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俄能吞并西伯利亚是由于清朝放任坐视造成的吗

提起近代中国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人士所著作品可能大家首先会想起的是林则徐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实际上当时还有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概括的作品就是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在这部书中对当时的沙皇俄国有如下记载:“彼所有者多北裔穷荒之土。其东部层水积雪,草不繁,牲不育,不可游牧,故漠北诸部弃而不居。俄人得之,政其皮、矿其利。所谓人弃我取,非力能驱除而据为己有也”。

这段话大意就是:俄罗斯的国土主要集中在北方高寒地带。尤其是东部地区被积雪覆盖,所以草木不繁茂、牲畜难养活。就连漠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也难以在此生活,因此当地只生活着一些最为原始的渔猎采集部落。俄罗斯得以较为容易地征服广袤的领土,然后在这里通过兽皮、矿产获取利益。这是由于亚洲草原诸部族主动放弃的结果,而不是俄罗斯凭自己的力量将这些地盘占为己有的。

徐继畬说的这些有一部分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上的莫斯科大公国,可如今的俄罗斯俄罗斯四分之三左右的国土都分布在亚洲。俄罗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部自西向东扩张的历史。问题是中国与北亚地区在地缘距离上要更接近才是,可为什么最终这片广袤的土地最终却归了俄国呢?在徐继畬的《瀛寰志略》中提到了一个词“人弃我取”。当然这里所谓的“人弃我取”是站在俄国的立场上说的。

有人就根据这里的“人弃我取”指责清王朝放任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现在网上有人就坚持认为康熙年间的《尼布楚条约》和清朝晚期那些条约一样都是不平等条约。不仅有人说这份条约割让了贝加尔湖、外兴安岭等地的领土,更有甚者直接认为这份条约放弃了对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上千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主权。事实上沙俄从1581年起就开始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到了1598年沙俄已征服了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西伯利亚汗国。

这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还在忙着统一女真各部,直到1616年努尔哈赤才正式建立后金政权。由此可见早在清王朝开基立业之前沙俄就已开始在西伯利亚扩张。到了1637年俄国人已从乌拉尔山一路向东推进到太平洋沿岸。此时清王朝的主要目标还是入关灭明,而俄国已征服了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当时西伯利亚南部靠近满洲、蒙古一带的有些部落偶尔会向清朝纳贡,但要因此就说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曾是清朝领土未免言过其实。

清朝入关以前和西伯利亚南部某些部落确实有一定的联系,但清朝对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并不了解。既然清朝从未真正拥有过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那么又何来清朝主动放弃西伯利亚之说呢?清朝入关前不是坐视沙俄在西伯利亚扩张,而是根本就不了解不知道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情况。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对当时致力于入关灭明的清王朝而言就像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事。

我们还真不能苛责清朝为什么坐视沙俄吞并西伯利亚,同样这件事如果要怪到明朝头上也很牵强。在清代以前历代中原王朝绝大多数最北部只推进到长城阴山一线,再往北的地区则处于漠北游牧渔猎部族的控制下。如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显然不是一天形成的,然而中国的领土扩张和西方国家有一点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扩张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自然实现的,而不是向西方国家对待印第安人那样直接用武力征服。

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也曾采取过军事手段:汉唐鼎盛时期就曾创造过封狼居胥、燕然勒功这样的赫赫武功,然而这种军事征服的方式会随着中原王朝势力衰弱时出现强烈的反弹。因此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更多是通过政治攻心、经济革命、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的。诸葛亮对孟获等南中少数民族首领的攻心策略就是这样一种典型例子:通过攻心手段使这些少数民族首领自愿归顺中原王朝。

这种扩张模式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比起西方国家那种用赤裸裸的武力进行扩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模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模式其实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如今美国的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亚裔各族群之间依然泾渭分明,然而中国各民族之间却能实现大团结。这是因为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是在自然融合,而美国的各族群是在不到两百年时间里强行捆绑在一起的。

潜移默化的确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生效却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国用了数千年时间才把版图塑造成今天这样子。相比之下西方列强在近代用武力扩张的方式就能在短时间内塑造一个个殖民大国,然而这些殖民大国由于没能理顺内部关系大多都在二战后分崩离析了。中国这种自然融合的扩张方式不仅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见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能不断出现反反复复。

像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就曾在漠北、西域等地设有安北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等行政管辖机构。到了两宋时期不要说效法汉唐开拓漠北、西域,即使连中原王朝传统固有的燕云十六州都丢了。汉唐全盛时期中原王朝的版图一度向北推进到贝加尔湖、向西推进到咸海,可随着后来中原王朝的日益衰弱又不得不放弃这些地区。中原王朝向北推进最远的地方一般就是到贝加尔湖一带。

历史上中原王朝最多不过对西伯利亚南部一些部落实现过羁縻,但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都从未真正进入过中原王朝的视野。像西伯利亚这样的苦寒之地对定居农耕民族天然缺乏吸引力,甚至就连漠北草原游牧民族也最远只在西伯利亚南部地区活动过。长期以来西伯利亚只生活着一些比草原游牧民族更为原始的渔猎采集部落。明朝的北境最远只到长城阴山一线。明朝当然不可能越过蒙古各部落的地盘去了解西伯利亚的情况。

等到明清交替时期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已基本完成。1643年哥萨克侵入黑龙江疆域,而就在第二年清朝就入关了。清军入关后主力南下扫除农民起义军、消灭南明、平定三藩,,,,,,直到1685年清王朝才腾出手对沙俄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这时沙俄势力都已渗透到黑龙江流域了。清朝利用地缘优势还可以集中兵力在黑龙江流域进行一定的反击,但要指望清朝把沙俄势力从整个西伯利亚地区赶出去就不切实际了。

沙俄向黑龙江流域扩张和清朝入关的时间点正好重合。事实上同一时期蒙古准噶尔汗国也在崛起。如此一来北亚就形成了清帝国、沙皇俄国、准噶尔汗国三大地缘势力鼎足而立的格局。此时沙俄已征服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并向黑龙江流域扩张,清帝国已由关外入主中原,准噶尔汗国则称雄于如今中国新疆以及邻近的中亚地区。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清王朝最担心的就说沙俄与准噶尔结盟对付自己。

清王朝为避免沙俄与准噶尔这两大宿敌结盟就只好对沙俄进行一定让步。这时的清王朝的汉化程度正在逐渐加深,所以清王朝看待北亚、中亚等地的心态也和传统的中原农耕王朝差不多。如果用这些满清朝廷眼中的“无用之地”换取分化沙俄与准噶尔这两大宿敌的结果在统治者看来是划得来的。1689年8月27日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清政府为避免沙俄和准噶尔结盟就在贝加尔湖等地对沙俄进行了让步。

到了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已然衰落。1858年5月28日清政府和沙皇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将军辖区和吉林将军辖区的领土;1860年11月14日又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期间白军曾在西伯利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远东共和国。1922年远东共和国被苏联合并。苏联解体后北亚地区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领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土观念天生不足?为何沙俄能扩张到阿拉斯加而我们却只到长城?
为什么沙俄远在欧洲却能控制远东北方,而历代中原王朝却不能?
被抢劫却无动于衷?为何紧邻我国的西伯利亚会被沙俄捷足先登?
如果满清当时坚持不入关,自己在东北发展,历史会怎样改写?
清朝为什么能够拥有庞大的疆域?六代帝王前赴后继,终于金瓯无缺
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清朝能入关吗?难,搞不好会亡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