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霍德礼 || 华阴的教育史——源远流长

我的家乡在华阴(三)

文/霍德礼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学》

华阴汉代私学就很兴盛。东汉末年,杨宝、杨震等在牛心谷讲学,从学者往来若市。因其谷多槐,雅称“槐市”。杨震后又受聘于潼亭(今东泉店)讲学,四方学者,皆师事之。私学在本县延至清末。

汉代的知识分子是不考试的,被朝廷任用是采取“举孝廉”和朝馆推荐的方式。而世袭的权贵子弟一般是生来就有俸禄和爵位的,其实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士族”群体,不事朝廷甘愿授课讲学为计。包括东汉名臣杨震,虽已清廉刚正却不容于官场,被诬罢官,最终饮鸩而死。后蒙冤昭雪,朝廷在埋葬之所潼亭(原属华阴,今潼关高桥乡亭东堡)建育贤宫,纪念杨震当年隐居“槐市”,教授20余年的精神。明代改建,清代更名为四知学院。作为朝廷公办的书院还有太华书院、仰华书院、云台书院。

及至到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正式设置科举考试,学子才有了一朝成为朝廷命官的靠知识改变出身的条件。据《同州府志》记载:本县自隋代至清代中贡生者427人,中进士者92人,唐天宝甲午年(754年)本县杨纮中进士科状元。武举取士始于唐,形成于明代中期,宋代是不重视武将的培养的。录中者分别称武秀才、武举人、武贡生、武进士。本县自清同治九年(1870年)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中武举人有冯耀武等54人,武进士4人。

学前教育:清末至民国时期,规定7岁以下儿童应受“仁爱”之教育。但本县在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少数官宦与书香子弟于家中由家长或兄姊亲授,无官办学前教育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本县学前教育分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招收3-5岁儿童,学前教育招收6岁儿童,但多系混合设校,分大小班上课。直到1959年,华阴人民公社幼儿园开办,是为本县第一个机关幼儿园,招收幼儿40名,配备保育员3名,幼儿食宿在园。1989年全县学前班128个,教师152人,学生3819人。

小学教育: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本县云台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是为本县新学之始。收录不第秀才,废弃封建旧教,仿效西方教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最为兴盛,全县有学校112所,学生3603人,累计毕业生350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人心已然惶惶,共有私立高等小学8所,公立高等小学2所,学生1300人。解放后,尤其是1955年,本县各校推行普通话和汉字简化,小学教育在1956年发展迅速,许多村寨集中的大初小(大小:四年级以上至六年级;初小:一至三年级或四年级)先后升格为完全小学。1958年,中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是年各校大炼钢铁,大办厂、场,教育秩序失去常态。由于盲目发展中学,小学骨干教师调入中学,造成小学师资短缺。是年全县完全小学35所,初级小学83所。到了文革就更出奇,小学教员由本村贫下中农任教。

1981年12月14日,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关于全县普教事业“六五”计划和四年设想》,因为有了良好的方针举措,激活了全县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严格贯彻教育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暂行办法》,大力提倡集资办学,普及初等教育,调整好学校布点,初中和小学分设。建立中心小学10所,全县共有小学166所,在校学生22050人,全县儿童入学率99%,年巩固率99.47%,毕业率95.81%,入班(园)率93.8%。由于教育内部结构合理,普教成绩显著,1985年渭南地区奖励县人民政府“育才兴国”大匾一块。

改革开放兴起了改革大潮,所在村镇农民都被打工潮席卷而去。学生失去了大人的监视和监管,失学儿童增加,初中肄业的也大都想着早一点赚钱。学校尤其是小村庄的小学,生源急剧下降。万般无奈,只得收缩师资力量,乡村很难看到小学堂了。中学校舍扩建直接并转了很多的乡镇初级中学,不走远路念书已经不行了。

中学教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华阴市知名人士张蔚生、张自强、卫泰若、卫勖哉、孟均夫、雷松亭、张锡山等人创办了华阴县第一所普通中学——私立云台初级中学。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有学生6班,252人,教职员工13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公办学校。1954年9月,改为华阴县华山初级中学。1958年,招收高中部3个班,137人,成为完全中学。

1975年,全县有初中19所(兴建、五方、沙渠、营里、大寨、苗谢、观北、康营、岳庙、上洼、台头、华阳、五里、西王、南营、马村、桃下、城关、横阵),高中五所(华山、岳中、孟源、敷水、六合),1990年,全县有高中2所,乡镇初中15所,九年制学校1所,高中共45个班,学生1819人,初中共102个班,学生4049人。

1991年华阴撤县设市之后,进入了一个经济运行的快车道。华阴的教育却并未获得很好的政策并轨,从白水学习的教师招聘制重创了华阴教育基石,并且一贯彻就是十年,十年间,教师队伍人心惶惶,生源流失到周边和渭南多不胜数。即至今日,渭南高级中学和瑞泉中学每年初三分班成绩表格中,提前定上了总分达到470分以上的优秀靠前学生,致使华阴两所高中所留学生大都是落选学生,然后拿这些学生去跟优秀生拼个高考升学率,岂不是自取其辱吗?这些年的教书队伍基本就是应付兼课外补习,制造机会赚孩子们的钱,其实是家长们的钱。

这些问题早已不是最近才发生的问题,要引起社会和有识之士的呼吁和商讨解决方案,否则生源的普遍素质下降会使得本市的文化氛围很难达到一个高度的,这也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会让孩子们丧失信心,家长舍近求远,教师有心无力,那是非常让人绝望和颓废的一件事情。

曾经的辉煌历史不能就成为永远的历史。

附:创办云台中学碑记

华阴为吾陕枢纽,三省咽喉,襟山带河,钟灵毓秀,是以地瘠民贫,而文化水准远逊邻封,诚属憾事。本县旅省同乡会诸公,有鉴此,爰于民国二十九年春夏之交,联合地方热心教育人士,发起募捐,筹资创办一初级中学。承县长李公笑然之资助,以云台观故址拨归本校。嗣奉教育部渝中字第零九三七八号指令,准予备案。(节选)

历史佳绩:

1967那年,华山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47人,考入高等院校36人,名列渭南地区之首。自创建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华阴市岳庙中学状元:1984年,冯宝峰荣获渭南地区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录取,毕业后赴日留学。

高考、学科竞赛: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本县屡有在地区、省、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学生。1985年参加渭南地区初、高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单科竞赛获奖学生33人,参加陕西省单科竞赛获奖学生11人,参加全国单科竞赛获奖2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校丨黄㛚中学的过去与今天
新丰县
1977年高考后,华县某公社出了名扬全县的四大“才子”!
利辛县中疃中心学校
​郓城:最早的小学(纪实)
京山一中校史大事记(1372-2001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