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铝基地 王伟钦//有爹有妈的年味儿令人思念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走进王伟钦先生的文字世界(2020.12)

山西铝基地 王伟钦//给外孙女的记念

山西铝基地 王伟钦//看牙(上)

山西铝基地 王伟钦//看牙(下)

有爹有妈的年味儿令人思念
 

山西铝基地 王伟钦

我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母亲三十岁,父亲二十九。正是国家从战争创伤中走了出来,在百废待兴中一也轰轰烈烈搞运动,一边蓬蓬勃勃搞建设。那时我小,没有记忆力。家里过年的事由父母操持,我跟在父母屁股后不哇哇大哭就烧高香了。

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有了记忆。每逢过年,我的老屋就热闹起来。老屋位于耽子村前门里巷中间,是个四合院,是爷爷从村中最富有的薛家买的。原是薛家的书房。说是四合院,但东边没房。南房是上房,三间,东二间是客厅,墙上挂了一幅布质家谱,上写几辈祖宗之姓名,还有画像。每逢过年,家谱是要用鸡毛掸子弹掉灰尘,仿佛是给祖宗洗面换装。家谱下面是一张长长的供桌,上摆先人牌位和香炉,擦的干干净净。这些活都是父亲所为。

客厅的西边是卧室,盘了一个大炕,是奶奶和二个哥哥及我们弟兄五个的睡觉之地。父母亲在西厢房住。北房是门房,出入巷道,同时兼厨房和餐厅。院心全铺砖。东边有一棵石榴树,每年五月开满红花,八月石榴挂满枝头裂着嘴笑,露出一排排红牙,味儿特甜。但过年时虽然干枝无叶,父亲也要从池塘里挑几担水给它浇灌,期盼春暖花开果实累累。

腊月二十三小年到,这一天是全家人最忙活的一天。吃了早饭,母亲就给我们每个人派好了活。父亲领着大哥打扫上房,摆好祖宗牌位:母亲领二哥和我打扫厨房和厢房。把笤帚绑在棍子上,踩在橙子上扫墙面。再烧一锅热水,把家里所有的桌子柜子坛坛罐罐擦洗的干干净净,又整整齐齐放回原位。

晚饭时,全家焕然一新。母亲端出一盘糖瓜或芝麻糖,每人一盘炒凉粉,就着白馍。糖瓜或芝麻糖只有等献了灶君神之后,每人一个或一根,那味儿甜的对一个一年只吃一个或一根的人来说可想而知。这些都是母亲从十几里之外的临晋或孙吉集市上买的。一路上母亲从不舍得尝一口。母亲炒的凉粉真叫个香,灶君爷也赞不绝口。

腊月二十六,母亲从西窑村请来亲哥聋子舅张学娃,他是当地有名的大厨师。十三岁学厨,曾在我们村医院,公社,临晋镇医院等地为厨。不但会做菜,而且炸的一手好麻花,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十二点,二三百条麻花散发出的香味飘了一巷,过路的巷里的都伸头探脑进家尝麻花。一直吃到二月二龙抬头。

脂月二十八,父亲叫来屠宰工,把辛辛苦苦喂了一年的大肥猪,有白的,有黑的,还有黑白花花的。猪在嚎叫声中流尽了鲜红的血浆而任人摆布,两扇一寸多厚的肥肉家人舍不得吃,一斤八毛钱全买给村里人。父母亲只留下猪头和4个蹄子及下肺肠子过年吃。

腊月二十九,是母亲最忙的一天。天不明就和面,一天蒸二锅馍,这不是一般的馍,是精雕细刻的花馍馍,有小猪,有小鸟,有蛇有羊有老虎,还有盘龙卧凤的圆圆全全的出门馍。还有象征来年节节高,步步升的大红枣圈起来的大糕馍。另一锅是萝卜粉条肉丁馅的包子馍。象征把全年好运和金银财宝都包起来的富贵馍。家里人口多,一人一个就是一篦子。蘸一小碗油泼辣子蒜水酸溜溜的香。

腊月月尽,这是一家人最忙的一天。父亲领上我们兄弟几个,研墨割红纸折叠写春联。二张大红纸,一幅大门对联,三幅小门对联。其余是小红帖子,财神,灶神,土地神,天地神,各路神仙各就各位。对联是父亲自编自写,神仙也是父亲亲自用心一笔一划写,以示虔诚。其余是大哥二哥或我写。吃了午饭后,全体总动员,用炒菜勺煮一碗浆糊。开始贴对联。高处难处的是父亲和大哥,锅头风箱水缸低处的是我和二哥小弟。全家一片红,衬托出新年的喜庆气氛。

