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卫光明 || 陕北记历(二)

陕北记历(二)

卫光明

二零一六年夏秋季,工作地转移到了米脂,米脂位于延安以北,接近榆林,和延川相隔绥德和清涧两个县境。工地在米脂县城西南不远处的山上,虽然这里离延川不远,但环境还是有所不同,陕北高原的特点更加突显,延川离黄河近,可能靠近水,黄土上的绿色还不少,到了米脂这里就鲜看到绿色,站在山丘上四望,除了有人烟的地方,满目尽黄色。黄土山岭更陡峭,沟更深,沟壑纵横交错,密密麻麻。有点年代的老村庄多处于半山腰,依黄土高坡建一排排的窑洞,出门不是下沟就是上坡。黄土沟内基本没有平地,土地大都是在山顶或者在陡坡上,车上不去,这样农民往田地里劳作就非常辛苦。两个人在相对面的山岭上相望,直线距离很近,但想走到彼此身边说话却得绕行很远的路,只有你亲身站在这黄土岭上,你才能体会到陕北民歌中所唱到的——“咱们俩相见容易拉话难。”

虽然我是第一次到临陕北,但总感觉对陕北似乎并不陌生,因为在许多文艺作品和影视剧中常常间接感受得到,陕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风貌,并在此根基上诞生了浓厚而又丰富的陕北黄土高原文化:民歌、秧歌、信天游、腰鼓等等,火辣而有热烈奔放,极具穿透力,这次我来陕北没有进旅游景点,没有实地感受这些,但在与陕北这片热土的相处,我领悟到了它们个黄土高原的相依相生关系了,陕北文化是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果实,在黄土高原之巅聆听贺国丰的《神仙挡不住人想人》、《祈雨调》等陕北民谣,与环境相融合,绝对有特别的感觉和收获,这是你在其它地方收听所感受不到的。


工作之余,和工友们常逛附近山沟里的村庄。和内陆一样,陕北农村人口正在向城市转移,偏远的村庄大都已是人去屋空,能见到的都是留守老人,破旧的窑洞、低矮的黄泥墙,伴随着房前屋后的众多枣树,这是陕北农村最普通的景像。陕北这里特别地质构造,形成了一种采出即是薄板的石板材,大小不一,农村都用来做房基和路基建筑材料,路边、墙上、房顶随处可见,密密麻麻,一层一层,也是旧村庄里的一景。所到之处有的小村房屋窑洞还都完好,只是已成无人村,杂草丛生,院内树上的红枣等果实依然还是硕果累累,摘几颗放在嘴里,真的很甜。黄土高原山沟沟,在千万年雨水的冲刷下曲曲弯弯,不知道走向何方,在沟里转了几个小时,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迷失了方向,但只要你重新登上山顶,极目远眺,远远还能望见我们的工作地建筑。除了众多的枣树,陕北最常见到的就是杏树了,杏子成熟的时候,工地旁的山坡上绯红一片,果实馋人,除了我们没见着任何人来采摘,任凭美味果实慢慢萎落在地,化成了泥土。

小米是米脂的特产,在陕北黄土高原土地上最普遍,米脂这个地名就因“米如凝脂”而得名,米脂有两位历史名人——李自成和貂蝉,英雄美女,恰绝配,“米脂婆姨”名扬天下,意指米脂出美女贤妻。“陕北乳汁”无定河从米脂县城流过,一路弯曲往东南流经绥德和清涧注入黄河,无定河水不大,或许是我没见着盛水期,有限的水量养育着陕北儿女。米脂县城美丽整洁而稍感拥挤,在老城街区闲逛,沧桑古朴的旧街巷区有一种穿越之感。陕北地方小吃美味而风味独特,在米脂大街小吃都吃饱了。


李自成行宫在米脂县城西面一个陡峭的小山上,原本是一座土地庙,因为李自成率军回乡曾于此住扎而得名。穿过一条长长而又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行宫宫殿楼宇就展现在面前,入大门,广场上李自成跃马扬鞭雄姿呈现在面前,气势磅礴。山下小广场上有戏台等众多建筑,大都是现代新建的部分。行宫主体建筑在山顶,登临需攀登高高的石态阶,山顶小平台才是历史古遗迹,建筑修整如古,青松翠柏,庄严肃穆。殿堂内除了诸神塑像,许多房间整理成了介绍米脂历史和李自成等名人的资料展厅。行宫建筑巍峨壮观,且上下落有致,登临四周美丽景色尽在眼底。游李自成行宫可以详细了解米脂历史古今,可以说李自成行宫实际上是“米脂博物馆”。


