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里马感悟《论语》 | 4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上期链接(点击阅读):

25:见贤思齐焉

26:父母在,不远游

27:以约失之者鲜矣

28:事君数,斯辱矣

29:邦有道,不废

30:子使漆雕开仕

31:宰予昼寝

32:无欲则刚

33:不耻下问

34:子谓子产

35:三思而后行

36:不念旧恶

37:好学

38:孔子的苦乐观

39:孟之反不夸功

【相子荐读】

认识黎千驹教授源于学校举行的一场国学讲座。他是讲座的主角。

他的讲座跟别人不一样。他的讲座前不需要我们去强调会场纪律,他一走上台,大家自然就安静了。眼光都集中了他的身上,好像他身上有磁石,那些思想的碎片都在向他飞奔。他开始讲话,会场就带动了,大家跟着他一起惆怅,一起深思,一起欢笑,“乐而忘忧”,不亦乐乎。

我记得,在湖北师范大学,黎千驹教授的课常常是座无虚席,那些选修他课程的学生,有时得挤在走廊外的窗边听课。

有很多“家”的头衔落在他的头上。

他是国学家,其《论语导读》获湖北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他是训诂学家,其《训诂方法与实践》获湖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优秀奖;《现代训诂学导论》被纳入“华大博雅语言学系列教材”;他是说文学家,其《说文学专题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贯通古今两千年的说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专著;他是模糊语言学家,其《模糊语义学导论》获湖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实用模糊语言学》是国内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成体系的模糊语言学著作;他是修辞学家,其《现代汉语同义修辞研究》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模糊修辞学导论》建构了模糊修辞学的学科体系;他还是作家,出版了诗歌集《点滴人生》、《参人生·感时事·悟国学──黎千驹诗词集》和长篇小说《柔情似水》。

黎千驹教授退休后,不时回到湖南老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我们时常还联系着,聆听他的教诲,总是如沐春风。相子诗生活特为他开一个专栏:论语《感悟》,不是老生常谈,教授对《论语》有独到的见解,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一起来读读吧。

4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作者:千里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18)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虚浮。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文质彬彬”是一种中和之美,它几乎可以涵盖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层面。我们仅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第一,从人的性格方面来看,有的人直率粗犷,说话直来直去,可谓之“质”。此种人虽待人坦诚,但其言语往往过于直率而容易伤人,粗野而不中听。有的人温文尔雅,说话文绉绉的,可谓之“史”。此种人虽待人温和,但其言语往往过于修饰而显得虚假。孔子认为,君子的理想人格应是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既质朴而不粗野,既文雅而不虚假。二者不可偏废。然而有的人认为君子的“质”胜过“文”,甚至认为君子有“质”就够了,不必需要“文”。譬如:“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12.8)意思是棘子成说:“君子质朴就够了,还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质朴,质朴如同文采。如果把虎豹和犬羊皮上有文采的毛都拔去,那么虎豹的皮就如同犬羊的皮了。”子贡所言,可谓深得孔子所言“文质彬彬”之旨。

第二,从文学创作方面来看,有的人注重质朴,有的人注重文采;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也显现出或重质或重文的倾向。譬如:《礼记·表记》:“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意思是虞和夏的质朴,殷和周的文饰,都达到了极致。虽然虞夏也有文饰,但是没有胜过其质朴;虽然殷周也有质朴,但是没有胜过其文饰。很显然,孔子是在用文质概念观察一个时代的特征。在孔子看来,虞夏是质胜文的时代,而殷周是文胜质的时代。又譬如:魏徵主编的《隋书》这样总结南朝与北朝文学的异同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南方文学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清绮的风格而偏重于“文”,北方文学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质朴的风格而偏重于“质”。这种有所偏颇的文风都难免其不足,所以魏征提出他心目中理想的文学风格是“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第三,从言语表达方面来看,“文质彬彬”是孔子的言语表达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即美言观,是指语言表达要注重内容充实和形式优美。质,是就内容而言,是言之有物,是内容充实;文,是就形式而言,是言之有文,是形式优美。如果言之无物,则内容空洞,叫人不知所云;如果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孔子的这一言语表达观。“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文采是用来修饰语言的。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想法呢?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礼记·表记》:“子曰:情欲信,辞欲巧。”意思是感情要真实,言辞要美丽。这“情欲信,辞欲巧”,也可以看做是“文质彬彬”在言语表达方面的具体体现。


作者简介:黎千驹,笔名千里马。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石市首届十大文化名家、中国模糊语言研究会会长、湖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作家刘富道为相子诗生活题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何时候都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论语》学习286-287
【第136期】音频学《论语·雍也篇第17章》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育人思想有何深义?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
读《论语》学成语:文质彬彬
论语:君子质而已矣(12-8)
【儒】论语·雍也篇(18)孔子眼里的城里人和乡下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