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搞懂“疑病症”:别老觉着自己有病了~

导言:

上回书说到,我想给那些没事干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的扣个“疑病症”的帽子。但我说了,我是个负责任的咨询师,所以我不会给你们瞎扣大帽子。

为什么不给你们扣这个帽子呢?广义上说,那些觉得自己有问题的,他们的表现并不符合疑病症的标准;而从狭义上说,疑病症所疑之病,基本不会是心理精神障碍,更多的是躯体障碍。

《精神病学》教材和最新的指南之中,疑病障碍都被归属到“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这一谱系的障碍之中。这一类障碍被定义为:

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这些躯体症状令患者感到痛苦,并且让其日常生活受到显著破坏。而因为这些症状所产生的过度的想法、感觉或行为至少有下列表现中的一项:

1、与个体症状严重性不相称地和持续的想法;

2、有关健康或症状的持续高水平的焦虑;

3、在对这些症状或健康的担心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

同时,由于疑病症属于神经症的范畴,因此要作出相关诊断还必须服从神经症的诊断,且对这种担忧的心境至少持续半年以上。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躯体形式障碍在临床之中并不罕见。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内科患者中有3%-13%都属于躯体形式障碍的范畴。他们实际上就是那种我们经常在各类技能竞赛或考核中见到的、SP和考生都头痛不已的一类人:反复检查都没有找出什么阳性的证据,却总是认为自己有病。而实际上,其生理上基本没有什么症状(即使有也是很轻微的)。

让人头痛的是,这类病人绝大多数都不会首诊精神科,往往转战多个科室。比如说一个腹痛待查的女性患者,可能在消化、普外、肝胆、妇科等一大堆科室转悠了好几圈,各种检查做了个干净,却都无法查出什么病。

更加棘手的问题在于,大部分临床医生或是为了交差,或是为了平复患者的情绪,再加上对精神病学的知识了解不足,常常会下一些模棱两可的诊断。如上述那位腹痛的患者,可能会带着诸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等一大堆“垃圾病”来就医。这样极容易误导后续医生的诊断,对患者的病情也是延误。

躯体形式障碍分为三大类:疑病障碍(俗称疑病症,在DSM-V中被称之为疾病焦虑障碍)、躯体化障碍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前两种障碍的主要区别在于疑病障碍是患者没有主观感受,但却认为自己有病;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则是患者有主观感受,因而认为自己有病。

本来这篇文章可以到此收个尾了,但在动笔写这篇文章这天的上午,我恰好就碰上了一位很有趣的病人。我觉得很有必要给大家分享一下:

患者男性,61岁。十年前曾突发冠心病,持续四十分钟,极有濒死感。后于当地医院行支架植入术后出院。出院后患者规律服药,血压、血脂等控制良好。但其常常担心“支架垮了”,即使在身为护士的妻子的劝导下也无法放下这种忧虑。再联想到十年前自己的危险处境,因而在独自行走在无人之处或是全是陌生人的地方时就大感恐慌,常有大汗淋漓、面色发白、浑身发抖。每年至少行两次冠脉造影以确定支架正常。尽管医生一再表现现在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但患者本人依然压制不住对冠心病发作的恐惧,遂前来就诊。

有点像疑病症,对吧?但实际上,教授(当然不是我......)给他下的诊断却并不是疑病障碍。为什么不是疑病症呢?你们自己再好好看文章就明白了。

疑病症是目前临床上非精神科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前提到的强迫症则是老百姓嘴里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对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就是我白大褂里面的橄榄绿,他们最大的心理问题又是什么呢?

咱们下回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疑病症(疑病障碍)
心理科普:什么是疑病症?
神经官能症有哪些症状!
有一种病叫“怀疑自己有病”
无病找病的心理怪圈
总怀疑自己患了癌症 其实你只是在转移焦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