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魂深入寓人魂
    著名画家于希宁大师已经仙逝一年多了。一年前当笔者从媒体上得知这位当代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于希宁先生去世的消息后,一位慈祥而充满活力的老画家形象就重新浮现在我的面前。
 
那是1993年春天的一个上午,经原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辛玮引见,我有幸拜访了著名花鸟画家于希宁教授。当时于教授的寓所还是一套普通的三居室教师住宅楼。客厅对面就是他的画室兼书房,在与这位年近七旬老人的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中,笔者不仅了解到于老多半个世纪以来的艺术生涯,而且还受到了非常难得的人品与艺术薰陶。
 
于希宁19131月生于山东潍坊,19487月参加工作,1959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6年至1949年任教于上海奇峰国画函授学校、山东大学。1950年迄今历任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副教授,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副校长,山东省艺术学校校长,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名誉院长。于希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是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是山东省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学科创建者。他在艺术教育领域,辛勤耕耘70年,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为祖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于希宁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他生于191313日,潍县人,名桂义,字希宁,号平寿外史,鲁根,梅痴等,后以字行。潍县地处齐鲁中心,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他从小喜欢书画,1933年考入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学习,曾受教于黄宾虹、潘天寿、汪亚尘等名家,亲自聆听过鲁迅先生的演讲。受过齐白石大师的指点。1936年艺专毕业后,他先是在上海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后回故乡投入抗日救亡宣传。从1950年起,先后担任过山东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副校长等职。五十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曾经受到过冷落和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更加发奋努力,在艺术的殿堂里不断地创造着辉煌。于希宁教授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和中国画创作,出版了大型画集、技法论著、诗词等多种专集。
 
他的《玉兰》等多幅美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以及全国各地著名的的美术馆、宾馆饭店也都有他的作品收藏。中央领导人还常以他的画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外友人。他的作品参加过国内外许多重要画展。在日本、东南亚等地都享有盛誉。于希宁先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生前曾任九三学社社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五、六届常委,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 
 
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是于希宁的座右铭,在绘画中强调国魂、画魂与人魂的统一,拓宽了传统花鸟画的人文境界,成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半工半简语体推陈出新的杰出代表。所谓三魂即指国魂、人魂和画魂。人魂本为国魂,画魂是人魂的具体反映。故三者应为一体。于希宁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人书具老运灵根,修养宏深笔自浑。规律攀循须实践,功夫无尽吐还吞。这是他在攀登艺术高峰中的深刻体会和经验总结。在这首诗中于老突出强调了修养二字,全面论述了修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于老在这里所说的修养包含着政治修养,品质修养,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诸多方面。只有当作者的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创作出具有灵性的、雄浑深厚的作品。于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老向笔者介绍说:我对艺术创作的态度向来是严肃认真的,是一丝不苟的。从来不作应酬之画。我作画时也常有败笔,凡是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画、稿我就立即毁掉,决不传入社会。身边的人有时把我扔到废纸篓里的作品偷偷拿走,一旦被我发现,就会坚决追回。在为人处事和社会交往上我也采取同样的态度。我现在每个月要收到七八十封信件,我确实没这么多精力处理,但是我认为凡给我来信来函的都应看做是对自己的认可和信任,理应受到尊重,不能冷落了他们那颗火热的心。于是我就让我夫人协助我处理,但是重要的信函都由我亲自回复。一般求画而无法满足要求的也由夫人代我向他们回信做出诚恳的解释,请他们谅解。凡是我寄出去的作品都是用挂号邮件,做到件件有登记,但还时常有来信谎称没收到,要求我再重作一幅,其真实目的是个别人想再骗取一幅居为已有,对这种不诚实的表现,我是非常反感的。说到这里于希宁教授随口吟颂了他写的一首言志诗:贤者保身参经理,既求尊已须尊人。能于才德勤修养,下笔灵性自有神。
 
 于希宁先生在青年时代曾受到齐白石大师的指点,做人做画都要老老实实,这使用他感到终身受用。注意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于老在艺术上的又一特点。他除了精通花鸟画以外,犹善画梅,又以题梅诗见长,读来常使人兴味盎然:千代龙柯凝铁骨,虬枝抽出百花输。仙山篱落勤栽种,美德春风遍四隅。”“移来三百梅花树,对我芸窗结净缘。岁暮天寒冰雪里,一枝冷艳舞翩翩。读着这些诗,使人感到作者爱梅的深情和沁人心肺的清新。据于老介绍他曾屡赴江南访梅,探梅。他尤其喜欢取整株老梅入画,繁花茂蕊,干如屈铁,独具风格。他以梅花为主要创作题材,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艺术语汇,形成了壮美明丽的艺术风格,既弘扬了民族绘画的艺术精髓,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达到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新高峰。
 
当于希宁教授听说我是莒县人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莒县有一位五十年前我在上海美专时学习时的同学,叫崔祝生。我写封信请你带给他。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用钢笔写成一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只见于老在给他的老同学,老艺术家崔祝生的信中写道:“祝生有道方家,您好!您离开省城后仿佛只又会过一次面。时间长了,脑子淡忘,诸多事都是如此。但偶尔回忆起来,心里总是对老朋友牵挂的。我差强人意,岁月不留,单精神未少减。祝您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于希宁的一生对艺术勤奋执著,对学生谆谆教导,对祖国一片赤诚,他多次向国家和社会捐款或捐赠书画作品。于希宁以真诚而朴实的行动彰显了“德艺双馨”的深刻内涵。他有一首诗是对他人生与艺术的最好诠释:“春风拂面气氤氲,雨露朝暾滋地根。冯恃国魂兴艺术,画魂深入寓人魂。”
 
   临别时,于希宁教授答应在适当时侯为笔者画一幅梅花。并十分高兴地与笔者合影留念。一晃十六年过去了,于希宁教授已经作古,于希宁教授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朱云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于希宁先生诞辰110周年|张志民:中华精神与齐鲁气派
“一代梅痴”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
于希宁先生:国魂人魂入画魂
于希宁:在绘画中要强调国魂、画魂与人魂的统一
花鸟画家于希宁的「五字诀」说了什么?
国画清风雅集:于希宁 作品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