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时候测量血糖最准确?空腹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医生告诉您
在温馨的社区里,56 岁的刘奶奶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退休教师。退休后的她,生活悠闲自在,每天种种花、看看书,偶尔和老朋友们聚聚,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可最近,刘奶奶却察觉到身体有些不对劲。
起初,刘奶奶发现自己的食量莫名其妙地增加了许多。以前吃小半碗饭就饱了,现在却能吃下满满一大碗,还总觉得没吃够。然而,奇怪的是,她的体重却逐渐下降。看着镜子里日渐消瘦的自己,刘奶奶心里有些不安。三个月的时间,她的体重足足减少了 4kg 左右。不仅如此,刘奶奶还总觉得口渴,嘴巴干巴巴的,喝再多水都不解渴。而且,她上厕所的次数也明显增多,尿量比以前多了不少。
这些异常的症状让刘奶奶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一向注重健康的她,决定去医院弄清楚原因。那天,阳光正好,刘奶奶来到了我院。她走进诊室,脸上带着些许焦虑,向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听完刘奶奶的描述,我心里第一反应就是糖尿病。因为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这正是糖尿病典型的 “三多一少” 特征。
为了确诊,刘奶奶做了一系列的检查。等待结果的过程中,刘奶奶显得有些紧张,不时地询问我各种问题。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果不其然,刘奶奶被诊断为 2 型糖尿病。这个消息对刘奶奶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她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担忧。
在刘奶奶出院之前,我仔细地嘱咐她,除了要注意饮食,还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刘奶奶认真地点点头,然后疑惑地问我:“医生,我该什么时候测量血糖才是最准确的呢?餐前、餐后的哪个血糖更有价值呢?” 我知道,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刘奶奶的疑惑,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心中的困惑。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血糖监测的那些事儿。
血糖究竟是什么?对健康有何意义?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无论是香甜的水果、新鲜的蔬菜,还是富含碳水的谷物,在进入身体后,都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消化过程,最终转换成葡萄糖。葡萄糖就像是身体这部精密机器运转的 “燃料”,为机体内的细胞活动、代谢提供绝大部分的能量。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思考问题,都离不开葡萄糖的支持。
当我们通过饮食摄取糖分后,这些糖分会随着血液循环被送往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如果摄入的糖分一时间消耗不完,就会有一部分转变成糖原,储存在肌肉和肝脏里面,就像给身体的 “能量仓库” 补充物资。不过,肌肉和肝脏的储存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还有剩余的糖分,就会摇身一变,变成脂肪堆积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吃多了容易长胖。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一般在 3.9~6.1mmol/L 之间。2020 年版的《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当血糖浓度≤3.9mmol/L 时,就可以称为低血糖;而当血糖浓度≥7.0mmol/L 时,则被称为高血糖。低血糖的时候,身体会发出一系列警报,我们会感觉到心悸,心脏 “砰砰” 跳得厉害,还会头晕目眩,感觉天旋地转,恶心想吐,身体不由自主地发抖,面色也变得苍白,额头直冒冷汗。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惊厥,整个人抽搐起来,陷入昏迷,要是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危及生命。对于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来说,低血糖还容易诱发脑梗,就像在本就脆弱的血管上 “雪上加霜”。
而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也就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危害就更大了。糖尿病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 “定时炸弹”,会伴随很多危险的慢性症状和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患者的脚部会出现溃疡、感染等问题,不仅疼痛难忍,还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而酮症酸中毒则更加危险,一旦发生,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身体的平衡。
其实,血糖的浓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相互作用、相互拮抗来调节的。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腺就像一个敏锐的 “报警器”,会分泌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就像一个勤劳的 “搬运工”,把肝脏中的糖原转化成葡萄糖,并运输回血液中,让血糖浓度升高,给身体补充能量。反之,当血糖浓度过高的时候,胰腺又会分泌出胰岛素。胰岛素就像是身体里的 “指挥官”,促使血糖转化为糖原,储存到肝脏和肌肉中,让血糖浓度降下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什么时候测量血糖最准确?
