在自己远离了尘世喧嚣的这一刻,时光仿佛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

白墙黑瓦。幽深的青石板巷。闲坐街旁的老人。古老的水车以及在河边洗衣的妇人,还有,那些坐在河边写生的学生们 —— 一切,都好像有人事先设计好却又是那么自然而然地融合、构成了一幅画图,让我很乐意地把自己的全身心也都溶化进去。古镇平常却美丽的这个早晨,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偶遇“归园”客栈】

景德镇雕塑瓷厂的明清园,是在创办于上世纪50年代的雕塑瓷厂原有园林式厂区的基础上,把散落在当地农村的明清时期的残旧古建筑、古门雕和旧房架等收集起来,经过精心修复和重新组合构筑而成的一组集生产、创作、陈列、接待、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仿明代徽派建筑群。园内的瓷器集市街,是景德镇古代瓷器商业街的翻版和再现。那些以明朝和清朝“遗落”至今的老房子,布满了岁月刻画的痕迹。来自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很多学生在里面摆摊,出售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花器、陶器、茶具。

那天,我去得晚了,学生们的摊位都已经撤下。已是夕阳西偏时辰,明清园从“集市”回归“园囿”。园子里,除了我,几乎没见到还有别人的身影。就在这静谧开始越沉积越厚重的时分,我欣喜地邂逅了明清园的另外一种美:青砖小瓦的马头墙之间,到处是恍若迷途的回廊挂落和花格窗。整个花园里,触目全是黑瓦灰墙,透露出浓浓的明清古建筑情调。徜徉在这些浸透岁月沧桑与历史记忆的古建筑里外,不经意间,仿佛真的有穿越到明清的感觉。

走着走着,突然,四个字跃入眼帘:“归园客栈”。一个非常好听而且特别适合的名字,难道,真的是要让我们穿越到明、清的岁月和时光中去吗?至少,像我这样的独行客,可以这样释读和理解吧。

这是一家“青年”客栈,然格调却十分古朴。竹林中摆放着两个古色古香的大青瓷花瓶,与客栈门上悬挂的那个红灯笼相映生色,还让人突然生出了一种古意禅趣的感觉。客栈里外的风景很有些“姿色”。我从客房走上高高的露台,那上面是个露天茶座。客栈老板拿出青花瓷的茶具给我泡了一壶茶。我坐在那茶座上,一边品茗,一边东寻西瞄地饱看整个明清园那些老房子、那些园林花木和角角落落里随处点缀、摆放的青花瓷器。也许,像我这样对眼前的景象和氛围这么专注地近乎审视般的欣赏的游客并不多见?但是,既然自己心里真的喜欢,那么,就让我穿越一回,当一阵子明清的女子吧。

后记: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别让生活耗尽你的美好 。”岁月可以带走我们的青春,但带不走我们内心的希望与爱好。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很苛刻,因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很少。然而,不管你有没有时间,每年还是一定要腾出那么一小段空闲,拿出来与自己的心灵对对话、歇歇脚、喝喝茶。除了过好自己平凡的日子,你也完全应当并且可以拥有你独享的诗情画意。闲时,你可以和三五知己品茗谈人生,也可以找个机会独自旅游,你可以长的不漂亮不帅气,但心灵一定要足够强大和美丽。加上内涵与外在的完美结合,你,就是独一无二的。

你们都去过哪里感受过什么呢?

评论功能已经开通,可在下方评论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转载注明出处。责任编辑:三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都赏瓷景德镇
白玉无瑕 这座江西小城世界扬名
中国著名瓷都—景德镇瓷器的兴起
景德镇,凭啥这么吸引年轻人?
探访景德镇瓷窑之谜:御窑、古窑、皇窑、陶博一个都不能少
大明文化科技的辉煌:天下瓷都景德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