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君超 || 石碾上的人生



鼓楼上的砖缝里,植物都带着历史的韵味

周日带女儿在民俗博物馆门前广场上玩耍,见一台石碾,像一位耄耋老人,静静地端坐一隅。这在农村才能看到的老古董,似乎在欣赏着现代都市的休闲与繁华。

五十多年前,我的家乡还没通电,更没有电磨,乡亲们得靠石碾、石磨碾磨谷物。一条街放几台,几户或十几户公用。圆柱形的石碾,与厚实的碾盘,由碾框连接,靠碾棍推转,把蜀黍碾成蜀黍糁,青辣椒碾成辣椒酱,稻谷、谷子碾成大米、小米……家境好一些的,能套上毛驴拉碾;家境一般的,就要靠人力了。

驴拉碾,得给它蒙上眼睛,大人们解释是怕驴偷吃碾盘上的粮食,还怕它转晕。那时我就想:驴聪明、温顺,眼睛一蒙,就知道主人的意思,再饿也不吃近在嘴边的食物;驴也真笨、真老实,只管低头拉着沉重的石磙绕着碾盘转,只要主人不发话,再累它也不歇脚。

有一年秋天,新蜀黍刚掰下来,可能是揭不开锅的缘故,母亲急着把尚未晒干的蜀黍籽摊在了邻居家的石碾上。她一手帮父亲推着碾棍,一手拿着笤帚,随时扫那些被碾到碾盘边的蜀黍籽。瞧着父母吃力的样子,我就挤在他们中间帮着推。

“添个蛤蟆二两力气。你这小帮手,一使劲碾磙子都转快了。”母亲夸我,我更卖力了。母亲又教我怎样推碾:“推碾要像拉架子车一样,得匀着用力,不能忽推忽停,停下来再推会很费劲的。”现在想想,那是利用笨重石磙的惯性。


推拉碾的人畜绕着碾盘转;石磙在碾盘上自转,同时围着碾轴转,像地球绕太阳自转加公转。石磙不停地向前滚动,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在蜀黍籽上一遍遍地碾轧。石磙下被碾轧的蜀黍籽渐渐地由厚变薄,碾碎了再一遍遍地过筛子,直到被碾成蜀黍糁。这期间不知石碾重复转了多少圈。

人生犹如石碾。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月月年年,重复着同样的事,就像这石碾一样,周而复始地转啊转。有时,我也会感觉单调乏味,真想停下来歇息,可又想起母亲的话:“不能忽推忽停,停下来再推会很费劲的……”

话又回到眼前的石碾上。据悉,从石器时代一路“滚”过来的石碾,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农耕社会人们须臾不可离的生产工具。我打量着眼前的这台石碾,摩挲着它身上尚存的刻痕,仿佛听到那“叮叮当当”的声响从山里传出,几经折返,异常悠远……我真佩服它的发明者,发明出石碾为人所用数千年,这“千岁爷”至今还在个别地方转着呢。

眼前的这台石碾,它从哪里来?有多大年纪?我无从考证,但能够看出它历尽磨碾,饱经沧桑。它从乡村被“请”到城市一隅,似乎要展示曾经的辉煌与荣光,也要感受城乡的巨大变化吧。


作者简介:王君超(园艺)生于1958年10月,大学文凭,中共党员。曾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是一年清明到
泡桐树旁石碾声-郑州日报数字报
狗日的推磨
散文天地 | 细雨 | 石 碾
当代散文|村物志
年俗●蒸年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