米脂往南进入绥德境内,无定河东岸有双水村,巨幅广告牌介绍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拍摄地,如今已是旅游景点,行车路过,远望就是陕北一个普通的村庄。陕北文学艺术,路遥是一个的标志性的存在,这位陕北黄土高原养育的农民之子,深深扎根于这片他所深爱的土地,像老黄牛一样用心血和生命创作出了他的不朽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深深地感染了和影响一代中国人,并且这种影响力还在长久地持续着。路遥笔下的世界和人物不仅仅是属于黄土高原的,而是属于全中国,他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华大地广大农村地区在尚未摆脱贫困中的奋斗与挣扎,和他们面对生活困苦的执着与坚守。《平凡的世界》所描绘的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五十年,也正我茁壮成长成长的少年时时期,对文中描绘的社会环境、人物形象感觉很熟悉、很亲切,特别是对文中人物的情感经历深有共鸣,所以青少年时代我就深爱路遥的作品,那时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成为下一个路遥,在陕北工作其间,我常常联想到路遥,我知道我现在就工作、生活在路遥笔下人物所生活的地方,不自觉中在对照寻找路遥笔下熟悉的世界。

工作之余,我抽空去了一趟路遥老家,参观了路遥纪念馆,念馆位于二零一国道旁、无定河边的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与路遥故居毗邻相望,白色方正中式建筑,包括主馆和其它附属建筑多栋,院内有一头昂首奋蹄向前的耕牛雕塑,象征着毕生辛勤耕耘陕北文化沃土的路遥,也正如他自己说的“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念馆由著名作家冯骥才题写馆名,共分“困难的日子”、“山花时代”、“大学生活”、“辉煌成就”、“平凡的世界”、“永远的怀念”六个部分,集中收藏展示了路遥生前生活用品、创作手稿、信函、照片、影像视频资料等六百多件,真实直观展示了路遥一生生活、创作历程,路遥不同时期、各种版本的作品荟萃其间,展现了路遥一生的创作成就。

我在展厅内复制的路遥创作情景前驻足良久:简陋的小房间、或许是是路遥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破旧书柜和桌椅,简单的日常用品,和正在创作的手稿。这情景应该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作家身穿厚厚的毛衣,身披一件外套,可能是伏案已久,路遥起身站立在书桌前,点燃一根香烟,静静地出神凝思,思绪可能已飞向那激情澎湃的黄土高原……。路遥蜡像制作精细入神,作家就像真实地站在我面前。困难的生活、恶劣的环境折磨着年轻的作家,路遥显得那么苍老,三十多岁的年纪却看上去像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与我心中的偶像那一次“相见”在我的心里成为永恒。路遥在文学成就上毫无疑问是巨大成功,可是成就没给他带来有质量的生活,他依然很穷,比我还穷,《平凡的世界》获茅盾文学奖,他没有上京领奖的路费。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他感觉到了自己肝部隐隐作痛,病魔悄悄地向他逼近,他没有钱而不敢住院,他没停下艰苦创作,他是在用生命的代价在创作。路遥有了名气,求他办事的亲友不少,重情义的他来者不拒,而少经营自己的家庭,家庭生活一团糟,路遥病重住院,危在旦夕,他妻子还逼他在离婚书上签字……。一九九二年,四十二岁的路遥因病英年早逝。路遥在生活上是一个失败者。我少年时代仰慕路遥,梦想成为像路遥一样的作家,成年梦想破灭了,我在心里安慰自己:没成为路遥其实挺好的,释怀了。

路遥故居在念馆对面山坡上,登上新修的石台阶,半坡腰有几户残破且早已人去屋空的窑洞,其中一个院子是路遥的家,门口挂着路遥故居指示牌。一九四九年路遥出生在这里,七岁时因为家庭贫困,父亲将他送养给了他在延川的大伯家,从此路遥就离开了这里。游客大都游罢念馆走了,很少往这里来,故居破旧木门紧闭,透过门缝望见院内荒草丛生,主人早已不在,不误故居院外那几棵老旧的枣树依然绿树荫浓,稠密通红的果实挂满枝头,还在等待着主人的回来。我摘下来一颗入口,依然很甜。

二零一六年九月八日,我们一行人完成工作返回,又一次乘火车穿行在茫茫的黄土高原,几多震撼和感慨,大自然没有赐于陕北优良的自然气候环境,一代又一代黄土儿女却能在这里顽强生存、生生不息,这是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奋斗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传承。陕北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精神面貌,我们是亲历者和建设者,陕北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越来越好。

遗憾我此次陕北经历没有参观更多的现代成就和延安的历史馆舍,能在工作之中游历、体验陕北是我工作之外重大收获,我已经很满足了,且将遗憾留给今后来添补。

美丽而精彩的陕北,多情而深厚的土地,你是我心里温暖的记忆,你是我梦里美丽的图画。

二零二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大雨,作于洛宁东关

【作者简介】卫光明,洛宁涧口院西人,中铁农民工,风尘苦旅,年及半百,工作之余,喜爱读书,爬格码字,自娱自乐。尤爱红楼,资深红迷,自号追梦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土高原上还藏着多少惊喜?唯一美人县、美轮美奂的窑洞式城堡…
陕西有个“美人县”,这里的婆姨人人夸!
米脂美女甲天下
米脂婆姨
黄河风情
陕北米脂游雄奇挺拔的李自成行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