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测量血糖才是最准确的呢?其实,对于血糖监测来说,并没有一个绝对最准确的时间。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糖浓度就像一条有规律波动的曲线,在特定的时间点都有自己的正常范围。血糖监测的时间点主要可以分为空腹、餐前,餐后两小时、睡前和随机血糖。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指的是晚上休息 8 个小时以上,并且早上未进食、未运动、未用药、无过激的情绪变化时测定的血糖。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就像一台刚刚启动的机器,还没有开始 “工作”,此时测定的空腹血糖,能够反映我们机体的基础糖代谢情况和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
它就像一个 “基础报告”,帮助我们了解夜晚血糖的控制状况,医生可以根据这个结果,进而调整治疗用药方案。比如,如果空腹血糖一直偏高,可能就需要调整晚上的用药剂量,或者改变生活习惯,看看是不是晚上加餐或者熬夜等原因导致的。
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就是早、中、晚三餐用餐之前测定的血糖。它的浓度可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上次进餐量、运动量和降糖药药效的影响。就像一场接力赛,上次进餐量是上一棒传递的 “能量”,运动量是消耗 “能量” 的过程,降糖药药效则是调整 “能量” 的工具。餐前血糖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在饭前感觉头晕、心慌,这时候测一下餐前血糖,说不定就能发现是低血糖在 “捣乱”。同时,它还能让我们了解前一餐的治疗情况,医生可以根据这个结果,调整餐前胰岛素的用量,确保每一餐前后的血糖都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餐后 2 小时血糖
餐后 2 小时血糖,是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到两小时后测定的血糖。这两个小时里,身体就像一个忙碌的工厂,正在努力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糖分。餐后 2 小时血糖能够反映出机体用餐后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如果胰岛素分泌正常,血糖就能被有效地利用和储存,血糖值就会在正常范围内。反之,如果餐后 2 小时血糖偏高,可能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这时候就需要调整饮食餐量,比如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或者增加一些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医生也会根据这个结果,调整药物剂量,让身体的血糖代谢恢复正常。
睡前血糖
就寝睡觉之前测量血糖,主要是为了预防夜间发生低血糖,保证夜间休息的安全性。夜晚,当我们进入梦乡,身体也在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
但是,如果半夜发生低血糖,很难被人察觉,而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就像在黑暗中突然失去了方向,身体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所以,睡前测量血糖就像是给夜晚的身体上了一把 “安全锁”,如果发现血糖偏低,可以及时加餐,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指的是在一天内的任何时间点测定的血糖浓度。它就像一个 “即时报告”,能够反映当下此时此刻的血糖水平。当我们感觉身体不舒服,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又不确定是不是血糖变化引起的,这时候测一下随机血糖,就能帮助我们找出或者排除感觉异常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随机血糖不应该超过 11.1mmol/L,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可能就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了。
空腹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纠结于空腹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是因人而异,分情况而定。又或者说,两者同等重要。
分情况而定
因为每个时间点测定的血糖都有各自独特的意义,所以对于不同情况的人群来说,需要测量的时间点也不相同。
比如说,有些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一直较高,或者存在低血糖风险,就像一个总是 “电量不足” 的手机,这时候就需要重点测定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医生可以根据空腹血糖的结果,调整睡前的用药剂量,或者改变晚餐的饮食结构,避免夜间低血糖或者清晨空腹血糖过高的情况发生。
而对于那些空腹血糖控制较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的患者,或者需要了解运动、饮食对自己血糖水平影响的患者来说,餐后 2 小时的血糖就显得尤为重要。糖化血红蛋白就像是一个 “血糖记忆器”,它反映的是过去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说明餐后血糖可能存在问题,这时候就需要重点监测餐后 2 小时血糖,看看是不是饮食或者运动方面需要调整。比如,有些患者吃了一顿高碳水的大餐后,餐后 2 小时血糖飙升,这就需要调整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量,帮助降低餐后血糖。
还有一些在晚餐前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为了了解睡前血糖高低,决定是否加餐或者使用降糖药,就需要测定睡前血糖了。睡前血糖就像是一个 “夜间守护者”,能够帮助患者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如果睡前血糖偏低,患者可以适当加餐,吃一些低糖的水果或者全麦面包,补充能量,保证夜间的安全。而如果感觉到明显的不舒服,比如心慌、手抖、出汗等,就需要及时测定随机血糖,检测血糖浓度,排除是否是血糖变化的原因。
同样重要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诊断为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就像法官判案需要证据一样,医生诊断糖尿病也需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些 “证据”。另外,两者升高都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就像是一个 “血糖风向标”,一旦它不达标,就可能诱发慢性并发症,如冠心病、糖尿病肾病或白内障等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 4%~6%,一旦超过 9%,就很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梗等直接威胁到生命的严重疾病。所以,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能忽视,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严格控制。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血糖监测,根据自己的情况并听从医生的指导,准确把握好自我监测的时间,不要 “偏爱” 哪一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并且,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及时调整自己注射胰岛素或使用降糖药的方案。如果您在血糖监测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和我交流,咱们一起守护健康。
校对 庄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空腹血糖8.5,算严重吗?医生坦白:若是这3种情况,基本不需担心
糖尿病患者何时测量血糖?多久查1次?医生提醒,抓住这5个时间
正常血糖值是多少?医生坦言:若保持在这个范围内,无需太担心
如何解释“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空腹血糖”?
血小板减少症打什么针
治疗糖尿病,这3个错误一定不要犯,望知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