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想说一声爱你不容易

作者:小鹏

编辑:人间四月天

真是想感慨一声现在的医学生不容易。

在刚刚过去的新年,直到腊月29我才回家,我的同学们不论是专硕学硕,都是这个时间左右才能回家。更遑论广大内科和某些外科的同学过年期间好几个班,于是干脆就不回去了的;就在回家的前一天晚上,电脑微信又闪了一下,打开发现是小老板在催写标书的事,回家一共一周多,还要把标书初稿赶出来,要查一大堆文献看一堆其他标书作参考;回家要与几个其他专业的老同学叙旧,大家都硕三了今年要么读博要么工作,更不要提考了专硕只需要读两年的同学,我晒研究生录取通知的时候人家在晒毕业照毕业证了。

本科硕士博士都要比其他行业的多一年也就算了,还有医学生专属规培政策再加三年,专硕倒是可以并轨规培省三年,偏偏找工作考博都要看文章,没有好文章寸步难行。找工作的时候真是学硕看规培专硕看文章,创造一切条件卡人,导致现在学硕要进医院规培专硕要进实验室发文章。中国的医学生培养真是进入了一个怪圈,年限长,待遇差,回报低,质量还不怎么样。规培制度源于欧美医学体制的医学毕业后再教育,是成为专科医生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步,与中国规培制度不同的是他们的规培期间要独立进行手术等操作,规培结束后已经是一个合格的住院医生,可以独立进行本专业的相关操作,而国内的规培大部分是为科室做免费劳动力,主要干的是写病历接病人上台拉个钩啥的,我想规培结束的时候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切阑尾胆囊割包皮这样的“简单”手术吧。待遇问题就不说了吧,笔者对错失上海专硕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每个月中对着八百块的银行卡进账痛哭流涕,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食堂的饭真的很便宜,八百块还够生存。

其实不仅是作为学生期间有很多槽点,正式做了医生之后回报也并没有想的那样多,西方国家医生的平均收入一般在社会平均收入的3-5倍,而中国这一数字为1.14,并且这个收入的大头是被主任级别和高年资大夫拿去了,低年资主治级别收入是确实不多,这也是医生资源渐渐流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不缺医生,但是缺年轻医生,医学毕业生改行的情况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市级以上医院的门槛不断抬高,而高学历医学生越来越多,大家都不愿意将就,于是另一方面医生职业的吸引力就日益减低了。付出相同的代价,为什么不选择回报高的行业呢?在大家活得越来越现实的年代,只靠理想活着的人越来越难了。

然而我们医学生作为书读的最长的人之一,在这些问题上不应该一味的抱怨和自我放弃,这些是最没有用的行为,既不能让自己少读两年,也换不来待遇,唯一的结果就是扰乱心态,徒增烦恼。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是考研政治的重点之一,应该说医生的职业弱点也恰好是其优点,医生不用担心中年危机,晋升途径固定不用想七想八,门槛高不用担心被AI代替,社会地位还可以并且正在提高,成长起来之后待遇还好。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实各行各业,想要取得大的成就或者说想在自己行业内去最好的单位拿最棒的offer,都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医生这个职业只是说付出一定的情况下性价比不高,但是想达到精英的程度其实都差不多,如果你是事业型的人,那么还是很适合当医生的,而且如果能经得住略显单调的生活,和繁琐而漫长的与病人和疾病的博弈,能熬到独立带组或者主任医师的级别,回报还是非常可以的,当然前期要忍受比较长的低回报期了。

对于已经是医学生的同学呢,个人的建议是念书期间好好体会医生的生活,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医生这个行业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感觉可以的话好好学习,提升学历,多进实验室多发文章;不适合的话转行要趁早,转的越晚时间越少,相对来说越没有竞争力,不过也是有一些岗位需要有临床经验才能申请,比如药厂器械厂家的一些培训岗特别是MSL等岗位,就需要临床经验才能够胜任,所以还是有很多选择的。

大概就说这么多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每个人想得到的追求的都不一样,在这里唯望大家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吧,祝大家万事如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时报:中国学生不爱学医为哪般
470 万医学生毕业,而医生总数仅增加 75 万
【全文】医院是座围城一大批人想进一大批人想出
上海一三甲医生收入被曝光,每月税前收入超4万,年收入让人心惊
吴帅:医学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
医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