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护理专科 | 细说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病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科急危重症,发病的原因主要由严重肺部感染、肺挫伤、吸入有毒气体、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输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胃内容物吸入等引起,患者主要以呼吸窘迫和严重的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俯卧位通气(PPV)是指将机械通气的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其作为一种特殊的通气方式,可以显著改善ARDS 患者的氧合[1]。

那今天我们就来细说一下有关俯卧位通气的那些事。

俯卧位通气的血流动力学[2]

在二十几年之前,就有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俯卧位可提高充氧效率,减少分流,改善通气-灌注关系。并且分析出两个可能的原因来解释这些发现。首先,增加流向肺通气较好区域的血流量会增加气体交换,通气-灌注不匹配降低和肺泡-动脉氧分压降低反映了这一原理。其次,俯卧位通气-灌注不匹配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血流灌注解剖异质性降低所致。

更有研究者发现动物仰卧位时,胸膜压力梯度呈显著的背腹向变化。而当它处于在俯卧位,梯度约为零,血流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得到了在俯卧位改善的氧合与更均匀的区域流动有关的结论。

肺功能[2]

有研究发现,患者处于俯卧位时氧合的改善不仅仅是由于血液流动的区域性重新分布,还可能是由于参与的肺泡数量增加,右至左分流减少,肺部面积增加,提高区域与正常通气-灌注的关系。

众所周知,仰卧位时心脏对肺的重量会导致肺不张。而在俯卧位时,较大的肺部面积可能达到或超过闭合容积,这不仅防止了早期气道闭合和肺泡复张,而且还减少了呼吸工作。

有研究者曾做试验证明了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时,胸壁顺应性和横膈膜的工作量显著降低。

由上,我们来总结一下俯卧位通气的原理

(1)增加了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的数量;

(2)改善了通气血流比;

(3)改善了呼吸的顺应性;

(4)增加了心输出量。

那讲完了俯卧位通气的优势,再来说一说进行俯卧位通气后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旋转有许多明确的禁忌。第一种是像是不稳定的骨折,其他还有包括颅内压升高、血压不稳定、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加重和缺氧等。另外还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拔管的可能性,静脉通路的丧失,以及在监测病人和实施心肺复苏(CPR)方面的困难。此外,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体位转变时需要额外的工作人员,并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现与工作相关的伤害[2]。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

一旦病人被放置在俯卧位,就需要额外的护理。必须进行仔细的监测,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和气管内导管和静脉导管的断开。需要进行常规范围的运动锻炼,以防止神经损伤。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监测俯卧位患者的面部、眶周和结膜水肿情况,以防止眼压升高[2]。还有就是要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出现与俯卧位通气相关的压疮。

当然,我们国家也有研究人员对俯卧位通气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为:

俯卧位通气可增加ARDS患者压疮、人工气道阻塞风险发生,但并不增加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的发生;俯卧位通气可降低 ARDS患者心率失常风险发生,但并不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风险的发生率。该结论可以为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提供询证护理的依据[1]。

参考文献:

[1] 岳伟岗, 张莹, 蒋由飞, 等. 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Meta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5(20):36-41.

[2] Breiburg A N, Aitken L, Reaby 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one position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0,32(4):922-929.

作者:佐酒

   征 稿   

我们是一个怀揣好奇与激情的科研团队

我们渴望发掘分享护理知识

我们相信

这个世界不会亏待努力的“年轻人”

稿件类型:① 有关专科护理、专科实践的文章

② 各科室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有趣小故事

(风格不限)

稿费100-500元不等

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NursingCare01@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图显示:俯卧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专题笔谈】俯卧位通气的细节与实施
一文即可,迅速搞定肺复张(RM)!
循环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提出与内涵隆云刘大为中华内科杂志, 2016,55(03): 172-174. DOI: 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6
ARDS低氧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ARDS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生理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