除夕的夜幕降临,各路神仙在爆竹声中随着袅袅炊烟来到各家各户按位就坐。给大人小孩送来幸福和快乐平安健康等!吃罢萝卜馅饺子,在院心里燃起一堆松柏枝子,那油香味飘飘然沁人心脾。九点多,母亲让把大门关上,门槛下放一根棍子,意思是挡住家里的财气防止外流。

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但不能早睡,让大家熬财。烧一锅热水,每人勺一脸盘,洗脸洗脚,一年四季洗不成澡。家里缺水,一缸水一家人吃一周,水贵如油。但月尽破例一次,除旧迎新嘛。

洗涮完毕,上炕睡觉。一家七八口人,母亲挨个把脱下来的旧衣服收拾起来,用袱子包起来。然后与姐姐把柜子门打开,提出四五个包袱,拿出一冬天给每个人做的新衣服,新鞋新袜子等,一堆一堆放在每个人的枕头旁边。我们一个个呼呼大睡,而母亲和姐一直忙到下半夜。

春节的早晨,天蒙蒙亮,全村响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鞭炮声。母亲又早早起来做饭,献祖宗,献各位神,香烟缭绕满院生辉。我们弟兄几个也不用人喊叫,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新衣服,暖嗳和和。跑到院子心,用杆子挑起父亲买好的鞭炮,点一节香,用香火点响炮眼子,噼里啪啦的响声炸的耳膜发聋,欢声笑语充满了四合院。

然后跪到南房祖宗牌位前,喊一声奶,喊一声爹,喊一声妈,给您们嗑头了!天增岁月人增寿!爹妈高兴地答应着。母人给一毛钱压岁钱。这是可以自由支配的财权,可以攒下买小人书,可以买三张白纸装订一个作业本,我们很少买吃的或鞭炮,那是爹妈嘱咐如何花压岁钱。

吃了早饭,拜完祖宗及爹妈,就准备出门走亲戚。母亲常常带我走舅家,老舅,老姨家。父亲很少出门,他只有一个姐,姑姑远嫁高堆村,是他自小出生之地而由于家寒被父母异弃给了耽子,,是父亲的伤心之村,因此很少去姑姑家。都由我们弟兄几个去看姑姑。

从初一到十五,不下地干活,主要是出门走亲戚,

吃的好饭落了个肚子圆,还能挣些压岁钱,年过的有生有色。

到了正月十五,巷里搭起个大秋千,手抓两根绳,脚蹬一块板,弯腰腿弓使劲一蹬,秋千就荡了起来!一高一低,悠然自得。那高兴劲别提了。晚上,跳个火红的纸灯笼,一根一寸多长的红腊烛冉冉燃烧,手再拿几根滴滴根,吱吱飞溅的火花放射着迷人的光芒。

那时的过年,从不知什么是愁滋味,一切的辛苦都掩藏在爹妈的皱纹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姐姐哥哥分别成家,我也在国家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每年就盼着放寒假回家过年。这时不再盼望穿新衣服和吃肉喝酒。但爹妈总是把我们当孩子,打扫,写对联,贴对联落到了我们弟兄几个肩上,字虽然没有父亲写的漂亮,但也能撑个门面。

1982年,我们从前门里巷的老屋搬到衙门东巷的新屋。这是父亲以我的名义给村里申请给我划的宅基地。父母亲吃苦受累盖了两面房。北房乃门房,隔了二间,一间为父母卧室,盘的土炕,另一间是四弟婚房。西房三间,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我的婚房,另一间是五弟婚房。

那时我在山西铝厂上班。父母在铝厂轮流给我和四弟看孩。每到腊月,母亲说什么也不在铝厂过年。她说,过年了,祖宗和各路神都要回家。我不回去,谁招待他们?得罪了祖宗神仙,你们在外面干事就不顺利!

每到腊月二十二,母亲回到老家。腊月二十三,母亲和父亲亲自领着孙子孙女打扫庭院和房子。又是原来那一套,蒸馍炸麻花。舅舅不在了,就只能买麻花。母亲说,这味儿没有你舅炸的好吃!她在想念自己的亲哥哥。除夕下午,姐姐把她家的电视搬到爹妈屋,一家十几口人坐在父母屋里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到晚上十二点。

九十年代,爹妈相继去世。过年再也没有年的味道。姐姐和我们弟兄五个,各自在自己的家里过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越办越好,场面越来越大,节目越来越多,但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淡。

愿天下的年轻人和有父母之人,珍惜父母在世的时光,无论多忙,无论官多大,多与父母在一起过年!

2021.2.10



 作者王伟钦。山西铝基地教管中心教师。著有《山西铝厂志》等。已退休。现居住西安。

——发刊制作:葛丽娟

协助制作:焦云竹 薛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年事年味儿
年味儿
喂!那个男人
寒食记
美国没有人情味儿?
朗诵 | 年味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