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菊|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菊  月   | 

节 气 · 风 物

汪曾祺先生于回忆录中写自己父亲时说道,“父亲是我所知道的一个最聪明的人,多才多艺。他不但金石字画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他还练过中国的武术。他有一间画室,为了用色准确,裱糊得四白落地”。

每逢春秋佳日,汪曾祺先生便站在旁边看他的父亲作画,父亲擅长于画工笔的菊花,于是汪曾祺先生如此反复间竟晓得了许多菊花的品种。汪曾祺先生说自己的父亲对菊花有特别偏爱,因为老先生的生日是阴历九月,而中国人习惯将九月叫做菊月,于是敲定菊花与自己有别样的联系,此后便一心写意菊花。

 

物之情意,多为人之赋予,不是菊花别于其它花卉,而是人给与它的分别,把自然物人格化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从认识世界这点来说中国人自古便是浪漫主义者。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晋朝陶渊明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而早至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

王原祁艺菊图一 / 此图绘书画家王原祁庭院赏菊情景

 |   菊     | 

节 气 · 风 物

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丽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菊花品种变异非常丰富,瓣型和花型是辨别菊花品种最常用的方法,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菊谱》清 王延格

  菊种名分别为: 雪莲台、金剪绒

菊科菊属的各种野生菊花在亚洲和欧洲东北部都有分布,但是最早人工栽培菊花的是中国人,中国以前最常见的菊花可能是毛华菊与野菊种间杂交,再与紫花野菊等多次杂交后选育出来的。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此后月令与花期联系的传统也开始了。

唐朝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


《菊谱》清 王延格  

 菊种名分别为:紫龙须、銀撚缐、金膏水碧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

宋朝期间出现的多部《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成为后来学者研究的重要典籍。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宋末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

《菊谱》清 王延格  

 菊种名分别为:杨妃晚装、杏黄球、粉鹤翎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著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

 

《菊谱》清 王延格  

 菊种名分别为:七寶盤、珊瑚枝、国色天香

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

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此后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

 |   菊     | 

节 气 · 风 物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战国时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宋人则说“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

自汉代起,国人已有重阳日饮菊花酒的习俗。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故重阳必饮。

  • 菊花酒的酿制方法于《搜神记》、《西京杂记》等古籍所述大致相同:“菊花初开,与茎叶一同采下,杂黍米酿之,至来年 九月九日始熟,称作菊花酒。”

  • 到宋代,酿造方法简化了,《离骚草木疏》说:“八月采收菊 花,曝干,浸酒中,隔月即可饮。”

清代《食物本草会纂》说:“菊花酒,治头风,明耳目,去痿痹 ,消百病。用甘菊花煎汁,同米面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在陇东,民间煮 米酒时喜欢加入山野甘菊,增添芳香,并有健脾活血之功效。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确认菊花酒能散热 祛风、降火解暑、明目去痿,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如今重阳节喝菊花酒的习俗仍然在许多地方盛行并且延续,此外菊花还可入菜,吃法很多,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焖、蒸、煮、炒、烧、拌,还可以切丝入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乡间的野菊花含有许多使人过敏的物质,有些人碰触菊花会产生疼痛肿胀,吃了会上吐下泻。而食用菊花入菜后的美食却让人垂涎欲滴,菊花糕、菊花鸡片、三色菊花丝、菊花粉丝汤、菊花酥、菊花冰糖莲子雪耳羹等等。

菊花茶在江南一带的餐厅十分常见,早在唐朝人已开始有喝菊花茶的习惯,菊花茶起源于唐朝,至清朝广泛应用于民众生活中。早些年去乌镇游玩时于古镇外的一个小餐馆中吃饭,店家上了一壶菊花茶十分好喝,解腻、甘甜,后来离开时还循着去买了一盒送给母亲,后来听妹妹说母亲很喜欢每天都会泡上一些来喝。

后来民间还有了“菊井”、“菊普”等说法,意思是菊花与龙井一起泡、菊花与普洱茶一起泡,滋味特别、相得益彰。菊花茶中首推“杭白菊”,杭白菊又称甘菊,是中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种品种。经现代医药理证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强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等症。以菊汤沐浴,有去痒爽身、护肤美容的功能。

 |   菊     | 

节 气 · 风 物

汪曾祺先生于文中回应旁人问他如何成为一个作家的,他说这跟他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而这个“看”就是汪曾祺认识世间的方法,看便会感觉到,感觉到了便晓得生活是个怎么样的质感。

“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清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我的记忆,我的小说有很多篇写的便是这座封闭的、褪色的小城的人事。”

图片来源|摄影师 箱舟

写作这件事情要贴着生活一些才是好的,我更喜欢称它为“记录”,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我的记录有很大一部分如同汪曾祺一样,曾经看到的、听到的成了文字的灵动部分,现在看见的、听到的出了文字的构建部分,缺一不可。

儿时居住的老屋有个小院,爷爷在小院中种了许多花草,长得都极好,后来父亲从集市抱回了几盆唤名白牡丹的菊花,自小便喜欢侍花弄草的我便担当起了照管小院的职责。有鸟从远方来,羽翅间携来林间的种子,有的生成了杂草,有的生成了野花,偶然会有可用的草药,有一年在院里养着几株野茉莉的塑料花盆里便发现了半夏和重楼。这些莫名的小小惊喜链接了我与草木之间的情愫,构建了后来我认识世界的感知基础——“见微”。

图片来源|摄影师 箱舟

每至秋日落英缤纷时,父亲买来的那几盆白色菊花开得都极好,那时便被那一丝一丝颤颤巍巍张开的白色花瓣深深吸引。今年重阳节前后同妹妹去了西山辞青,步行下山,山下公园种满菊花,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于丛中仔细寻觅曾经熟悉的菊花品种。

有些菊花已成衰败的模样,很不好看,却无半分萧索之意,这就是菊花的气节吧,所以古人才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百花开时我不开,我花开时百花杀”等等高风亮节之语描述菊花。

我对菊花也有了特殊的感情,却不是出于“菊月”,也不是被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打动,仅仅因为儿时父亲在小院塑料花盆里种下的那几株菊花。自此经年之后看到菊花都颇为感触,寺中僧人曾说世间之物相遇相喜都是缘分和福报,深以为然,人与人如此,人与物也是如此,觅觅寻寻才发现最好的都在眼前,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作者:离苏丨弘益茶道美学主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部开封菊花史,整卷中国养菊史
绿菊花的花语
乡土植物|一夜小园开似雪,清香自是药中珍
菊花扦插法
你应该知道的不同:菊花和野菊花
金鱼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